天天看点

家庭记账簿

作者:齐鲁壹点
家庭记账簿

我的老家山东省高密市爱国村是1953年高密修建飞机场时,从城西老刘家村整体搬迁、重新落户的新村。大集体时,由于我家底子薄,家中老的老,小的小,全家仅靠父母挣工分,生活比较困难。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村里开始逐步推行大包干,我的父亲在三亩承包地里用玉米套种芝麻、绿豆,一年收了两年的粮,被当做样板田,成为村里推广科学种田的标杆。家里第一次有了余粮,彻底摘掉了多年红码户的帽子。手中有了余钱,全家人扬眉吐气过了新年。

父亲是建国后的高小毕业生,识文断字,在村里当过记工员,尝到了包产到户的甜头,逢人就说:国家政策对头,农民更有盼头。过去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现在农民手里开始阔绰起来,要“吃水不忘掘井人”。古人云:从简到奢易,从奢到简难。

勤俭持家,“好脑子不如烂笔头”。1981年初,父亲就专门设置了一本日常生活现金账,记录家庭生活收支的点点滴滴,把家底夯实,这一记就是三十八年。

工工整整的字迹,密密麻麻的数字,记忆了我家生活的发展轨迹。透过一本本账簿,仿佛看到了父亲对幸福生活的信心和对后代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美好憧憬。每每翻阅,我不禁泪水盈眶,感慨万千,心潮澎湃。小小家庭生活记账簿,是改革开放的见证,是我家创业奔小康的写照,更是一家三代人相伴成长的幸福印记。

过去兴推荐上大学,农村家庭成分不好的学生,学习再好也不能升学。是改革开放,恢复了高考,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破除了唯成分论。1985年我考上了山东农业大学农村金融专业,成为所在高中应届班第一个大学生。山沟旮旯飞出了金凤凰,圆了父辈的梦想,让村民羡慕不已。

开学前,父亲跟我商议,要粜粮为我置办行装和学费。我知道,家里还不富裕,生活仅够温饱,再说也没有多少粮食可卖。就说我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完成学业,为弟妹带个好头。

父亲就为我联系了城里村我三姑父当技术员的建筑队,去当建筑小工。第一个项目是用小钢锯切割磁瓦,我刚开始干,手嫩,用劲还不匀,结果十个手指头顶都被磨破了皮,出了血。十指连心呐,浸泡在浑水泥水里,火辣辣钻心疼。晚上刚结痂,次日再磨磁瓦就又挣裂渗血。怕耽误干活,跟不上趟,还不能包扎。因为戴手套不易掌握切割火候,只能咬牙忍着。

一个月后,我领到了沉甸甸的110元钱。那时大专生一个月的工资才62.5元,110元绝对是巨款。记得我交给父亲这笔钱,父亲看着我的手,在家庭生活账上记账时,我俩眼里都含着泪花。我带着这100元钱去了大学,这就是我一个学期的生活、学杂费啊。

寒假回家,父亲让我报个账,我详细说了在学校的花费情况。父亲一合计,说账不对。原来我漏落了报勤工俭学的10元收入,父亲说,“大事不糊涂,小事要清楚”。将来干银行,锱铢必较,一丝一毫也不能马虎。

1987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农行高密县支行柏城办事处、信用社,一年后转正,担任企业信贷员。每天走访乡村企业,考察贷款,发放贷款,回收贷款;记账、查账、报账,用账。天天面对着一叠叠账簿,与数字打交道,用数字说话。虽说平凡的生活,时常浪花也激不起一朵,但是小小账簿上数字的时常变化,折射着乡村经济的大发展、大动向,农民收入日益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一笔笔数字账牵动着我的心,劳动创造财富,幸福生活在向我招手,诗和远方就在想象中展开飞翔的翅膀。

我开始更加热爱金融岗位,对账簿情有独钟,对数字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人常说: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银行有三铁,“铁账、铁款、铁算盘(后改为铁规章)。

一本银行账簿,见证乡镇企业发展壮大路。银行与企业共赢,企业盈利,银行增收。我的月工资收入也从刚毕业的62.5元开始,在缓慢累进增长,我交给父亲的钱也在陆续增多。父亲说,怕我刚参加工作存不下钱,规定我每月交给家里一定的钱。他说收到的钱都记着账,在为我攒着,预备等我结婚娶媳妇等大事好用,免得到时抓瞎。

1993年五一节我结婚了,父亲为我提前攒的钱也派上了用场,可谓钱尽其用。1994年4月15日,我从高密市支行机关调到高密镇办任18个储蓄所的事后监督员。当时行、社正分家,高密镇办从县成人中专招收了80多代办员顶岗,行里让我这个科班出身看好银行的账务,带领这帮学弟学妹们使用电脑记账,办理银行业务。

5月15日儿子出生了。那时国家还实行晚婚晚育和计划生育,只生一个好。俗话说:“龙生一子定乾坤,猪生一窝拱墙根”。我感到了肩上的责任和担当,要为孩子建一本日常生活明细账,用数据记录孩子的成长,告诉儿子“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白天我在单位忙银行账务,晚上回家给儿子做账。

儿子第一笔账是收入2000元。那时银行工薪改革比对机关事业单位,工资低,我一月工资1000元刚出头,妻因在企业,实行计件工资,工资却比我多。儿子第二笔账是支出1800元,不用问是出生费,结余200元,这是我第一次为儿子做账。

看着酣睡中的儿子,幸福感油然而生,整理着小小记账簿,希望满满,精神抖擞,信心百倍。

由于我们是双职工,妻休完产假就投入火热的计件工作,儿子送到了乡下老家父母身边,每月把儿子的生活费,定期汇给父母,因此儿子的生活账结账间隔不固定,但账一直在做着。

儿子三岁的时候,妻因企业破产下岗了,就把儿子接回身边,自己带。从儿子的年生活账可以看到,家庭收入少,但支出也少。就这样,儿子从幼儿园走进东关小学。妻的原单位高密制革厂改制成高一制革有限责任公司重新开业,又回去上班计件。我们在小学附近为儿子选择了中午寄宿,俩人工薪满足儿子一人绰绰有余,儿子学习很顺利。

2002年暑假儿子升二年级,生活明细账上有一笔特别标记的收儿子奖学金60元的记账。儿子说本来是第一名一等奖,由于两个第一名并列,他就成了二等奖了。每每翻看这页账簿,我们就为儿子的进步感到自豪。为了鼓励儿子,我们又等额奖励了儿子60元,儿子用自己第一桶金报名参加了东关小学暑假京剧学习班。

7天结业后,儿子为我们演唱了《红灯记》的《提篮小卖》,博得了一家人的喝彩,让儿子燃起了考重点初中的梦想和希望。

都说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我们认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儿子逐年长大,看到我们没日没夜的加班,明白生活的不易,不常要钱花。只要是合理的支出,我们都尽量满足儿子。因此,我们开始自觉给儿子零花钱,让儿子自主使用。儿子有了小金库,更加珍惜每一分钱,平时舍不得花,就存起来,预备干自己的“大事”。

2010年考高中,儿子的目标是高密一中。妻再次下岗后找了一份在郊区的临时工,不巧,因雨天赶早班,出了车祸,住进医院。临近中考,一时影响了儿子的学习情绪。儿子缺乏生活料理,妻更是疼在心里,躺在病床上,暗暗垂泪。

中考前夕,正逢儿子生日,我们决定为儿子过生日,为儿子中考壮行。我们告诉儿子,要有敢于为理想一搏的勇气和信心,就是当择校生也要上一中。并分别偷偷告诉儿子,择校费都已做了账,已经准备好了。儿子没了后顾之忧,一鼓作气,以文化课十个A,体育B的优异成绩,考进了高密一中。

“花要笑得美,花瓣带露水,人要笑得美,流过伤心泪”。儿子踌躇满志,信心十足,进了高密一中,就等于一只脚跨进了大学校门。

2013年是儿子的高考年。先是春末家人的去世,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规律。“屋漏偏遭连阴雨”,接着我被从县城调到最边远的柴沟镇农行工作,在儿子高考冲刺,信心堪比黄金,最需要关怀、安慰、鼓励的时候,我只能在第一时间,远距离默默地在心里为他祈福,给高考本来就已经很紧张的儿子的纯洁心理,留下了灰暗的阴影,我也更加体会到了伤口撒盐的滋味。

更为遗憾的是,正待“泥泞踏遍,静待花开”的高考时刻,妻准备用来接送儿子考试专用,家里唯一的摩托车,在家门口被人盗窃了,儿子只好骑着自己那辆骑了三年,除了铃铛不响其他都响,准备淘汰的破车子参加了高考。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儿子高考发挥失常,只比一本线高出50多分,将与心仪大学失之交臂,难过得在被窝里哭出了声。儿子最终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提前批本硕博连读专业录取。

我们要一起送儿子上大学!坐了23个多小时的火车,我们陪儿子跨进了西农的校门。儿子说,是玫瑰总会开花,是金子定要闪亮,有实力在哪里也能成功!我与妻早已提前买好返程车票,等安顿好儿子,把身上的现金全部留给儿子,就回来了。

儿子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大一、大二获得了一等奖学金、校级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国家奖学金。大二进入了学校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获得三等奖,创意农业大赛连续两届获得一等奖。2015年暑假,儿子通过了层层选拔,去北京参加了中科院科研夏令营,并通过了专家考核。

2016年儿子取得了外校保研资格。先后通过了中科大、北大、清华、上海交大、浙大、武大等院校推免生考核资格,再次参加并通过了中科院夏令营专家考核。最后选择了中科院直博。

2017年夏,儿子拉着行李箱,义无反顾地进京读研去了,带着我们坚定的信念、憧憬的目光和最美的祝福。

闲时翻看旧日日常生活账,一页一页,回味一路生活的困苦艰辛、加油努力,平凡的日子因理想和奋斗而绚烂多彩:岁月的流逝,父母开始老去,家庭的发展,我与儿子的陪伴共济,成长进取,留有我们的目光儿子足迹,像电影一样,一幕幕映现在眼前。酸甜苦辣咸,柴米酱油盐,一言难尽,无从说起。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一笔笔花费(花销账),一串串数字(数目字),是多么的亲切和熟悉,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清晰明白。

透过家庭生活开支明细账,如细水长流,不绝如缕,时常有美丽的浪花,温馨的记忆溢出。小小生活记账簿,从一个侧面,印记了我家最辉煌的发展时光和三代人最壮美的生活劳动历程。一本本记账簿,是我家生活从温饱到小康,再到富裕的一个个里程碑。“窥一斑而见全豹,见一叶而知深秋”。我要好好保存这些家庭生活日记账,这是一笔宝贵的家庭财产,是我家历史的见证,是我家的传家宝,要一代代传承下去。

(工作单位: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高密市支行 单立文)

通联地址:山东省高密市夷安大道325号农行东宿舍7号楼五单元

壹点号山东高密单立文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家庭记账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