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2月25日,當西方國家在慶祝聖誕節的時候,遙遠的克裡姆林宮内正在發生一場改變世界格局的劇變:戈爾巴喬夫宣布辭去蘇聯總統和蘇聯武裝力量統帥職務,随後代表蘇聯的鐮刀錘子紅旗從克裡姆林宮上空緩緩降下,蘇聯解體,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自此從現實中消失。俄羅斯聯邦成為蘇聯的唯一繼承國,鮑裡斯·葉利欽成為俄羅斯聯邦的第一任總統。

1991年12月25日代表蘇聯的鐮刀錘子紅旗從克裡姆林宮上空緩緩降下,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誕生。
葉利欽的後蘇聯時代
蘇聯因為政治體制、經濟改革和民族分離等問題的積重難返,最終在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中從内部瓦解了自己。作為主要繼承者的俄羅斯,同樣也繼承了蘇聯後期的混亂和動蕩。政治體制上,葉利欽通過強力手段為俄羅斯制定了新的政治體制:以總統制、多黨制、議會民主、三權分立、自由選舉為特征的西方式的政治體制模式得以确立。但俄政黨并不成熟,政黨過多,在1999年12月議會選舉獲準登記的黨派竟多達26個。
葉利欽通過強力手段為俄羅斯制定了新的政治體制。圖為葉利欽(右)與戈爾巴喬夫(左)。
葉利欽總統在任八年,以總統制、多黨制、議會民主、三權分立、自由選舉為特征的西式的政治體制得以确立。
另外,為了快速建立資本主義經濟制度,葉利欽推行以開放價格和國企大規模私有化為主要内容的“休克療法”,原本想以短期的經濟下降為代價,結果卻在實施中嚴重損害了俄羅斯的經濟,引發經濟長期衰退,國力下降。而國有資産的大量流失,加劇了社會嚴重貧富分化,使得寡頭實力膨脹,直到1999年普京執政後才有所轉變。不過葉利欽執政八年強推的自由市場改革,也使得俄羅斯的市場經濟體制架構已形成。
葉利欽推行以開放價格和國企大規模私有化為主要内容的“休克療法”,實施中卻嚴重損害了俄羅斯的經濟。
這些“快刀斬亂麻”的舉措初步結束了俄羅斯自蘇聯解體以來的混亂,但帝國崩塌的同時,不僅僅分裂為立陶宛、阿塞拜疆、格魯吉亞、烏茲别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愛沙尼亞、塔吉克斯坦、拉脫維亞、亞美尼亞、烏克蘭、土庫曼斯坦、白俄羅斯、俄羅斯聯邦、摩爾多瓦、哈薩克斯坦這15個國家,俄羅斯國内的衆多共和國也蠢蠢欲動,意圖自立,其中以車臣最為積極。
蘇聯解體,一分為15個國家,俄羅斯繼承了最主要的遺産。
車臣:俄羅斯的曆史頑疾
車臣最初是作為山區共和國的一部分一起加入蘇聯的,1936年斯大林将把車臣-印古什地區分離出來單獨建立了一個車臣-印古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但在1940—1943年的二戰期間車臣-印古什共和國曾在德軍的支援下發起反蘇行動。是以在德軍被擊潰之後,1944年斯大林把與納粹德國合作的車臣人強制遷徙去了中亞,車臣-印古什共和國也被取消,并入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史稱“扁豆行動”。
車臣最初是作為山區共和國的一部分一起加入蘇聯的,1936年斯大林将把車臣-印古什地區分離出來建立共和國。
直到1957年赫魯曉夫才準許車臣人傳回故土,1957年1月9日車臣-印古什共和國恢複,但由于戈爾巴喬夫的民族政策,車臣第一次産生了由車臣人擔任的地方最高上司人。于是一個更加激進的野心家崛起,那就是曾在阿富汗戰争中榮獲蘇聯英雄稱号的穆斯林将軍杜達耶夫。此人趁機建立了自己掌控的車臣民族代表大會。之後襲擊印古什-車臣共和國的最高蘇維埃,單方面宣布成立“伊奇克裡亞車臣共和國”,并宣誓就任車臣總統。
曾在阿富汗戰争中榮獲蘇聯英雄稱号的穆斯林将軍:杜達耶夫
1994年12月,葉利欽指令俄軍武力平定車臣叛亂,雖然俄軍在格羅茲尼戰役獲得勝利,但随着車臣武裝退入山區,與俄軍展開遊擊戰,使俄軍死亡3826人,傷17892人,另有1906人失蹤,戰争還導緻超過10萬平民死亡,大量設施遭嚴重破壞。直到1996年4月21日,俄軍成功消滅車臣武裝頭目杜達耶夫,雙方簽訂《哈薩維尤爾特協定》,第一次車臣戰争名義上以俄軍的勝利結束。
1996年雙方簽訂《哈薩維尤爾特協定》,第一次車臣戰争名義上以俄軍的勝利結束。
之是以說名義上,是因為車臣仍作為俄羅斯聯邦的一員,但俄軍全部從車臣境内撤離,車臣享有事實上的獨立,車臣共和國的兵權仍掌握在車臣武裝手中。而且停火協定也為車臣赢得了喘息的機會,車臣終将成為俄羅斯領土完整的較大威脅。對于這點,克裡姆林宮和車臣武裝彼此心知肚明。
車臣共和國位于大高加索山脈北麓,緊鄰着達吉斯坦共和國和格魯吉亞。
車臣戰争成全普京時代
1999年8月7日車臣武裝的繼任者沙米爾·巴薩耶夫指揮5000多名武裝分子攻入達吉斯坦,向俄軍猛烈進攻,企圖繼在車臣趕走俄軍以後再在達吉斯坦打敗俄軍,以實作車臣、達吉斯坦脫離俄羅斯而建立獨立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國家的目的。于是,俄軍開入車臣,第二次車臣戰争爆發。 不同的是,此時的俄羅斯已經度過了最混亂的時期,而且上司這次對車臣作戰的是新任俄總理普京。
1999年巴薩耶夫在莫斯科、布伊納克斯克和伏爾加頓斯克等城市制造了一系列惡性恐怖爆炸事件。
普京曾為克格勃在東德工作多年,國家分裂的災難讓他印象深刻,是以他希望給車臣帶來和平,但他更不希望俄羅斯分裂。他清楚地知道如果對車臣的叛亂表現出任何的反擊不力或者屈服妥協,其結果不隻是會導緻車臣-印古什-達吉斯坦這三個共和國從俄羅斯分裂出去,而且還會引發整個北高加索地區及其他邊疆區紛紛效仿,那時俄羅斯必将分崩離析。此外這些獨立穆斯林國家又很可能會在美國-西方和國際恐怖主義、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鼓動下成為俄羅斯的心腹之患。
戰争遠去後,今日的車臣共和國美景。
更高層面上,早就希望加入北約的波羅的海三國,以及屬于獨聯體的烏克蘭、格魯吉亞以及中亞五國,見俄羅斯如此軟弱無能,也會在美歐的軟硬兼施和利誘策動之下必會離俄而去。是以普京不但向葉利欽要了全權指揮作戰及協調各強力部門的權利,而且完全調整了俄軍的作戰方式,即采用北約打擊南聯盟的模式,利用空中優勢和高科技武器對攻擊目标進行遠距離、高精度的打擊,避免地面人員接觸、減少人員傷亡。
戰争遠去後,今日的車臣共和國美景
2000年6月,卡德羅夫被任命為車臣臨時政府産生,上司人。圖為小卡德羅夫,其父老卡德羅夫曾任車臣首任總統
此舉一改俄軍在第一次車臣戰争中的頹勢,到9月14日,俄空軍出動戰機1700架次,消滅了2000多名匪徒、250多個活動點和150個訓練基地,車臣境内的活動基地和通訊、交通、經濟設施基本癱瘓。之後普京又調集大量軍隊進入車臣,到1999年12月車臣境内大部分區域已被俄軍控制,并形成了對首府格羅茲尼的包圍,之後2000年2月6日俄軍全面控制格羅茲尼。2000年6月,車臣臨時政府産生,卡德羅夫被任命為車臣地區上司人。
如今這個曾被戰争撕裂的地方已安全無礙,經濟發展,成為俄羅斯最安全、最效忠普京的共和 國之一。
車臣的美女在整個俄羅斯都非常有名,高鼻梁、藍眼睛、五官立體、身材高挑修長,因信仰要穿長裙、戴頭巾
車臣的美女在整個俄羅斯都非常有名,高鼻梁、藍眼睛、五官立體、身材高挑修長,因信仰要穿長裙、戴頭巾。
2001年1月22日,普京宣布俄軍全面從車臣撤軍,俄軍的作戰将從大量的殲滅非法武裝轉為反恐怖行動。由15萬人組成的第四十二師和内務部的一個由六七千人組成的旅将長期駐守車臣。根據俄武裝力量總參謀部資料顯示,此戰造成俄軍陣亡2728人,消滅了近2萬名車臣武裝人員。不過這場戰争至今沒有結束,因為不同于第一次車臣戰争通過簽署停火協定結束戰争,此次戰争并沒有宣布結束日期。普京“絕不讓步”的強硬态度誓要肅清車臣恐怖武裝。
1999年12月31日,葉利欽通過電視直播發表2000年新年賀詞:“今天,本世紀的最後一天,我将辭職離去。”
第二次車臣戰争摧毀了自1991年以來的就實際存在的車臣“獨立”政權,基本控制了車臣的局勢,避免了車臣分裂出去的危險。當然另外一個作用是讓總統葉利欽看到了一個可堪大用的上司人。于是1999年12月31日,葉利欽通過電視直播發表2000年新年賀詞:“今天,本世紀的最後一天,我将辭職離去。”。辭職講話幾分鐘後,葉利欽便向僅有47歲的俄羅斯總理普京移交了總統大權,包括掌控俄羅斯戰略核力量的“核按鈕”。
葉利欽将普京送上俄羅斯政壇中心,也成為了其一生最大的政治選擇之一,事實證明,普京不負衆望。
俄羅斯自此進入“普京時代”,而将普京送上俄羅斯政壇中心,也成為了葉利欽一生最大的政治選擇之一。事實證明,普京不負衆望,從2000年執政以今,緻力于複興俄羅斯大國地位,對内加強聯邦政府權力,整頓經濟秩序和軍隊建設;對外改善國際環境,拓展外交空間,整體提升了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的國際地位。當然其偏強硬的内外政策,被認為是一位“鐵腕總統”,在網民中享有“普京大帝”的稱号。
根據該法案,總統普京可以在現任期結束後再連任兩屆,意味着普京如果赢得2024年選舉,還可以繼續幹到2036年
後普京時代
2021年4月5日,普京簽署了關于總統任期的法案。根據該法案,總統普京可以在現任期結束後再連任兩屆,也就意味着普京如果赢得2024年選舉,還可以繼續幹到2036年,普京已然成了俄羅斯發展的最大依靠,但人畢竟壽命有限,斯大林病逝後蘇聯陷入歧途,那麼後普京時代呢?這都無法預知。目前法案已在俄羅斯法理資訊網上公布。
兩極格局下的北約與華約兩大軍事集團的成員國
如今的俄羅斯聯邦隻能眼睜睜看着曾經的“達瓦裡氏”加入敵對的北約,與自己反目成仇。
至于領土擴張上,自從蘇聯解體,俄國從巅峰跌落,2240.22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國土被一分十五,如今的俄羅斯雖然仍然是世界領土第一大國,但國土面積暴跌至1709.82萬平方公裡。而且與俄羅斯帝國在1917年崩塌後不久迅速由蘇俄團結收複不同,如今的俄羅斯聯邦隻能眼睜睜看着曾經的“達瓦裡氏”加入敵對的北約,與自己反目成仇。
2021年11月4日俄羅斯與白俄羅斯終于簽署關于聯盟國家一體化的法令,兩國将開始全面一體化程序。
被西方國家忽悠“瘸了”的烏克蘭,曾經的“歐洲糧倉”成了如今的“歐洲子宮”,令人唏噓。
當然也有例外,2021年11月4日經過長達20多年的談判,俄羅斯與白俄羅斯終于簽署關于聯盟國家一體化的法令,兩國将開始全面一體化程序。反觀另一個曾參與獨聯體建構的烏克蘭,卻被西方忽悠“瘸了”:克裡米亞被俄羅斯收回,東部的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和哈爾科夫分離局勢已成現實,裡海之濱的敖德薩再起動亂,曾經的“歐洲糧倉”成了如今的“歐洲子宮”,令人唏噓。
在過去的七百年裡,俄羅斯毫無疑問是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的領土擴張行動之一。
《俄羅斯領土擴張》系列的結語
未來俄國的領土擴張會如何不得而知,但在過去的七百年裡,俄羅斯毫無疑問是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的領土擴張行動之一。從偏居東歐森林裡的莫斯科大公國到兩千多萬平方公裡的蘇聯,從開啟領土擴張的伊凡雷帝到功敗垂成的戈爾巴喬夫,從瞭望歐洲的視窗聖彼得堡到太平洋的不凍港海參崴。
過去的七百年裡,俄羅斯毫無疑問是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的領土擴張行動之一。
俄羅斯的地緣條件是其對土地的垂涎深入血脈,由于東歐的核心本部地處亞歐大陸北緣,除了北面冰封的北冰洋和莫斯科寒冷的冬天,幾乎無險可守,而自然天然地理屏障的缺乏,讓東方草原的遊牧民族和西方的重騎兵集團長驅直入,使得俄國人嚴重缺乏安全感。是以既然無險可守,那就以攻代守,擴張到有險可守的地方,用廣袤的緩沖之地來彌補自然屏障的缺失。
自然天然地理屏障的缺乏,讓東方草原的遊牧民族和西方的重騎兵集團長驅直入,使得俄國人嚴重缺乏安全感。
于是俄國便成了一個嗜“土”如命的國家,近代西方列強紛紛要求清王朝開放通商口岸、協定關稅,進行經濟掠奪時,俄國卻醉心于割占領土,最終外西北、外東北以及後來被其鼓動獨立的外蒙古,中國失去了330多萬平方公裡的領土,以至于被視為近代對中國傷害最大的國家。但很多人都忘了,也正是這個國家的大力援助,在新中國成立後幫我們實作了從農業國到工業國的轉變,奠定了如今中國成為世界第一的制造業大國的根基,是以後人不能因為“過”而無視“功”。
功是功過是過,如今的國際局勢下,聯俄抗美是大局,估計還會是未來50年都要堅持的戰略。
當然對于俄國來說,過度的擴張使得自身過于臃腫而導緻内部沖突叢生,難以消化,當外部擴張再遭到大挫敗時,内外問題積重難返,便會陷入帝國崩塌的閉環循環,俄羅斯帝國是這樣,蘇聯也是這樣,最終強吞下去的又都吐了出來。
上期回顧:俄羅斯領土擴張簡史(八):為了印度洋的暖水港,跌落在帝國墳場
備注:本文僅為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轉發。另文中配圖部分引自網絡,如有版權私聯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