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的幾年裡,全德勞工聯合會内曾有人緻力于貫徹一項反普魯士軍國主義國家的革命政策;馬克思對于這種種努力,總是不斷給予支援。他是總委員會的德國通訊書記,是以他專心緻志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德國争取全德勞工聯合會中的個别會員加入國際勞工協會,并且建立地區支部。
他在這方面獲得了約翰·菲力浦·貝克爾的支援。後者在日内瓦時期,就在德國勞工中間卓有成效地為國際勞工協會進行工作。從三十年代初期開始,貝克爾已經以一個革命民主主義者的身份勇敢地同反動派戰鬥;在參加了1848年革命以後,他就轉到無産階級立場上來了。是以他于1864年熱情地祝賀國際勞工協會的成立,并且自1866年起,在日内瓦出版了國際勞工協會的第一個德文機關報《先驅》。
在德國國内,馬克思也有可靠的朋友們。威廉·李蔔克内西于1865年被逐出柏林以後,在萊比錫工作;勞工卡爾威廉·克萊因在佐林根;機械勞工保爾·施土姆普弗在美因茲;制鞋勞工奧古斯特·福格特在柏林;醫生路德維希·庫格曼博士在漢諾威,他們是以前共産主義者同盟的成員,或是《新萊茵報》的熱烈擁護者。這時他們在德國建立了國際勞工協會的第一個支部,并且宣傳馬克思的思想和著作。
此外,還有許多新的戰友,首先是青年奧古斯特·倍倍爾。他是德意志勞工協會聯合會中最有才能的勞工活動家;後來,自1867年起,擔任該會主席。1865年,他“滿懷着喜悅心情”閱讀了國際的成立宣言,1866年,經李蔔克内西介紹,加入了國際勞工協會。
德國各城市如佐林根、柏林、萊比錫、美因茲等地常有消息傳來,說一些勞工已經參加國際勞工協會,并且已經組成了當地的支部。自1865年起,馬克思接到的這種報道是愈來愈多了。
那時,對馬克思來說,住在德國的最知己的人,是威廉李蔔克内西。馬克思和他經常通信。因為警察常常把他們的信拆開甚至中途截走,馬克思寫信時就用别名阿·威廉斯,李蔔克内西則化名約·密勒。馬克思把國際的最近情況告訴李蔔克内西,在政策方面給他訓示,委托他做一些政治工作,向他供應總委員會的出版物。
(格姆科夫《馬克思傳》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