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章潤鵑:在路上------觀劉新華的山水畫

作者:劉意說書畫
章潤鵑:在路上------觀劉新華的山水畫

章潤鵑:在路上------觀劉新華的山水畫
章潤鵑:在路上------觀劉新華的山水畫
章潤鵑:在路上------觀劉新華的山水畫
章潤鵑:在路上------觀劉新華的山水畫
章潤鵑:在路上------觀劉新華的山水畫
章潤鵑:在路上------觀劉新華的山水畫
章潤鵑:在路上------觀劉新華的山水畫

我與劉新華素昧謀面,更未曾就他的作品有過隻言片語的交流。由于時間和空間的阻隔,沒見到原作,談不上深入的了解,在此僅發表一翻觀後感。

劉新華的作品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水墨,而他的水墨給我的第一印象是輕松、自在。面對随意勾勒的景象,我不需要絞盡腦汁去思考。如同走在鄉間小路上般輕松與輕快。

中國畫曆來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強調主客觀的緊密結合。外出畫風景講究“搜盡奇峰打草稿”。中國畫的構圖叫“布局”,展現一種主動性。客觀對象經過一定的主觀演繹後方才落到紙上,而非簡單地按照客觀對象去畫。劉新華的水墨展現了布局和創作的主動性。

在他為數衆多的水墨中,我發現不少作品描繪的是各種在“在路上”的情景。我并不知道劉新華有沒有看過《在路上》這本被譽為幾代人聖經的書。1962年美國小說家傑克·凱魯亞克的《在路上》中文譯本在中國出版後,影響了北島、多多、芒克、王小波、崔健等詩人、作家、搖滾樂手甚至很大一批畫家。凱魯亞克說“我還年輕,我渴望上路。”小說中的主人公迪安·莫裡亞蒂更是在書中喊出了困惑:“……你的道路是什麼,老兄?——乖孩子的路,瘋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蕩子的路,任何的路。到底在什麼地方、給什麼人,怎麼走呢?”

劉新華的“在路上”行走着的作品讓我條件反射般地想起了凱魯亞克的小說《在路上》。

當然,兩者截然不同:《在路上》是一群“垮掉一代”年輕人的流浪之旅,頹廢與反叛并存着。而劉新華作品中“在路上”的是往往是獨自一人,形單影隻,千載獨步,構成的整個意象孤獨漂泊但不憂傷,更像是一種“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對都市喧嚣的遠離。

相同的是對精神自由和心靈自由的追逐。凱魯亞克的《在路上》追逐一種“想象的理想狀态和醒悟的自由感覺”。劉新華的“在路上”是逃離緊張繁忙的都市生活,遠離行色匆匆、疲于奔命,探索精神自由,追逐被我們稱之為理想和自由的遠方。

再回到他的作品:《蘇州月歸》,萬籁沉澱,一彎新月高懸夜空,披着一肩夜色的行人正慢慢行走橋畔。或一葉扁舟,遊呤詩人般的行者在月光溫情脈脈的注視下正泛舟江面,引項高歌。貌似古典文學中的“逍遙遊”,自在、從容。

于是,在一個秋日的午後,一邊品着綠茶,一邊看着劉新華蕭散閑遠的作品,耳邊依稀響起《牡丹亭•遊園》: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

  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便賞心樂事誰家院?

  朝飛暮卷,雲霞翠軒,

  雨絲風片,煙波畫船。

  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任憑世事變遷,曲終人散,我們每個人的生命軌迹永遠都 “在路上”,在時光的路上行走着, 一直在繼續,一直在前進,漸行漸遠……

2007年10月06日

藝術觀點:

我的繪畫是熱烈和陽剛派,我以為如果藝術沒有像太陽一樣照耀和溫暖着人類的精神,給人類精神以自由的生發和成長,哪還要藝術幹什麼?我的繪畫,正是要表達岀自由的陽剛的生命的力量。我的繪畫是生長的,是開放的,進取的,是精神層面的表達。我不再是古賢的國小生,也不會去簡單地再現生活。我要從自由精神的層面升華和強化今人的繪畫,展示岀人類審美程序裡今天的面貌。我會率性地表達自我,發展自我,深刻自我,強健自我,成為自我,做自己時代的藝術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