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章润鹃:在路上------观刘新华的山水画

作者:刘意说书画
章润鹃:在路上------观刘新华的山水画

章润鹃:在路上------观刘新华的山水画
章润鹃:在路上------观刘新华的山水画
章润鹃:在路上------观刘新华的山水画
章润鹃:在路上------观刘新华的山水画
章润鹃:在路上------观刘新华的山水画
章润鹃:在路上------观刘新华的山水画
章润鹃:在路上------观刘新华的山水画

我与刘新华素昧谋面,更未曾就他的作品有过只言片语的交流。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没见到原作,谈不上深入的了解,在此仅发表一翻观后感。

刘新华的作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水墨,而他的水墨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轻松、自在。面对随意勾勒的景象,我不需要绞尽脑汁去思考。如同走在乡间小路上般轻松与轻快。

中国画历来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主客观的紧密结合。外出画风景讲究“搜尽奇峰打草稿”。中国画的构图叫“布局”,体现一种主动性。客观对象经过一定的主观演绎后方才落到纸上,而非简单地按照客观对象去画。刘新华的水墨体现了布局和创作的主动性。

在他为数众多的水墨中,我发现不少作品描绘的是各种在“在路上”的情景。我并不知道刘新华有没有看过《在路上》这本被誉为几代人圣经的书。1962年美国小说家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中文译本在中国出版后,影响了北岛、多多、芒克、王小波、崔健等诗人、作家、摇滚乐手甚至很大一批画家。凯鲁亚克说“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小说中的主人公迪安·莫里亚蒂更是在书中喊出了困惑:“……你的道路是什么,老兄?——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荡子的路,任何的路。到底在什么地方、给什么人,怎么走呢?”

刘新华的“在路上”行走着的作品让我条件反射般地想起了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

当然,两者截然不同:《在路上》是一群“垮掉一代”年轻人的流浪之旅,颓废与反叛并存着。而刘新华作品中“在路上”的是往往是独自一人,形单影只,千载独步,构成的整个意象孤独漂泊但不忧伤,更像是一种“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对都市喧嚣的远离。

相同的是对精神自由和心灵自由的追逐。凯鲁亚克的《在路上》追逐一种“想象的理想状态和醒悟的自由感觉”。刘新华的“在路上”是逃离紧张繁忙的都市生活,远离行色匆匆、疲于奔命,探索精神自由,追逐被我们称之为理想和自由的远方。

再回到他的作品:《苏州月归》,万籁沉淀,一弯新月高悬夜空,披着一肩夜色的行人正慢慢行走桥畔。或一叶扁舟,游呤诗人般的行者在月光温情脉脉的注视下正泛舟江面,引项高歌。貌似古典文学中的“逍遥游”,自在、从容。

于是,在一个秋日的午后,一边品着绿茶,一边看着刘新华萧散闲远的作品,耳边依稀响起《牡丹亭•游园》: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任凭世事变迁,曲终人散,我们每个人的生命轨迹永远都 “在路上”,在时光的路上行走着, 一直在继续,一直在前进,渐行渐远……

2007年10月06日

艺术观点:

我的绘画是热烈和阳刚派,我以为如果艺术没有像太阳一样照耀和温暖着人类的精神,给人类精神以自由的生发和成长,哪还要艺术干什么?我的绘画,正是要表达岀自由的阳刚的生命的力量。我的绘画是生长的,是开放的,进取的,是精神层面的表达。我不再是古贤的小学生,也不会去简单地再现生活。我要从自由精神的层面升华和強化今人的绘画,展示岀人类审美进程里今天的面貌。我会率性地表达自我,发展自我,深刻自我,強健自我,成为自我,做自己时代的艺术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