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多铎遠征外蒙,鮮為人知的清初戰争

順治二年(1645年),此時北方已經基本被清軍占領,多铎率軍南下,剛剛打下南京,南明軍隊不堪一擊,歸降清軍者達40萬衆,被清軍整編的有馬步兵23.8萬人。

在這種形勢下,被勝利沖昏頭腦的多爾衮打算推行全民剃發。當年5月26日,蒙古科爾沁部親王巴達禮來京,多爾衮語重心長地對他說:

“天下大業已定,正黎庶休養之時,然恐蒙古造釁,緩則密奏候旨,其有急不及奏者,爾即便宜行之,吾惟爾是恃。”

這個意思就是,我現在正在安定中原,害怕喀爾喀蒙古和之前歸降的察哈爾、土默特諸部在背後捅我刀子。你去監視他們,事情不太急,你就寫密奏給我,等我安排;事情緊急,你就可以獨斷專行,該打打、該談談,出了事兒我給你兜着。

多铎遠征外蒙,鮮為人知的清初戰争

多爾衮之是以對科爾沁部如此信任,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原因。順治他親媽、皇太極的正宮皇後、兩大妃、多爾衮的老婆、多铎的老婆都出自科爾沁部,丈母娘家,還有啥信不過的。

這也從側面說明,多爾衮對北方草原結成的這個聯盟,是很忌憚的。他害怕已經歸降的漠南蒙古諸部北上找組織,他更害怕抱成團的蒙古人南下捅他屁股。

除了讓科爾沁部監視,多爾衮還主動對喀爾喀蒙古示好。順治二年(1645年),清廷緻書給喀爾喀蒙古車臣汗,表示:

“吾等由來是一體之國,現為衆生休養生息計,當需政體和睦一緻矣”。

但是呢,人家車臣汗也不傻,由于年年去北京進貢,是以喀爾喀對中原的情況有第一手資料。自順治二年下半年開始,多爾衮在江南推行剃發令,江南大亂,江西、湖南、浙江南部、起義四起,這讓車臣汗看到了一個機會,一個摸一摸老虎屁股的機會。但是讓他率兵正面來打,他又不太敢,是以,車臣汗玩了一招陰的。

順治三年四月,在車臣汗的唆使下,已經歸附清朝的内蒙古蘇尼特部宣布脫離清帝國,重回喀爾喀蒙古。其部落頭領騰騰機思帶領騰機特、吳班代、多爾濟思喀布、額爾密克、石達等部下北上,進入車臣汗牧區。

騰機思,蒙古蘇尼特部首領,博爾濟吉特氏,黃金家族後裔,與喀爾喀蒙古諸部頭領同出一脈,都是達延汗的子孫。林丹汗時屬于察哈爾一部,後遷徙漠北,依附喀爾喀蒙古。崇德二年(1637年)見後金勢力日益壯大,主動稱臣納貢,皇太極厚待之。崇德四年自喀爾喀率衆歸附。崇德六年封紮薩克多羅郡王,崇德七年皇太極又命其掌管蘇尼特左翼。

多爾衮掌權後,騰機思與之不和,暗中與喀爾喀蒙古車臣汗交通聯系,直至順治三年公開反叛。

其實呢,現在看來,這不過是個屁大點的事兒。當時的内蒙古有幾十個部落,這件事兒不過是一個頭領帶着幾千部衆外逃而已,能有多大損失呢?

然而你如果結合當時清帝國的内外局勢,就會發現這實在是一個巨大陰謀的開端。

順治三年的清帝國内部,孫可望、李定國開始經營雲貴,永曆帝在兩廣登基,鄭成功在東南沿海誓師抗清,何騰蛟在湖南與原大順軍合流後聲勢大振,北方各地因圈地、剃發、投充而揭竿而引發的民變不下百起,清帝國的軍隊四處救火,形勢如累卵之危。

騰機思在這個時候煽動清屬蒙古部族叛亂,很容易引發連鎖效應。一旦對此事不聞不問,這些同出黃金家族的部落頭領抱成團,南北都出事兒,清朝可能連關外都保不住了。

多爾衮是個明白事兒的人,他敏銳地看破了這一點,是以,這件事兒他必須管,還得大管。

而此時清廷内外交困,多爾衮無法親征,是以,他找來一個最信任也是最能打的人代自己出征,這個人就是他的親弟弟,豫親王多铎。

順治三年(1646年)5月26日,多爾衮命漠南蒙古諸部于克魯倫河畔集結,命多铎為揚威大将軍,率八旗軍自北京出發,全權節制北征的八旗、蒙古軍隊,征讨騰機思,多爾衮親率諸王公大臣出安定門送行。

多铎此次帶出去的軍隊,就是順治二年他從北京出發時南征的軍隊,共兩萬騎兵,配紅衣炮。這是八旗軍隊的野戰主力兵團,另一支兵團在阿濟格手中。至于這支部隊的戰鬥力,我上一節已經說過了,這裡不再贅述。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多爾衮命蒙古諸部集結軍隊的克魯倫河,在今天的蒙古國東部,而距離此地最近的喀爾喀蒙古部落,就是車臣汗所部。由此可以看出,多爾衮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小鬧,他是打算連車臣汗一起收拾了。

多铎大軍北上,第一個目标是叛軍騰機思。大軍到達盈阿爾察克山,聽聞騰機思在衮噶噜台,多铎令全軍急行軍三晝夜,突然出現在騰機思的宿營地,騰機思大敗,清軍斬台吉茂海。

然後騰機思繼續跑,清軍繼續追,開始一場草原賽馬比賽。追至布爾哈圖山,再打一仗,清軍擊殺了騰機特的兩個兒子和騰機思的三個孫子,繳獲其辎重糧草。

騰機思兵敗圖窮,派人向喀爾喀蒙古各部求救。土謝圖汗派出兩萬人,車臣汗派出三萬人救援騰機思。從這裡可以看出,當時的喀爾喀内部還是相當團結的,而且這五萬人基本是這兩大部的全部家當。

今天的蒙古國才二百餘萬人口,而當時的車臣汗、土謝圖汗的地盤也就今天半個蒙古國大小,考慮到當時生活條件,其兩大部總人口能有30-40萬就算不錯了,一下子派出五萬騎兵,大概是能上馬的男丁都來了。

多铎得知這一消息,決心在其兩軍會師前各個擊破。

順治三年7月13日,多铎軍擊敗土謝圖汗;7月14日,多铎軍擊敗車臣汗。過程不是我不想講,而是幾乎所有史料都是這麼簡單的幾句話。想想也明白,喀爾喀蒙古的軍隊是使用弓箭的冷兵器輕騎兵,而多铎的八旗野戰軍團全員騎馬機動,有重步兵、重騎兵、火器兵還有重炮。别的不用說,兩隊對陣,重炮轟擊其馬陣,馬驚則其陣自亂,然後重騎兵從側面沖過去,對方就可以結束遊戲了,就這麼簡單。

多铎本來打算一鼓作氣,占領整個喀爾喀蒙古左翼。但由于國内戰事吃緊,多爾衮緊急叫停。

此次北征,多铎軍團戰果如下:

斬首數千人,俘千餘人,獲駝千九百、馬二萬一千一百、牛一萬六千九百、羊十三萬五千三百有奇。

要是不知道前因後果,還以為他是去打草谷的。。。

這是一件在當時看起來并不起眼,但是卻對整個北方草原影響深遠的事件。

從喀爾喀蒙古人的角度來看,他們本來自恃有衛拉特——蒙古聯盟這個大後盾,覺得可以陰清朝一下,沒想到讓人家上門一通猛揍,丢了兩萬多匹馬和十幾萬牲畜,損失了差不多一個騎兵軍團。這讓他們意識到,老虎的屁股是摸不得的,還是老實點好。是以戰後,土謝圖汗和車臣汗還是老老實實派人來進貢。

但多爾衮是個得理不饒人的人,他很要面子,他覺得到自己的家奴跑到别人家裡、自己帶人闖進人家家裡、把家奴和主人按在地上打一頓、搶走不少東西、人家再上門賠禮道歉還不夠,遠遠不夠,他要求什麼呢?

“命其擒叛部首領騰機恩來獻,或(喀爾喀蒙古)以親信大臣來京為質,(否則)朝廷将遺偏師前往剿滅叛部。”

車臣汗和土謝圖汗一看多爾衮的口氣,有點害怕,就托同屬喀爾喀蒙古但未參戰的劄薩克圖汗去找多爾衮說情。

劄薩克圖汗派使臣解釋:“騰機思叛亂,跑到我們這邊,你們追到我們的地界,我們确實派人去了,但不是為了跟你打仗,而是去跟你們講和,問問你們來這裡幹嘛,沒想到還沒等我們說話,你們上來就揍,而且揍完了就班師,我們連解釋的機會都沒有啊。”

對以上這份辯白,多爾衮答複:

“來書不名,又爾我相稱。”

這個意思就是,老子是攝政王,你是臣屬之國,竟敢在文書中“你”呀、“我”呀的,咋啦,你要上房揭瓦啊?

“素知與爾無幹,爾等欲前來分理曲直乎?爾果能議?”

這個意思就是,這個事兒跟你沒關系,你來摻和啥,你幾斤幾兩啊,這是你有資格議論的嗎?

這就很不講理了,一般人到這兒就惱了,好好跟你說話呢,你急啥?

然後,就在多爾衮答複完紮薩克圖汗的第六天,順治四年五月初九,紮薩克圖汗部俄木布額爾街尼、諾門汗部丹津胡土克圖、土謝圖汗部澤蔔尊丹巴胡土克圖等員進貢方物。。。

沒辦法,拳頭沒人家大,不忍咋辦?

後來雙方為這個事兒争論不斷,多爾衮不斷罵,喀爾喀蒙古那邊不斷進貢、不斷解釋。順治六年那會兒,多爾衮還打算親征喀爾喀,但因為大同姜瓖反叛而罷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