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郭台銘棄華為,王傳福接下代工,而今比亞迪與準時達供應鍊對決

作者:掌鍊

11月25日晚,富士康母公司、中國台灣鴻海科技集團否認關于旗下國際供應鍊管理平台——準時達國際供應鍊管理有限公司或将于2022在香港挂牌上市消息,對上市前将向私人投資者募資的傳聞也不予置評。

傳聞源于彭博資訊,報道稱,稱準時達在IPO之前,計劃先行籌集3-4億美元資金,用以繼續擴大供應鍊營運規模。所謂無風不起浪,盡管富士康閃爍其辭,但準時達諸多行動似乎指向資本市場。

“21世紀的競争不再是企業和企業之間的競争,而是供應鍊和供應鍊之間的競争。”而在代工生産之路上,富士康如今在全球最大競争對手比亞迪,也在加碼供應鍊。2021年2月4日,深圳市比亞迪供應鍊管理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注冊資本從5億元增至35億元。

自2019年美國全面打壓華為時,作為華為昔日最大代工夥伴的富士康卻棄華為而投奔美國,棄中國移師印度。那時接起華為衆多代工訂單的是比亞迪。而今,比亞迪電子已是緊追富士康的全球領先代工企業,而比亞迪要跟富士康比的不隻是代工生産,還有供應鍊!

當郭台銘棄華為,王傳福接下代工,而今比亞迪與準時達供應鍊對決

準時達供應鍊

(一)富士康供應鍊疊代進行時

談及準時達,自然繞不開富士康。

改革開放前,大陸地區對于台企富士康還是禁區。彼時,年輕的鴻海公司還主要為美國企業代生産電視機。公司成立近20年,與香港一水之隔的深圳拔地而起,富士康真正開啟了造就代工帝國的步伐。1992年,郭台銘通過“香港富士康”給“中國富士康”投資了60萬美元,作為啟動資金。

從代工處理器用連接配接器的區區5100平方米工廠開始,接連并購光碟讀寫頭等PC零元件公司,随後靠準系統翻轉PC産業,進而攻下遊戲機、網絡通信裝置、筆記本電腦等産品,最終進入手機市場,拿下iPhone訂單。以大中華地區為基點,輻射全球的富士康供應鍊逐漸成型。

當郭台銘棄華為,王傳福接下代工,而今比亞迪與準時達供應鍊對決

1999年,郭台銘在深圳

對供應鍊市場的重視程度,也伴随企業成長一路提升。2008年,富士康聯手阿裡巴巴,共同投資1500萬美元,支援成立剛剛一年的新兵——百世物流。

2020年初,已卸任董事長的郭台銘向世界傳達了供應鍊更新的新規劃:“我們在做一件事,5-10年内,可以透過供應鍊讓美國制造不再往外跑。”他說,“鞋子衣服除外,手上的電腦、攝影機,就像當初汽車供應鍊從日本搬到美國一樣,連高速運算中心這種産品,都會在美國生産。”

他拍着胸脯保證,富士康兩套供應鍊的形成正在發生,5年内可以看到成效。換句話說,鴻海要在中國大陸供應鍊之外,再建一套串聯美國、墨西哥、中國台灣的供應鍊,用來應對中美貿易對抗的局勢變化。

鴻海現任董事長劉揚偉顯然是規劃的執行者,兩年來他堅決貫徹上述思路。在疫情和貿易戰的變數當中,他認為,美中市場的G2結構,将帶動包括印度、東南亞和美洲等地,分别形成區域制造。富士康供應鍊的多鍊路多線程,已在鋪設之中。

(二)半導體供應鍊重構,深度影響先進制造業

針對富士康深度涉足的半導體供應鍊,劉揚偉近日進一步表示,世界半導體供應鍊除了分裂成中國、美國二大超級體系外,歐洲也想要有發言權,是以,未來可能從一個世界兩個系統的 G2 變成 G3、更加分散。

半導體應用場景的廣泛性,加之疫情對全球經貿的顯著影響,讓各國均意識到半導體供給的重要性,甚至上升為國家安全問題。除中美兩國外,歐盟 17 個成員國也希望将半導體技術自行研發到 2 納米,并積極争取領先地位并建構自己的供應鍊體系。

此外,通訊及網際網路企業也想建立自己的優勢。包括蘋果、亞馬遜和谷歌等跨國公司,都開始設計自己的系統級晶片(SoC),半導體供應鍊上下遊的分界逐漸瓦解。台灣企業因其強大的半導體實力,将在其中起到關鍵作用。

另一方面,汽車企業在半導體供應吃緊下,也面臨極大的沖擊。據美國 CNBC 報導的資料,今年汽車産業因內建電路(IC)短缺造成的營收損失,估計可達2100億美元。這與傳統汽車供應鍊不透明有關,也讓汽車業者開始重新思考Tier 1、Tier 2、Tier 3車廠三級供應商的傳統供應鍊系統。

今年10月18日,郭台銘71歲生日,也是第二屆“鴻海科技日”。富士康在活動當天強勢推出三款電動車:Model C SUV、Model E 轎車和Model T 電動巴士,為郭台銘慶生。這也宣告鴻海全面殺入比亞迪擅長的電動汽車地盤,建構自主汽車供應鍊體系。

不過,鴻海及富士康還是來得晚了。随後的10月25日,比亞迪股價市值再創新高,突破9000億,跻身A股市值前十名,按照市值看比亞迪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汽車集團。

當郭台銘棄華為,王傳福接下代工,而今比亞迪與準時達供應鍊對決

新車型 Model C 供應商一覽

2020年9月,比亞迪電子拿下新款iPad代工權,包括iPhoneSE訂單在内,也在逐漸瓜分原應歸于富士康的供應份額。從三星到華為,從小米到蘋果,比亞迪步步為營。

比亞迪因為國産電動車老大的名頭而為公衆熟知。許多人不熟悉的是,比亞迪的代工曆史同樣久遠,汽車與手機部件制造同時發力。兩者的共同基礎在于“電池代工”,2003年,比亞迪已然是全球前三的手機電池生産商。

從2007年開始,富士康多次起訴比亞迪,緣由是認為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挖牆腳,不光“偷取”企業機密,還把員工“拐走”。曾經邀請王傳福參觀富士康的郭台銘,揚言要同敵人“死磕”到底。

業内人士認為,富士康近日釋出新能源汽車,并非打算量産,還是為了吸引老客戶——蘋果的繼續青睐。

Apple Car曆經三年多的開發,管理團隊離職,仍未見成效。富士康能否參與其中,貢獻部分零件?郭台銘的生日Party,更像是一種制造實力的展示會。在手機供應鍊穩定性削弱的形勢下,郭台銘是否想用汽車來另謀雙方的合作道路?

當郭台銘棄華為,王傳福接下代工,而今比亞迪與準時達供應鍊對決

(2021年全球電子制造服務代工企業前十位 / 圖文來源:滿天芯)

代工領域,富士康第一、比亞迪略後,毫無疑問。汽車領域,比亞迪超出富士康也不是一星半點,甚至完全不可同日而語。10月初,比亞迪公布的三季度末單月營收資訊顯示,電動汽車的銷量高達7萬台,漲幅高達276.4%,位列中國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頭名;連續4個月獨占鳌頭,且打破國内電動車銷售紀錄。

另據全球最新車企市值統計顯示,目前,比亞迪的市值高達1332億美元,超越大衆汽車的1230億美元,僅次于特斯拉和豐田汽車,成為全球市值第三高的車企。比亞迪的整車技術和品牌效應,讓富士康望塵莫及。

(一)從“搭船出海”向全球化挺進

2010年10月,從富士康科技集團物流總處演化而來的準時達成立了。雖然不像中遠集團有國資加持,也不像德邦物流一直廣為人知,但背靠大樹好乘涼,這棵大樹就是一度坐擁百餘萬員工、全球最大的代工企業——富士康。肥水不流外人田,作為富士康唯一授權的供應鍊管理企業,準時達承接着全球超過3000家3C零元件廠商及客戶、千餘家品牌商的端到端供應鍊管理服務,業務涵蓋陸海空鐵運輸,以及倉儲、關務、供應鍊金融等綜合性增值服務。

如今,僅靠對采購、倉儲、運輸、配送和資訊管理各個環節搶地盤、占先機、拼規模,對于憑借某一單項業務吃飯的傳統物流公司似乎還有一線生機,而對于平台型供應鍊管理企業,卻無任何生存空間。可以存活并繼續成長的平台型供應鍊企業,一定具備着多鍊路全局優化、各闆塊整體協同的能力。脫胎于制造業的準時達,對生産型企業尤其是電子類、泛電子類制造企業的了解,是寫在基因裡的。原料商的需求是什麼,制造群組裝工廠的需求是什麼,下遊客戶的需求是什麼,準時達把握得一清二楚。

從中國大陸出發,準時達的觸角延伸到了亞美歐三大洲20多個國家,在北美、歐洲、日本、南韓、越南、印度、泰國及東南亞、澳洲分别設立了全資及合資公司,并合作建立起海外跨境轉撥中心與國際海陸空鐵全網線路。搭乘富士康這艘代工“巨輪”,準時達同步拓展着自身的全球化版圖。

(二)業界地位躍遷離不開資本加持

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釋出的《2020年中國物流企業50強名單》中,準時達以94.2億元人民币的年收入,位列第25名。起飛式上升的背後,供應鍊傳統“三流”之一的資金流必不可少,可以說是管理與服務的源頭活水。

主要融資有四次。除母公司富士康的戰略投資外,當屬由中國人壽牽頭領投,IDG資本及中金資本聯合領投,中鐵中基、钛信資本、元禾原點等投資機構跟投的24億元人民币A輪融資最具轟動效應。時至今日,這仍是B2B供應鍊市場單筆融資額的最大紀錄。

當郭台銘棄華為,王傳福接下代工,而今比亞迪與準時達供應鍊對決

富士康自然依賴準時達國際供應鍊管理有限公司。四次融資後,準時達資方背景力量在業内優勢明顯。

當郭台銘棄華為,王傳福接下代工,而今比亞迪與準時達供應鍊對決

比亞迪則在2013年,全資成立深圳市比亞迪供應鍊管理有限公司,主打供應鍊綜合管理、管道管理及物流貨運業務,為自身服務。2021年2月,深圳市比亞迪供應鍊管理有限注冊資本由5億元人民币增加至35億元人民币,增幅達600%。

當郭台銘棄華為,王傳福接下代工,而今比亞迪與準時達供應鍊對決

(作者:陳逸 焉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