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女心理師》産後抑郁的單元一經播出,立馬引起全網的關注。

劇裡,張瑤飾演的詹璐是一個二胎媽媽,生完孩子的三年裡,她焦慮失眠,經常淚流滿面,沖動的時候還想殺害自己兒子。
但在老公和婆婆看來,她就是個事媽:矯情、玻璃心、作、沒事找事。
一時間,關于#女心理師媽媽産後抑郁太真實了#的熱搜,立馬鋪滿全網。
焦慮、委屈、想哭?産後抑郁,真的如此真實又讓人心痛嗎?
心理師賀頓說:
在國内每年會有一千五百萬新手媽媽,其中有60%到80%之間在産期或産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緒,有近百20%的會發展成産後抑郁症。也就是說,全國每年都會有一千多萬不開心的媽媽。
根據調查顯示:
在每10個産婦當中就會有1個得産後抑郁症。
除此之外,近些年因為産後抑郁所造成的悲劇事故也越來越多。
2019年11月,河南開封一位30歲的二胎媽媽,帶着自己剛剛出生的孩子從29樓縱身躍下,結束自己和新生兒的生命。
這位30歲的二胎媽媽,兒女雙全,在别人看來是幸福美滿的。但是,誰也不知道,她被産後抑郁折磨得生不如死,最終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一個本該幸福完美完整的家成了别人嘴裡的歎息聲。
2020年4月,湖南長沙市芙蓉區一位37歲的海歸女博士帶着二胎5個月大的女兒從樓上一躍而下,雙雙死亡。
本以為高學曆的女性走上産後抑郁的幾率要小于常人,沒想到,在産後憂郁這條路上,所有的女性都平等。
2021年1月,香港女商人羅力力懷抱5個月大的女兒雙雙墜樓,因為樓層較高,母女二人摔得血肉模糊。
據調查,羅力力的生活非常富裕,母親是知名的地産董事長,自己28歲就開始創業,平時在社交平台上她呈現給大家的也是積極陽光的一面,誰也不會想到生活如此優越她會患上産後抑郁,最終走向輕生。
普通人之外,活在娛樂圈裡的明星也會有産後抑郁的現象。
在《婆婆和媽媽》的節目裡,揚子就談到妻子黃聖依生完孩子後的狀态:有很長一段時間抑郁和失眠,成宿成宿的睡不着覺。
85後的歌手何潔也曾在節目中說:在産後,覺得自己是個完全沒用的人,一個被抛棄的人,因為她覺得自己又老又醜。
嫁入豪門的名模奚夢瑤在生完孩子後,也曾發長文表示:希望新手媽媽們在覺得不快樂和難過時,要立刻告知夫妻家人朋友們,要相信自己沒有錯。也希望新手爸爸們不要覺得老婆是矯情,要懂得妻子産後抑郁的危險。
産後抑郁就是如此真實的存在,它無關富貴和貧窮,也無關知識的深淺,它像是一隻無形的手,将每一位迷途的媽媽無情的拽向深淵。
醫學研究表明,女性在妊娠的時候,由于體内的雌激素增高,會使女性變得容易興奮。而在分娩之後,相關激素也會漸漸變少,這就使得女性的狀态慢慢地從興奮轉向憂郁。
在分娩的過程中,女性所承擔的痛苦和壓力也是非常巨大的,一邊是對分娩的恐懼,一邊是分娩時傷口撕裂的疼痛。這種痛苦和壓力也加大了女性生産後患抑郁症的機率。
除此之外,作為女性群體,一般都偏感性,愛多想。是以,在整個孕期,她們不是擔心自己身材走樣,就是憂心老公會出軌,甚至會在工作上力不從心,進而擔心未來。這種孕前孕後的心理變化自然會引起情緒的變化,久而久之,就會将女性推向抑郁的邊緣。
在産後,所有的女性都會面臨一個角色的轉換:既有初為人母的喜悅,又有初為人母的焦慮,但喜悅往往會被焦慮碾壓。因為初為人母,總想給孩子最好的,憂心孩子的飲食起居不說,在工作中上也會變得力不從心。這些焦慮,也會導緻産後抑郁的發生。
除去孕産婦個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家庭因素也是導緻産婦産後抑郁的重要原因。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
抑郁者常常被我們以一種充滿好心卻是錯誤的方式命名,曲解,和孤立——甚至被推向最糟糕的結局。
《女心理師》中,張瑤飾演的詹璐,曾經也向老公和婆婆說過自己抑郁的症狀,但在老公和婆婆看來,是她矯情。
不被了解,直接導緻她的抑郁症狀加重,或許一開始,她隻是有些抑郁情緒,在面對老公和婆婆的不了解之後漸漸的将這種情緒轉化為抑郁症。
這種不了解不僅僅表現在對待詹璐抑郁情緒的不了解上,更是展現在各種行為上:
詹璐剖腹産後,肚子上有一條長長的疤痕,肚子上的肉也松松垮垮的下垂在腰上。對于這樣的詹璐,她的老公很嫌棄。
詹璐的婆婆重男輕女,對詹璐的大女兒和二胎兒子差別對待,在對待大女兒的教育問題上,婆婆也是越權掌管太多。
生活上,婆婆也不會顧忌詹璐的感受,在詹璐正卷起衣服喂奶的時候,突然就帶着一群人沖到她的面前,隻為搶走她手中的兒子去向别人炫耀。
詹璐在這個家裡的感覺,就像是個保姆,婆婆看不得她閑下來,是以家務活她承包了;老公一日三餐隻催着吃飯,孩子也不會幫忙帶;大女兒上下學接送全是她。
不被了解,沒有了自我價值,剩下的隻是對自己的否定,這樣的人,怎麼可能不抑郁?
詹璐問賀頓:你能幫助我嗎?他們會改變嗎?
賀頓:我幫不了你,他們也不會改變,能幫助你的,隻有你自己。
網絡上有這麼一句話一直很盛行: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真正可以對另一個人的傷痛感同身受,你萬箭穿心,你痛不欲生,也僅僅是你一個人的事,别人也許會同情,也許會嗟歎,但永遠不會清楚你的傷口究竟潰爛到何種境地。
作家蘇更生也曾說:“人想要表達的永遠不是他所說的内容,而是渴望被了解的心情。”
既然這世間本就沒有什麼感同身受,那麼我們又何苦渴望被了解,一個人恢複傷口的最好方式便是自己舔着傷口,自己治愈自己。
如果憂慮身材變型,就去鍛煉,就去練瑜伽,就算身材不能恢複到生産之前的狀态,最起碼不會讓憂慮變成焦慮,進而影響睡眠。
如果覺得委屈,一定要說出來。沒有說出來的委屈,就像爛在肚子裡的秘密,你不說誰也不知道。實在不想說,那麼就去釋放,去唱歌,去看書,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慢慢讓好心情将委屈消化掉。
如果想哭,就大哭一場,當着别人的面也好,自己躲在角落或是被窩裡也好,痛痛快快地哭一場。哭并不丢人,不敢哭才丢人。
一定要有自己的價值,全職媽媽要依據家庭條件和家庭成員的态度而定,如果家庭條件允許,家庭成員尊重全職媽媽這份職業,那麼你願意的話,就安心做個全職媽媽。
不然的話,就去工作,去實作自己的價值,孩子和家庭跟家庭成員彼此分擔,無需一個人全部扛在肩上還不讨好。
人總要咽下一些委屈,然後一字不提地擦幹眼淚繼續往前走。
冷風有停的時候,雨天有變晴的時候,我們也終會有獨自成長變強的時候。
餘生還很長,産後抑郁實在不值得我們耗盡精力甚至是生命去與此周折,是以,在不被了解,不被關心時,我們學會做自己的小太陽,自己溫暖自己,自己治愈自己。
畢竟,對于一個孩子來說,一個健康快樂的媽媽要比一個焦慮憂郁的媽媽可愛得多,對于一個家庭來說,一個積極向上的女主人也比唉聲歎氣的怨婦要迷人得多。
是以,就讓我們自己做自己生活裂縫中的光,溫暖自己也溫暖他人。
凡是合乎人性的東西,我都覺得親切~ 關注我,帶你從影視裡看懂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