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聰明的劉伯溫故事

作者:河南小偉偉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處州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溫州市文成縣)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谥号文成,後人稱他劉文成、文成公。下面小編給大家講一講曆史故事-聰明的劉伯溫的故事。

  聰明的劉伯溫

  劉伯溫是朱元璋的軍師,他富有智慧,有謀善斷。他為何會如此聰明,還有個動人的傳說呢。

  元朝末年,劉伯溫在西山教私塾。可這兵荒馬亂的年月,誰還有心事讀書,塾館也隻得關門。

  劉伯溫一介書生,雖手無縛雞之力。但他的學問可多了,除了會教書,他還精通易經、藥理學,還常常上山采草藥。

  一天,劉伯溫到一座廟裡閑逛,看到許多人到廟裡進鄉還願,乞求天下太平,企求身體健康。

  劉伯溫眼睛一亮,一拍手掌,有了!他托人雕了個太上老君,擺在堂屋中央,然後貼出告示:太上老君,賞賜仙水,包治諸病,確定平安。

  起初,有人抱着試試看的态度前來拜菩薩,求神靈。問醫求藥後,喝下了劉伯溫的“仙水”後,說來也巧也怪,這些人的身體果然大有起色。于是,大夥一傳十,十傳百,劉伯溫的聲名鵲起,來劉伯溫家拜神仙讨仙水的人,絡繹不絕。

  其實,這哪是什麼仙水,是劉伯溫根據不同的病所熬的不同的草藥湯。香客在拜神仙時,劉伯溫總要詢問病的症狀,然後對症賜湯,身體自然會有起色。

  有個小夥子,拜劉伯溫為師,劉伯溫就将醫藥知識傳授給他。劉伯溫在家忙了一陣子,就将事情托付給徒弟,自己身穿道袍、手執拂塵雲遊四海去了。

  一次,元朝皇帝跑了匹禦馬,這禦馬可是匹汗血寶馬,日行千裡,夜行八百,是元朝皇帝心中的至寶。大家夥都知道,元朝皇帝都是蒙古人,善于騎馬,狩獵。

  元朝皇帝龍顔大怒,限令三日之内找回禦馬,否則侍衛們提人頭來見。

  侍衛們哪敢怠慢,四下裡尋找,可這也隻是大海撈針。

  已經是第三天了,是皇上的最後限期,侍衛們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侍衛們來到城外的一座山上搜尋。此時,劉伯溫身穿道袍,手執拂塵,剛好和侍衛們相遇。

  侍衛們看到了劉伯溫,便叫住了他。

  劉伯溫問道:“官家有何事情?”

  侍衛頭說:“你看到一匹馬嗎?紅棕色的毛發,出的汗都是紅的呢!”

  劉伯溫剛才路過後山時恰巧碰到這樣一匹馬,還是他把馬系在樹上的呢。但他卻說:“馬倒是不曾看到,不過我可以給你們算算,看馬在哪兒。”

  劉伯溫捏着指頭,雙眼微閉,口中念念有詞。不一會兒,他拂塵一揚,道:“有了。”他告訴侍衛們馬就在後山,被系在一棵樹上,馬正在那裡嘶鳴呢。

  侍衛們立刻向後山趕去,果然汗血寶馬被系在一棵樹上了,馬正在仰天長嘯。

  禦馬找到了,元朝皇帝滿心歡喜,他詢問侍衛們是如何找到的。侍衛們一五一十地告訴皇帝。皇帝感歎道:“天下竟有如此奇才。”

  且說這元朝皇帝還真不走運。剛找回了禦馬,又丢了禦印。這禦印可是皇帝的命根子。沒有了禦印,你想皇帝怎麼下聖旨?這盜印者一定是吃了豹子膽。

  元朝皇帝叫手下人四處查找,可皇宮都被他們翻了個底朝天,也沒有看到禦印的影兒。

  元朝皇帝想起了禦馬的事兒,就派人把劉伯溫找來,叫他查找禦印的下落。

  劉伯溫來到京城,他明察暗訪,沒有一點兒線索;他苦思冥想,沒有一點兒頭緒;他起掌掐算,沒有一點靈感。

  一天夜裡,劉伯溫昏昏欲睡。突然,一個聲音在叫他:“伯溫,伯溫。”

  ??中,劉伯溫看到一頭獅子在叫他。這不是皇宮前面的那頭大石獅子嗎?這頭大石獅子已經有幾百年道行了,修煉成精了。這下它正托夢給劉伯溫。

  獅精告訴劉伯溫,禦印是給老鼠精偷去的,在大殿第三個台階下一丈二深的地方,有一塊大石闆,石闆下就藏着禦印,不過得用十二個勞力去挖才能挖出。

  劉伯溫第二天一大早就趕去見元朝皇帝。皇帝派出了十二個勞力,在大殿的第三個台階下開始挖。挖了一丈二深,果然看到了一塊大石闆,掀開大石闆,禦印果然在下面。

  元朝皇帝要封劉伯溫做官,劉伯溫不肯接受,說雲遊四海自由多了。元朝皇帝賜給他許多金銀财寶,劉伯溫隻拿了些銀子作雲遊四海的盤纏。

  劉伯溫從皇宮出來,天色已晚,他找了家旅館歇息下來。半夜,有老鼠精托夢給他。這老鼠精就是偷禦印的那個,因獅子精洩露了它的秘密,它懷恨在心,這次他是來報複獅子精的。老鼠精告訴劉伯溫,皇宮門前的石獅子的口中有三顆夜明珠,隻要劉伯溫拍三下獅子頭,夜明珠就會滾出來。如果劉伯溫吃下它們,就會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因為這夜明珠是獅子精幾百年的修煉所在。

  第二天天剛亮,劉伯溫就趕往皇宮,守門的衛兵都認得劉伯溫,以為皇帝又找他有事兒,很客氣地讓他進去了。

  劉伯溫來到獅子前,擡起手,在獅子頭上拍了三下,果真有三顆夜明珠滾出,劉伯溫便把它們吞入肚中。

  從此,劉伯溫真的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了,而那頭獅子就隻是頭呆頭呆腦的石獅子了,幾百年修煉的道行一下子全沒了。

  後來,劉伯溫以他的聰明才智輔佐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暴政,建立了明朝。

  民間傳說

  在民間傳說中,劉伯溫的形象是一位神人、先知先覺者、料事如神的預言家,有“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之說。相傳,劉伯溫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亂,戰火不斷,饑荒遍地。玉帝令劉伯溫轉世輔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蒼生,并賜斬仙劍,号令四海龍王,但龍王年老體弱,事務繁多,是以派出了自己的九個兒子。龍九子個個法力無邊,神通廣大。他們跟随劉伯溫征戰多年,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奪得了皇位。當它們功得圓滿準備傳回天廷複命之時,明成祖朱棣這個野心極大的帝王卻想永遠把它們留在自己身邊,安邦定國,雄霸天下。于是他便借修築紫禁城為名,拿了劉伯溫的斬仙劍号令九子。但九子仍是神獸,頓時呼風喚雨,大發雷霆。朱棣見斬仙劍震不住九子,便決定用計,他對九子老大赑屃說:“你力大無窮,能馱萬斤之物,如果你能馱走這塊先祖的神功聖德碑,我就放你們走。”赑屃一看原來是一塊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猶豫地馱在了身上,但用盡法力卻寸步難行。原來,神功聖德碑乃記載“真龍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善事)之用(功德是無量的),又有兩代帝王的玉玺印章,能鎮四方神鬼。八子眼看大哥被壓在碑下,不忍離去,便決定一起留在人間,但發誓永不現真身。朱棣雖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卻僅僅是九個塑像般的神獸。劉伯溫得知此事後,也棄朱棣而去,脫離肉身傳回天廷。朱棣後悔莫及,為了警示後人不要重蹈覆轍,便讓九子各司一職,流傳千古。中,劉伯溫的形象是一位神人、先知先覺者、料事如神的預言家,有“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之說。相傳,劉伯溫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亂,戰火不斷,饑荒遍地。玉帝令劉伯溫轉世輔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蒼生,并賜斬仙劍,号令四海龍王,但龍王年老體弱,事務繁多,是以派出了自己的九個兒子。龍九子個個法力無邊,神通廣大。他們跟随劉伯溫征戰多年,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奪得了皇位。當它們功得圓滿準備傳回天廷複命之時,明成祖朱棣這個野心極大的帝王卻想永遠把它們留在自己身邊,安邦定國,雄霸天下。于是他便借修築紫禁城為名,拿了劉伯溫的斬仙劍号令九子。但九子仍是神獸,頓時呼風喚雨,大發雷霆。朱棣見斬仙劍震不住九子,便決定用計,他對九子老大赑屃說:“你力大無窮,能馱萬斤之物,如果你能馱走這塊先祖的神功聖德碑,我就放你們走。”赑屃一看原來是一塊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猶豫地馱在了身上,但用盡法力卻寸步難行。原來,神功聖德碑乃記載“真龍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善事)之用(功德是無量的),又有兩代帝王的玉玺印章,能鎮四方神鬼。八子眼看大哥被壓在碑下,不忍離去,便決定一起留在人間,但發誓永不現真身。朱棣雖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卻僅僅是九個塑像般的神獸。劉伯溫得知此事後,也棄朱棣而去,脫離肉身傳回天廷。朱棣後悔莫及,為了警示後人不要重蹈覆轍,便讓九子各司一職,流傳千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