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花蕊夫人與孟昶、趙匡胤的愛恨誰人能懂?幾阕清詞寄相思

作者:蕭郎說野史
花蕊夫人與孟昶、趙匡胤的愛恨誰人能懂?幾阕清詞寄相思

花蕊夫人

今天和大家說的這位花蕊夫人,與前蜀皇帝王建的那位花蕊夫人比起來,無論是外貌還是才情,可謂更勝一籌,特别是在人品方面,更有天壤之别。

那這位花蕊夫人是誰?她的人生又有怎樣的跌宕?

在這裡,我且将她列為花蕊夫人二号。

花蕊夫人二号是後蜀主孟昶的寵妃,也姓徐,據說是前蜀主王建那位花蕊夫人的侄女。她是五代十國著名的女詩人,與卓文君、薛濤、黃娥并稱為“蜀中四大才女”。她流傳于世的詩近百首,其中一首《述國亡詩》頗受人們的稱道:“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懷會讓花蕊夫人發出“更無一個是男兒”的悲歎呢?

花蕊夫人與孟昶、趙匡胤的愛恨誰人能懂?幾阕清詞寄相思

花蕊夫人:馬上時時聞杜鵑

前蜀王氏王朝被後唐莊宗滅國之後,委派了一個叫孟知祥的人擔任兩川節度使,當孟知祥到達蜀中之後,後唐就開始内亂,莊宗皇帝被殺。此時的孟知祥,開始打起了自己的如意算盤,他在蜀中一帶訓練兵馬,儲備糧草,後唐明宗死後,孟知祥立即樹起大蜀旗号,自立為帝,即史家所稱的後蜀。但他稱帝沒過多久便死了。這樣皇位順理成章地過渡到皇子孟昶的手中。

孟昶是個有錢有權的富二代,文學造詣也很高,據說還是對聯的發明者,他的文名甚至可以和一代詞帝李煜相提并論,是個真正的文化帝,是以玩起來也是相當有品位的,他嫌宮中沒有絕色美女,就在全國範圍發起海選,妃嫔之外另設有十二等級。這時有個美女走進了他的視野,這位徐姓女子,生得身姿綽約,眉目如畫,還精通音律,文學才華橫溢,被譽為“蜀中四才女”之一。

據北宋黃休複《茅亭客話》載:孟昶初年,青城徐光溥(前蜀大小徐妃的哥哥)家水井中有彩虹入井飲水,光溥的母親就說:王蜀時,有彩虹入我們家水井中,王先主(王建)就娶了我們家女子為妃;現在彩虹又入我家,必定有女子為妃後,男子為将相,彩虹入井就是先兆。不過十天,徐家的女兒果然被選入後蜀宮中,成為孟昶的妃子,被封為慧妃。孟昶見徐慧妃天生麗質,才情超凡,歡喜得不得了,将她稱為“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與孟昶、趙匡胤的愛恨誰人能懂?幾阕清詞寄相思

芙蓉花

花蕊夫人有個特殊的愛好,即愛牡丹花和紅桅子花,于是孟昶命官民人家大量種植牡丹,大有“洛陽牡丹甲天下,成都牡丹甲洛陽”之勢。孟昶日夜與花蕊夫人盤桓花下,并召叢集臣,開筵大賞牡丹。據說有一個叫申天師的道士,聽說花蕊夫人喜歡花,便送給她兩粒紅枙子花種子,這種花非常特别,其色斑紅,其瓣六出,清香襲人。由于罕見,便有人将它畫在團扇上,稱之為“芙蓉”花。每當芙蓉盛開,成都四十裡遠近,花豔似錦,成都是以被稱為“蓉城”。

公元960年,後周殿前點檢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取後周政權,建立宋朝,改元建隆,整軍經武,南征北伐,目标直指後蜀。花蕊夫人經常在冶遊之時勸孟昶砺精圖治,孟昶總認為蜀地山川險阻,完全可以挾山川之險而拒之。

宋太祖乾德二年十一月,宋太祖趙匡胤命忠武節度使王全斌率軍六萬伐蜀,不出兩月即蕩平兩川,将成都團團圍住,十四萬守成都的蜀兵竟不戰而潰。乾德三年元宵剛過,孟昶自縛出城請降,并帶着家眷前往汴梁朝見宋太祖。

花蕊夫人與孟昶、趙匡胤的愛恨誰人能懂?幾阕清詞寄相思

趙匡胤久聞花蕊夫人的美貌與才情,早就有了占為己有的打算,為了日後有機會一睹芳容,先在汴梁為其一家建了行宮,并封孟昶為秦國公,賞賜大量金銀珠寶,料定他們必定進宮謝恩。果然,孟昶進京後,帶着一家人觐見謝恩,太祖從一幹人中,一眼便認出了花蕊夫人,當她來到座前,一種香澤撲鼻而來,令人心旌搖動,仔細端詳,更覺得千嬌百媚,剛一開口,嬌音袅袅,如莺簧百啭,讓太祖一下子靈魂出竅了。當花蕊夫人發現太祖的目光粘在自己的臉上,不禁臉一紅,忙低頭斂鬟而退。這臨去時,花蕊夫人不知何意,竟然回眸,嘴角蕩起一絲笑意,那秋波一轉,宋太祖心中的那團火,一下子将自已的魂蒸發了。

七天之後,孟昶暴疾而終。

孟昶死後,太祖追封他為楚王。他的母親對于兒子的死心知肚明,舉酒酹地,說道:“你不能以一死殉社稷,貪生至此,我也因你而苟活在人間,不忍就死,現在你死了,我活着還有什麼意思呢?”于是絕食數天而死。

處理完家人後事,花蕊夫人入宮謝恩,太祖見花蕊夫人全身缟素,更是楚楚動人,便将她留在宮中,通令侍宴。花蕊夫人不敢違背聖命,飲酒中間,太祖說:“早聞卿詩名遠播,何不賦詩一首,以助酒興?”花蕊夫人推辭不脫,低眉吟《采桑子》一首:“初離蜀道心将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三千宮女皆花貌,共鬥婵娟,髻學朝天,今日誰知是谶言。”吟罷,又說道:“這詞是當日離開蜀國,途經葭萌關時所寫,寫在驿站的牆壁上。那知道萬裡崎岖,前往汴京,來見你宋主,那萬裡朝天的谶言,卻是降宋的應驗,豈不可歎麼?”

宋太祖聽罷,一言不發,連飲三杯後才說:“你再做一首新的吧!”

花蕊夫人沉思片刻,口占一絕:“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此時,宋太祖聽出了花蕊夫人的故國之思,亡國之痛,竟更加深了對花蕊夫人的愛慕之心。幾杯酒下肚後的花蕊夫人,臉上飛霞,更添幾份妩媚,太祖忍不住攜着花蕊夫人的手,同入寝宮,不久封花蕊夫人為貴妃。

花蕊夫人與孟昶、趙匡胤的愛恨誰人能懂?幾阕清詞寄相思

花蕊夫人雖然從了太祖趙匡胤,但心裡依然懷念着蜀後主孟昶,将其畫像供于寝宮,時時上香叩拜,一日,太祖問及,花蕊夫人為應付太祖,道:“這就是俗傳的張仙像,虔誠供奉可得子嗣。”太祖聽了,不知是裝傻,還是信以為真,竟喜不自禁,以為花蕊夫人在為他們求子呢。此後,宮中妃嫔為求子,皆供奉張仙照,并漸漸從宮中傳入民間。後來有人還是以事賦詩一首:“供靈詭說是神靈,一點癡情總不泯;千古艱難惟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

後來,花蕊夫人因介于宋廷權力之争,在立太子的問題上觸犯了太祖弟弟光義的利益,在一次打獵時,被趙光義,也就是後來的宋太宗一箭射死。

關于花蕊夫人之死,後來還衍生出多個版本,最流行的是花蕊夫人愛上趙光義,并成全他一說。

花蕊夫人死後,被民間奉為送子娘娘,又被奉為十月芙蓉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