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法嚴酷,但是秦吏長壽,這是為什麼?

秦朝的官吏長壽,是一個奇怪的曆史現象。人人皆知的是秦法嚴酷,秦朝人沒什麼自由度,好像過的都不太舒服,應該短壽才是。但經過嚴格訓練的秦吏,竟然長壽,這很有意思,值得尋味。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趙佗,活了110歲左右,而且大部分時間還是生活在“嶺南瘴氣,丈夫早夭”的地方。早年間,嶺南還是荒蠻之地,醫療條件非常有限,嚴重的男少女多,但趙佗卻能脫穎而出,不受惡劣環境的影響,實屬不易。

有人會說趙佗可能有長壽基因,這恐怕未必,因為趙佗的後代都不長壽。趙佗的太子比趙佗去世的早,趙佗去世後,他的太孫繼位後,在位時間隻有十幾年。趙佗在漢高祖年間被冊封為南越王,位列諸侯王之一,直到漢武帝年間才去世,在位長達60年。60年還隻是漢朝官方承認的年數,實際上在冊封之前就已經自己稱王,從秦二世的時候就開始了,總的在位時間長達70多年。

《尚書》開篇說堯在位70年,很多人覺得不可信。但秦朝的龍川縣令,後來漢朝的南越王趙佗,就證明了在位70年可以實作。

趙佗稱王之前,是秦朝南海郡龍川縣的縣令,根據《漢書》的說法,趙佗是第一批入粵的秦官,到二世元年天下大亂時,已經與粵地土著共處13年。總的算起來,河北人趙佗在粵地一共生活了近90年。

趙佗為什麼長壽,他自己也有所論述。他曾說他食不重味,目不視靡曼之色,耳不聽鐘鼓之音,可以說是一個比較清新寡欲之人。唯一的心事就是祖墳在中原,擔心被破壞,後來漢文帝解決了這一問題,派人把他的祖墳保護了起來,從此以後更沒有心事了,高枕無憂了。

總的來說,趙佗長壽跟良好的個人生活習慣,以及嚴格的自我要求、自我控制有關,而這些習慣、品質是在秦始皇的嚴格要求下養成的。秦朝的官不好當,尤其是重要位置上的官,能當長久并活到漢朝的都是人精,都是達到了一定境界的。

第二位長壽的秦吏是張蒼,張蒼是秦朝的禦史。漢朝初年,差點被殺,後來被王陵救下。王陵後來位至丞相,張蒼後來也位至丞相。張蒼為漢朝保留了很多的秦朝特色。

張蒼經曆了秦朝的嚴格,到了漢朝,在官場上可謂是遊刃有餘,非常的有經驗。在秦朝能完好的活下來,在漢朝那就更輕松了,而且到了漢朝不需要皇帝再對他嚴格要求,他自己也嚴格要求自己,因為已經養成了習慣,嚴格的自然而然,達到了“強立而不反”的境界,甚至“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張蒼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敬重恩人,以德報德,至死不忘。王陵曾救過他,并舉薦過他,王陵免官後,年事已高,身體狀況不太好,張蒼經常去看望他,對待王陵就像對待老父親一樣。王陵去世後,已經位極人臣的張蒼還抽出時間去看望王陵的夫人,就像對待老母親一樣。在張蒼的心目中,王陵夫婦就是他的再生父母。

張蒼不但在各方面訓練有素,能夠很好的趨利避害,而且還是一個很有良心的人。可以說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問心無愧。

張蒼任丞相十幾年後,感覺到該給新人讓位置了,也确實有人惦記他的位置,于是趁機就辭職了。沒有像張湯、朱買臣那樣貪戀權勢,鬥的你死我活,而是急流勇退,與時偕行。

張蒼退下來後,開始享受生活,悠然自得,在深宅大院中深居簡出,與權貴們斷了聯系。有人也許會批判張蒼晚年生活觀念不正,問題似乎也确實存在。但牆外邊的人知道的往往隻是表面現象,真正的實際情況誰也不了解。有些情況往往隻是在那個時代,向權貴們展示出老夫鬥志已無,不會再複出的狀态。

總的來說,張蒼作為秦朝禦史,漢朝丞相,最終享壽100多歲,實為難得。有其過人之處,為漢朝衆官之所不及。

秦朝的博士伏生,壽命也挺長,90多歲在學問上,還深受漢朝的重視。馮唐雖然沒在秦朝正式任職,但馮唐在秦朝屬于上流社會的人物,經曆了秦朝的方方面面,也活了90多。

蕭何、曹參、夏侯嬰也曾是秦朝官吏,但都是基層官員,經曆的事情并不是很多。雖然沒有以長壽著稱,但也都壽終正寝,不至于像其他功臣那樣功成身死。其實劉邦殺功臣,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那些功臣出身草莽,不具備當官的素養,以至于在不知不覺中犯一些錯誤。而秦吏們到了漢朝,個個都訓練有素,不會犯低級錯誤。

雖然趙佗也隻是縣級官員,但趙佗所在的縣是邊疆大縣,是情況很複雜的縣,名為縣令實際也兼有将軍之實,在實際級别上遠超過蕭何曹參等人。龍川縣雖然遠離首都,但比沛縣更受始皇帝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