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感的“錯覺”
很多時候,我們的表層意識是自動化的,對生活、工作中的很多情境的反應,并非帶着覺知。
我們很難發現,自己被衆多“應該”、“規則”、“大家都是這樣”、“慣例”等等标簽裹挾走着。我用“走着”而非“向前走”,是因為 當我們這樣無知無覺地活着時,很有可能是一種腐朽和倒退。而時間隻不過是個謊言罷了。
是以,這也是為什麼 —— 很多人每天都在勞碌奔波,卻在某一刻真的去感受内在和思考時感到慌張、迷茫而無望。
為什麼我們能夠安于這種舒适而無意于心智的清明呢?因為意識到自己的狀态也是一種冒險。離開舒适區需要面對未知,甚至連預測和評估都會讓人不安。
人,非常善于自欺欺人,安全感便是具有代表性的産物。
有一位舊友,之前在職業院校任老師。每每在群中聊天,都能看到她長篇大論的抱怨,抱怨不被重視、被排擠、沒有成就感。後來,她終是辭職回家,但又開始了密集的考編日程。用她的話說:30好幾,隻有穩定的收入和工作,才能帶給她安全感,哪怕工資低一些。但她曾說過,最受不了的就是那種一成不變的生活。
她曾找我長談,說道:“你說的每一句話都戳到我的痛處,但我知道每一句都對。是以無可反駁,隻能沉默。”
安全感從來不是來自于外在的認同、物質的包裝、地位的加持,而是來自于内在對自我的接納和照顧。如果隻是寄托于外求,即使拿到再多,也無法填補内心的窟窿。
就像那位友人,環境的改變隻是讓她換了一個地方感受空虛和失望罷了,因為她從來沒有看到過 自己已經擁有的美好。
獨立思考 — 因為少見,是以珍貴
你平時是如何思考,又是如何行事的呢?
是否有自己的一套标準?
在你的辭典中,是否有着“别人都做了”,“聽××說的總沒錯”、“要是不這麼做,就會影響××”、“一直以來都是如此”、“書上說、專家說、××說”這樣的句子嗎?
而當你在對一件事情必須作出反應時,你是否啟動過你的思維運作系統,不被他人幹擾地去處理過相關資訊?你是否允許自己去感受到身體的反應和内心的變化呢?
你害怕與衆不同的選擇嗎?
是的,跟随權威讓人有安全感。
人們會覺得 —— 大機率應該不會錯。即使錯了,也不會顯得太丢臉,畢竟大多數人都錯了。
獨立思考能力,因為少見,是以珍貴。
誰能幫你開悟?
曾有一位年輕的讀者問我:
我想開悟,能否給我一個方法?
我想要不困于外物,不亂于心。我想要擺脫輪回。
我問了他一個問題:“你覺得你了解自己嗎?了解到了哪一個程度呢?”
就像前面例子中提到的友人那樣,
人們總是在向外尋求道理、滿足和機遇,
卻不願意回歸内在,看看自己究竟是誰?
是怎樣的一個靈魂?
這個靈魂的喜樂悲傷來自于哪裡,又要去向何處?
沒有人能夠幫你開悟。
一個“悟”字,由心而觀,吾心了然。
心不明,亦不淨,何來悟?
恐怕連“悟”這個字都未曾明了吧。
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