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命之書,以死寫生來闡述生命的意義

作者:文史揮墨

《活出生命的意義》,是血淚之書,也是生命之書!隻有非人的經曆,與超凡的才智,才能創作出這樣的作品。

看有網友評論,已看了九遍,還感動不已,要看第十遍。深受觸動,這就是好作品的魅力。

生命自身是有意義的,不要去追問意義,完成生命的提問,就是對意義的踐行。這句話要作為我人生的座右銘。

《活出生命的意義》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維克多 弗蘭克爾,在集中營的經曆,第二部分是弗蘭克爾開創的意義療法。

生命之書,以死寫生來闡述生命的意義

活出生命的意義配圖

第一部分之前我們說過,感興趣的朋友可翻翻看之前的文章。這一回我們主要談談第二部分。

存在之虛無

存在之虛無的主要表現是厭倦。叔本華說:人注定要徘徊在焦慮和厭倦這兩極之間。事實上,厭倦所帶來的問題要比焦慮帶來的多。

而且這些問題日益嚴重,因為自動化可能導緻普通勞工的閑暇時間越來越多,而許多勞工不知道該如何利用這些大量的閑暇時間。

有時,存在之虛無還戴着各種各樣的面具和僞裝出現。有時,遭遇挫折的人對意義的追求,會通過追求權力得到替代性補償。還有一些時候,遭遇挫折的人對意義的追求會被追求享樂所替代。

存在之虛無,是工業商業社會一種普遍的現象!

生命之書,以死寫生來闡述生命的意義

人活着的層次

生命的意義

由于生命中每一種情況對人來說都是一種挑戰,都會提出需要你去解決的問題,是以生命之意義的問題實際上被颠倒了。人不應該問他的生命之意義是什麼,而必須承認是生命向他提出了問題。

簡單地說,生命對每個人都提出了問題,他必須通過對自己生命的了解來回答生命的提問。對待生命,他隻能擔當起自己的責任。

痛苦的意義

主要關注的不是獲得快樂或避免痛苦,而是看到其生命的意義。這也是人們為什麼甚至準備着去受苦,在這個意義上,他的痛苦有了意義。

在勇敢接受痛苦之挑戰時,生命在那一刻就有了意義,并将這種意義保持到最後。換句話說,生命之意義是無條件的,因為它甚至包括了不可避免之痛苦的潛在意義。

生命之書,以死寫生來闡述生命的意義

維克多 弗蘭克爾

悲劇性的樂觀主義

“悲劇性的樂觀主義”該怎樣了解?它指的是即使身處“三重悲劇”當中,仍然并且一直保持樂觀的情緒。三重悲劇”包括以下三種因素:1 痛苦;2 内疚;3 死亡。

假定在任何情況下生活都是有意義的,即便在極為悲慘的境地也是如此。人的創造力會将生活中的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或建設性的因素。

也就是說,重要的是如何充分利用任何給定的處境,面對災難而保持樂觀。

人類總是有能力 1 将人生的苦難轉化為成就; 2 從罪過中提煉改過自新的機會; 3 從短暫的生命中擷取負責任的行動的動力。

生命之書,以死寫生來闡述生命的意義

奧斯維辛集中營

《活出生命的意義》,影響了無數人,甚至挽救了不少生命。一些瀕死的人,正是因為看了書後,才有了活下去的勇氣。

這是本生命之書!弗蘭克爾說:我的生命意義在于幫助他人找到他們的生命意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