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始祖
姜尚,字子牙,祖上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虞夏之際被封于呂,是以從其封姓,曰呂尚。
呂尚老年時,通過釣魚在渭水北岸見到周文王姬昌,二人相談甚歡,同車而歸,呂尚被文王尊為軍師,起名号“太公望”,又被稱為太公。
太公輔佐文王、武王,助武王伐纣,稱王于天下。武王平定天下後,将太公封在齊營丘,太公在齊國緻力于修明政治、發展經濟,使得齊國逐漸成為大國。至周成王時,齊國又被周王室授予征伐之權。
一代霸主齊桓公
1. 齊國内亂
太公去世後,齊王位經十二代到齊釐公,釐公的弟弟去世了,他的兒子公孫無知深得釐公喜愛,釐公便讓公孫無知各方面的待遇都跟太子一樣。
釐公死後,兒子襄公繼位。襄公荒淫無道,為日後埋下了禍根:廢除無知的優厚待遇,使無知生怨;與異母之妹、魯桓公的夫人通奸,醉殺魯桓公;命大臣連稱、管至父駐守葵丘,又不按約定時間派人替換他們。這種情況下,幾個弟弟唯恐禍及自身,紛紛出逃,弟弟公子糾逃奔魯國,有管仲和召忽輔佐;弟弟公子小白逃奔莒國,有鮑叔牙輔佐。
襄公十二年,被欺辱的大臣連稱、管至父聯合公孫無知一起叛亂,殺死了襄公,無知自立為齊君。不久後,無知又被雍林人襲殺。
2. 桓公即位
無知被襲殺,大臣們商議另立新君。小白自幼和大夫高傒友善,是以齊國的兩個大家族高氏、國氏率先暗中召喚在莒國的公子小白回國繼位;而魯國也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國繼位。管仲另外率領軍隊在莒國回齊國的大路上攔截,一箭射中了小白的衣帶鈎,小白趁機裝死。管仲以為小白已死,派人向魯國報告了這個消息,于是魯國送公子糾的隊伍走得更慢了。等公子糾到達齊國時,公子小白已被高傒擁立為君,是為桓公。
3. 一代霸主
桓公聽從鮑叔牙的舉薦,任用管仲為大夫,和鮑叔牙、隰朋、高傒等人一起整頓齊國的政事,勵精治國,齊國逐漸得到發展。桓公早期能夠不計前嫌,聽從勸谏,立信于諸侯國。
桓公五年,齊國讨伐魯國,魯國戰敗,獻地求和,于是桓公與魯莊公在柯地會盟。在将要訂立盟約時,曹沫手持匕首在祭壇上挾持了齊桓公,喝道:“歸還侵占魯國的土地!”齊桓公隻好答應。待曹沫放下匕首,退回到臣子位置上,桓公又後悔了,想不歸還魯國的土地并殺死曹沫。管仲說道:“被劫持時已經答應退回,又反悔失信并殺人,貪求一時小的痛快,而失信于諸侯,就會失去天下的支援,這樣做不行。”于是就把曹沫三次戰敗所丢失的土地全都還給了魯國。
桓公二十三年,山戎攻打燕國,齊桓公援救,班師回國時,燕莊公将桓公一直送到齊國境内。桓公說道:“除了天子,諸侯送行不可走出國境,我不能對燕國失禮。”于是就地挖溝為界,将燕君走到的地方都劃給了燕國。
但此後,随着齊國的強大,桓公也日益驕橫。桓公三十五年,齊桓公在葵丘會盟諸侯,周襄王派宰孔賜給齊桓公祭過文王武王的祭肉、朱紅色的弓箭、大車,指令桓公在接受賞賜時不必行跪拜大禮。桓公想要接受,管仲說“不可以”,齊桓公這才按照禮數下拜接受天子的賞賜。
齊桓公還想舉行封禅儀式,而封禅隻有帝王才有資格舉行,這個事情在封禅書中有描述過,管仲勸谏不聽,隻得改變政策說封禅所用各種名貴珍稀之物不具備,才打消了齊桓公的念頭。
4. 晚景凄涼
桓公四十一年,管仲病逝。管仲病時,齊桓公曾問管仲群臣誰可以為相,他提的幾個人選都被管仲否定。但管仲死後,齊桓公還是未聽管仲勸告,讓這三個人專攬齊國大權。
桓公晚年,不僅重用群小,另外對于繼位人也沒有妥善安排。桓公的三個夫人都沒有兒子,但是六個姬妾分别生了六個兒子。桓公曾經将其中一個兒子孝公昭托付給宋襄公,立他為太子,後來又許諾立兒子無詭為太子。管仲去世以後,有五位公子都謀求被立為太子。
齊桓公病重的時候,五位公子就各自拉幫結派,争相成為太子,冬十月桓公去世,公子們互相攻擊,無人為齊桓公裝殓入棺,桓公的屍體停在床上一直有六十七天,屍體上生的蛆蟲都爬到了門外。最終公子無詭繼位後,十二月才舉行了入殓和出殡的喪禮。
但混戰并沒有停止,宋襄公率領諸侯護送齊國太子昭回國并攻打齊國,繼位三個月的無詭被齊國人殺死,其他四位公子的黨羽又攻擊太子,最終在宋國的擁護下,太子昭被擁立為君,是為齊孝公。
政局混亂,一直到八月才将齊桓公安葬。而齊桓公的後代們,他們或是兄弟相争、或是叔侄殘殺、或是荒淫無道被殺,總共有五個兒子都做過國君。
崔杼弑君
齊桓公最後一個做國君的兒子是惠公,崔杼受到惠公的寵愛。惠公去世後,兒子頃公繼位,高氏、國氏擔心被他脅迫,就趕走了他,崔杼逃奔衛國。
齊頃公去世,他的兒子靈公環繼位,靈公先立太子又廢了他。靈公病重,崔杼迎回原來的太子,擁立他為國君,就是莊公。
崔杼的妻子很漂亮,莊公跟她私通,因為這事崔杼又把莊公殺了。齊國太史寫道:“崔杼殺死莊公。”崔杼将他殺掉。太史的弟弟還是這樣寫,崔杼又将他的弟弟殺掉。太史的小弟弟還是這樣寫,崔杼才放過他。
崔杼又擁立莊公的異母弟杵臼為國君,就是景公,景公任命崔杼為右相、慶封為左相,二相大權在握,但又互生嫌隙,最終慶封便利用崔杼家内部沖突,将崔家滿門殺光,崔杼無家可歸,也自殺了。
田氏代呂
齊景公之世,齊王室已現敗亡之兆,齊國名臣晏嬰斷言齊國政權将會歸于田氏,田氏雖然并沒有什麼大的功德,但是借公權行私惠,對百姓有恩,百姓擁戴他們。而田氏也結交晉國叛臣樹立私黨,為謀位做準備。
景公在立太子這事上,也犯了跟齊桓公一樣的錯誤,優柔不決幹脆就拖着。直到景公死後,又是一場混戰,田氏聯合衆大夫打敗了國、高家族,擁立悼公。後來悼公被殺,齊人又立悼公的兒子簡公。簡公重用大臣監止,監止打算把田氏當權者全趕走,反被田氏先發制人,殺了監止和簡公。田氏又擁立簡公的弟弟平公,并獨攬了齊國的大權。
齊平公死後,齊宣公、齊康公相繼登位,康公時田氏開始列為諸侯,把康公貶到海濱。康公死去,呂氏就斷絕了宗祀,田氏終于取代呂氏而統治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