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鴻章百般阻撓,英俄煽風點火,左宗棠收複新疆到底有多難?

大将籌邊尚未還,湖湘弟子滿天山。

新栽楊柳三千裡,引得春風渡玉關。

這首詩出自左宗棠部下楊昌俊之手,詩中提到的“三千裡楊柳”,又被稱為“左公柳”。是後人為紀念左宗棠收複新疆之功而命名的。

作為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之一,左宗棠最為人所熟知的功績,莫過于收複新疆。

但是,可能很少有人能夠說清楚,當初左宗棠收複新疆的過程到底有多艱難?

李鴻章百般阻撓,英俄煽風點火,左宗棠收複新疆到底有多難?

自1840年鴉片戰争以來,大清帝國的衰落就像沒有刹車的汽車,一路狂飙。

而像新疆這樣天高皇帝遠,同時戰略位置有十分重要的地方,很快就被人給盯上了。

李鴻章百般阻撓,英俄煽風點火,左宗棠收複新疆到底有多難?

1865年,中亞浩罕汗國的阿古柏借護送分裂分子後裔傳回新疆之機,入侵喀什,繼而控制天山南北,造成新疆危局。

後來由于英國與俄國兩大殖民勢力的介入,這場危局對中國而言,已經不是傳統的邊疆危機,而是一次地緣政治危機。

英俄兩國出于在中亞地區的地緣政治博弈需要,都試圖把被阿古柏竊據的新疆納入其勢力範圍。

英國與阿古柏簽訂通商條約,俄國更是于1871年直接出兵占領了伊犁。

是以,中國已不能沿襲傳統的邊疆觀念去簡單平定叛亂或采取羁縻政策,而必須站在地緣政治高度進行新的思考。

李鴻章百般阻撓,英俄煽風點火,左宗棠收複新疆到底有多難?

但是在當時的清廷,圍繞着如何處理新疆問題,卻有着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

以李鴻章為首的一部分官僚認為,清朝的戰略重點應該放在東南沿海,而将以新疆為代表的西北邊防看得“無足輕重”,認為放棄新疆也未嘗不可。

李鴻章百般阻撓,英俄煽風點火,左宗棠收複新疆到底有多難?

李鴻章等重臣的看法,無疑為收複新疆帶來了第一個困難。

針對此種看法,左宗棠堅定地認為:塞防與海防同樣重要(注意,是同樣重要,而不是前者重于後者)。新疆是我國西北的屏障,有新疆才能保蒙古,保蒙古才能衛京師。

從國際局勢來看,沙俄對外擴張的勢頭隻增不減,清與俄之間,隻有蒙古這一道屏障。

何況目前新疆大部都已落入敵手,現在如果不收複,未來必定後患無窮。

而且,新疆也絕非李鴻章所說的“無用之地”。新疆全境,向來有水草豐饒、牲畜充足的說法,天山南北兩路,過去也有富八城、窮八城之說。

是以無論怎麼說,從當時的國内外形勢來看,收複新疆都是很有必要的。

李鴻章百般阻撓,英俄煽風點火,左宗棠收複新疆到底有多難?

幸運的是,左宗棠的看法最終得到了清帝的支援,于是收複新疆,被正式提上了日程。

然而,理論上的勝利,隻是左宗棠收複新疆邁出的第一步。接下來,他要面對的第二個困難是——軍饷。

打仗沒有足夠的錢糧是萬萬不行的,當初李鴻章在着力強調海防的時候,敢于撇下新疆,放棄“塞防”的底氣,就是認定“軍饷不夠”,國家财政在連年與太平軍、撚軍等起義隊伍作戰的情況下,已經沒有能力在支援海防的同時繼續支撐塞防了。

李鴻章百般阻撓,英俄煽風點火,左宗棠收複新疆到底有多難?

不過,左宗棠既然堅持要打,自然有他的辦法。在左宗棠看來,收複新疆其實不用抽調“海防”方面的軍費。

左宗棠的大軍的糧食來源,主要依靠内地遠道采運。從河西走廊地區到巴裡坤一線,糧運全程長達兩千四百多裡,且戈壁縱橫,路途艱險,糧食損耗嚴重,嚴重影響糧運效率。

為了解決軍糧問題,左宗棠一方面在呼和浩特設立“西征采運總局”,開辟第二條較為經濟的糧運通道,同時又把目光轉向境外,準備進口糧食。

1875年5月,正在大軍緊鑼密鼓備戰之際,俄國參謀部軍官索斯洛夫斯基中校前往蘭州窺伺軍情。

索斯洛夫斯基出于控制中國在新疆軍事行動的目的,表示俄國願意出兵助戰,并可以向左宗棠大軍提供充足軍糧。

左宗棠當然知道俄國人沒安什麼好心,但他又考慮到從俄國采運糧食,相比從河西地區轉運能節省不少運輸成本,而且俄國并未對清廷的西征采取任何阻攔。

最終,左宗棠與同索斯洛夫斯基簽訂了購買500萬斤糧食的合同。

盡管在開戰前夕,俄國隻運來了140萬斤,但這對西征大軍的軍糧來說,仍是一筆重要的“補充”。

左宗棠籌備軍饷的第二個計策是:利用國外資金解決國内财政問題。簡單來說,就是借外債。

自1875年開始正式謀劃收複新疆後,左宗棠先後兩次舉借外債,共800萬兩,這讓左宗棠在短時間内獲得大量資金。

“主戰”的方針定了,軍饷也湊得差不得了,最後就是“如何打赢”的問題了。

李鴻章百般阻撓,英俄煽風點火,左宗棠收複新疆到底有多難?

清末的有識之士,在看到清軍屢屢被列強按在地上摩擦的時候,最先意識到的,就是“武器上的差距”,左宗棠也不例外。

為了能有足夠的軍事實力與阿古柏抗衡。左宗棠在受命督辦新疆軍務後,立即着手擴充軍隊中的現代化裝備比例,大力添置先進槍炮,彌補己方與阿古柏集團的裝備差距。

在現代軍械來源方面,除了在蘭州建立制造局改造中國舊式火器、仿制西方槍炮,左宗棠還授命胡雪岩在上海代為外購軍械,并交代其重點采購德國克虜伯大炮與先進步槍。

按照左宗棠的訓示,胡雪岩通過在上海的外國洋行,購買了上萬隻步槍與數十門大炮,大大提升了西征大軍的現代裝備水準。

以西征軍主力劉錦棠部為例,其麾下裝備各式先進步槍一千多隻,新式大炮十幾門。

此外,左宗棠還建立了一支獨立的炮兵部隊——侯名貴炮隊,配備先進火炮多門。

這些現代化軍械的廣泛配備,讓左宗棠的部隊成功跟上了世界潮流,英國評論家包羅傑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

左宗棠的西征大軍,根本就是一支出現在中國的“歐洲軍隊”。

現在,我們再來看左宗棠的這支西征大軍,裝備上足夠現代化,完全不虛阿古柏集團;

戰鬥意志上,左宗棠身為欽差大臣,以花甲之年,不辭辛苦,親率千軍萬馬擡棺出征。領袖尚且如此,全軍自然上下一心,鬥志高昂;

再加上糧饷、武器裝備都已到位,阿古柏的覆滅,隻是時間問題。

1876年4月,清軍在肅州(今酒泉)誓師,然後正式出征。

幾個月後,清軍便收複了北疆,兵鋒直指阿古柏老巢喀什噶爾。

為了保住阿古柏集團,作為阻隔俄國南下印度的緩沖地帶,英國急不可耐地跳出來進行調停。

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通過李鴻章向清政府發出試探,詢問清廷是否能接受阿古柏投誠,成為大清屬國,但未得到積極的回應。

1877年4月,英印政府宣布将向喀什派遣公使,表示對阿古柏集團的支援。

在這種情形下,清廷内部開始出現妥協的聲音,清廷中樞對是否繼續消滅阿古柏集團猶豫不決。

但左宗棠當即上書,嚴厲批駁了英國的調停行徑,并明确向清廷表示:“兵不可停,地不可棄!”

李鴻章百般阻撓,英俄煽風點火,左宗棠收複新疆到底有多難?

在左宗棠的影響下,清廷最終一掃猶豫姿态,決意徹底掃除阿古柏集團。

1877 年 9 月,左宗棠開始了收複南疆的軍事行動,阿古柏見大勢已去,服毒自殺。

英國為了儲存殘餘的阿古柏勢力,再次出面調停,要求清廷允許阿古柏集團作為屬國,每年“入貢”。

左宗棠再次回擊了英國的陰謀,同時,左宗棠還及時訓示前線将領,盡速進剿,不要理會英國人的幹擾,如遇英國人交涉,就讓他們到肅州大營去談, 由左宗棠直接應對。

李鴻章百般阻撓,英俄煽風點火,左宗棠收複新疆到底有多難?

同一時期,相比于對英國的堅定鬥争,左宗棠對俄國的态度就較緩和許多。

因為俄國雖然占領了伊犁,但沒有對阿古柏集團給予明确支援,也沒有在清軍作戰過程中刻意阻撓。

是以左宗棠提出“緩置伊犁”,暫不與俄國交惡。事後證明,左宗棠的對俄政策完全正确。

沙俄的“沉默”不僅讓清軍收複新疆的過程變得更為順暢,還使清廷在粉碎阿古柏集團後,能徹底騰出手來奪回伊犁。

最終讓新疆166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參考文獻:

《試論左宗棠西征中的外交鬥争》王翔

《左宗棠在收複新疆之役中的國際視野》董大亮 丁政方

《英國幹涉左宗棠西征考論》恽文捷

《再論清季“海防”與“塞防”之争》管祥久

《左宗棠收複新疆之役的戰略合力形成路徑探究》董大亮 洪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