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勒熱夫戰役,為何莫德爾第9集團軍的戰績被放大?要樹立典型

作者:島主說事
二戰勒熱夫戰役,為何莫德爾第9集團軍的戰績被放大?要樹立典型

二戰蘇德戰場上的勒熱夫-瑟喬夫卡戰役,不僅比斯大林格勒戰役更慘烈,蘇軍的損失甚至更大,從一定意義上講,是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光環掩蓋了勒熱夫之戰。那麼,德軍投入在這場作戰中的兵力到底有多少呢?真是人們習慣認為的那樣,莫德爾指揮第9集團軍25萬人馬就能打敗朱可夫百萬大軍嗎?實際情況恐怕超出人們想像,不然,莫德爾也不會在1943年3月偷偷地使用“水牛行動”逃離戰場,我們一起來看看,第9集團軍參加了哪些作戰?

勒熱夫瑟喬夫卡戰役是從1942年1月就開始打響,到1943年3月才結束,前後經曆了13個月的拉鋸作戰,從宣傳資料上看,蘇軍損失了177萬人,德軍是蘇軍的四分之一,也達到了50萬左右,從這裡就能看出,單憑莫德爾一個第9集團軍是無法擋住蘇軍的進攻,第9集團軍25萬人馬拼光也湊不夠50萬。

這場戰役由于時間跨度大,前後經曆了大的戰役4場,小的戰役無數,而第9集團軍僅僅參與了其中一部分作戰。

二戰勒熱夫戰役,為何莫德爾第9集團軍的戰績被放大?要樹立典型

莫德爾1942年1月上任時,第9集團軍戰鬥力明顯大減,不僅坦克僅剩一輛,突擊炮也隻有4門,26萬兵力更是銳減到6萬多人。不過,在莫德爾去統帥部據理力争後,德軍在半個月内就給莫德爾配備了3個裝甲師、黨衛軍“帝國”摩步師、3個步兵師及保安團,空軍還調來了5個高炮營,并全部配備的88毫米的重炮。随着戰役的擴大,後續莫德爾還接收了第41和第56裝甲軍供他指揮,這樣,第9集團軍才有了24個師的兵力,總額也超過了30萬。

實際上,蘇軍在1941年1月5日的作戰會議上,并沒有将勒熱夫方向作為反攻重點,蘇軍的想法是借莫斯科戰役的勝利鞏固已有成果,并重點放在打退列甯格勒德軍方向,客觀上講,從莫斯科方向撤退到勒熱夫方向的70個師德軍隻要他們不主動出擊,蘇軍是邊打邊看,這也給莫德爾加強防禦争取到了時間。

而莫德爾參與防禦的作戰除了他上任以後憑借補充的裝甲優勢打退蘇軍加裡甯方面軍的進攻以外,還在7月份主動展開了“塞德利茨作戰”,這次莫德爾第9集團軍動用了6個步兵師、4個裝甲師和1個摩步師,對手是蘇軍的第39集團軍和騎兵第11軍,給蘇軍造成了重大損失。

第9集團軍後續又參與了11月25日展開的“火星行動”,在其它德軍的合作下,蘇軍行動失利,損失巨大。

二戰勒熱夫戰役,為何莫德爾第9集團軍的戰績被放大?要樹立典型

最後一次行動就是1943年的“水牛行動”,莫德爾在用2個裝甲師和7個步兵師增援第4集團軍防禦蘇軍第16集團軍的進攻外,其主力安全撤出戰場并間接支援了曼施坦因的哈爾科夫反擊戰。

從這個層面講,莫德爾接手第9集團軍指揮權時,蘇軍的進攻重點是德軍第4集團軍,到莫德爾補齊裝備以後,他才漸露頭角,真正成名是“塞德利茨進攻作戰”和在“火星行動”中給蘇軍以重大損失。

由于莫斯科戰役勝利以後,蘇軍一些将領普遍認為德軍的閃擊戰不過如此,客觀上滋生了自滿情緒,190萬德軍都沒拿下莫斯科,僅憑德軍第16第18兩個集團軍就能占領列甯格勒是不可能的。是以,蘇軍在1942年春天的作戰多數都是防備德軍重新進攻莫斯科和重點放在解救列甯格勒包圍戰上。

而蘇軍在如何應對退守勒熱夫的140萬德軍問題上,西方面軍司令員科涅夫并沒展現出真正的指揮水準,早在1941年德軍閃擊蘇聯以後,由于西方面軍的失誤出現重大損失,要不是朱可夫求情讓他擔任副職,恐怕就不會有蘇軍在勒熱夫的久攻不下。

二戰勒熱夫戰役,為何莫德爾第9集團軍的戰績被放大?要樹立典型

這裡面有朱可夫指揮西方面軍打赢莫斯科戰役的光環影響,也有科涅夫接手後不敢放手一搏的保守思想。莫德爾之是以能在“火星行動”中超常發揮,就是鑽了科涅夫沒有把裝甲部隊配備在一線的空子,客觀上講,科涅夫還沒從蘇軍在前面包圍戰中出現重大的損失中醒悟過來,這一點唯有朱可夫看得清楚。

實際上,德軍在莫斯科戰役的失敗并非打得不好,而是裝甲進攻受到泥濘道路和補給不足的影響太大,古德裡安也是在視察完部隊後發現許多不利因素,才提出延緩進攻的建議。而對科涅夫來說,他并沒完全了解朱可夫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精心拟定的“火星計劃”,這個計劃本身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不讓中線德軍南下增援斯大林格勒,一方面是借圍殲保盧斯第6集團軍的“天王星行動”來牽制“火星行動”,進而将第9集團軍也圍而殲之。

是以,科涅夫仍然在用老打法,将大量步兵放在一線,機械化部隊和坦克集團軍卻部署在了二線,這樣就給莫德爾突然發動快速進攻創造了條件。

從這個層面講,一些人把蘇軍在“火星行動”中出現的重大傷亡責任完全推到朱可夫頭上是不應該的,雖然朱可夫是這個行動的最高指揮員,但他同時擔任着最高副統帥的職責,不僅要統盤考慮斯大林格勒戰場,也要把握中線德軍的進攻節奏,是以,這個責任本該由西方面軍司令員科涅夫來承擔的。

二戰勒熱夫戰役,為何莫德爾第9集團軍的戰績被放大?要樹立典型

那麼,我們在分析蘇軍“火星行動”中失利因素的同時,肯定有人疑惑,坊間不都是把第9集團軍作為勒熱夫戰役的主力嗎?莫德爾用25萬之衆打敗朱可夫百萬大軍,這才是他成為“防禦大師”的由來。實際上,這既不可能也沒有任何意義,戰場是要靠真槍真刀拼出來的,說蘇軍那麼不經打,那進攻莫斯科時190萬德軍又是如何敗退下來的呢?

從當時戰場環境來看,德軍在莫斯科戰役失敗以後,需要樹立一個能戰勝蘇軍的典型榜樣,而莫德爾正是這個典型的最好人選。

一方面,莫斯科戰役失敗,阿道夫撤換了一大批進階将領,雖然中央集團軍群還有15位資曆比莫德爾還高的人可用,但莫德爾前期作戰勇敢,從第3裝甲師到第41摩托化軍,他一直沖在最前,是榜樣典型的最佳人選。是以,莫德爾半年連升三職,成為東線耀眼的人物。

另一方面,莫斯科戰役失敗,必須要有一場勝利來證明德軍是打不敗的。莫德爾上任以後,敢于在阿道夫面前要人要車,公開指責阿道夫不要插手第9集團軍事務,他才是第9集團軍最高指揮官,就是摸準了德軍心态,而他也确實用首戰打赢了蘇軍兩個集團軍的包圍,用實力證明了他的能力。

二戰勒熱夫戰役,為何莫德爾第9集團軍的戰績被放大?要樹立典型

實際上,莫德爾從接任第9集團軍指揮權以後,也就在“火星行動”和“水牛行動”中打出了奇迹,在後來他不但擔任了東線三個集團軍群的指揮官,還擔任了西線總司令兼B集團軍群司令,很大程度上德軍仍然在将他當典型樹立标杆,但他基本上打一場輸一場,并沒展現出防禦大師的樣子。而莫德爾在1945年魯爾區防禦作戰中下令解散部隊,也是對前景失望和光環退出的無奈。正因為莫德爾的典型示範作用被他自己推倒,在莫德爾解散部隊後,阿道夫氣急敗壞地通報全軍,說莫德爾是德意志的叛徒,也是從内心對他的失望和憤恨。

通過上面的分析看出,勒熱夫戰役确實打得慘烈,但不能神話莫德爾第9集團軍的戰績,從莫斯科戰場撤退出來的140萬德軍,除了第2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南下外,其它基本都在沿明斯克和勒熱夫維亞濟馬一線布防,蘇軍本來是要将第9集團軍作為主打對象的,但莫德爾卻能在13個月的堅守中儲存實力,這才是值得人們總結的地方。

更多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贊、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二戰庫圖佐夫行動,為何蘇軍2比1的優勢,仍然讓莫德爾順利撤離

二戰堡壘行動,蘇軍有4比1的裝甲優勢,為何讓莫德爾全身而退?

二戰勒熱夫戰役,為何蘇軍沒有用好氣候優勢?莫德爾以退為進

二戰巴格拉季昂行動,防禦大師莫德爾為何沒守住明斯克?坦克拼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