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二战勒热夫战役,为何莫德尔第9集团军的战绩被放大?要树立典型

作者:岛主说事
二战勒热夫战役,为何莫德尔第9集团军的战绩被放大?要树立典型

二战苏德战场上的勒热夫-瑟乔夫卡战役,不仅比斯大林格勒战役更惨烈,苏军的损失甚至更大,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光环掩盖了勒热夫之战。那么,德军投入在这场作战中的兵力到底有多少呢?真是人们习惯认为的那样,莫德尔指挥第9集团军25万人马就能打败朱可夫百万大军吗?实际情况恐怕超出人们想像,不然,莫德尔也不会在1943年3月偷偷地使用“水牛行动”逃离战场,我们一起来看看,第9集团军参加了哪些作战?

勒热夫瑟乔夫卡战役是从1942年1月就开始打响,到1943年3月才结束,前后经历了13个月的拉锯作战,从宣传资料上看,苏军损失了177万人,德军是苏军的四分之一,也达到了50万左右,从这里就能看出,单凭莫德尔一个第9集团军是无法挡住苏军的进攻,第9集团军25万人马拼光也凑不够50万。

这场战役由于时间跨度大,前后经历了大的战役4场,小的战役无数,而第9集团军仅仅参与了其中一部分作战。

二战勒热夫战役,为何莫德尔第9集团军的战绩被放大?要树立典型

莫德尔1942年1月上任时,第9集团军战斗力明显大减,不仅坦克仅剩一辆,突击炮也只有4门,26万兵力更是锐减到6万多人。不过,在莫德尔去统帅部据理力争后,德军在半个月内就给莫德尔配备了3个装甲师、党卫军“帝国”摩步师、3个步兵师及保安团,空军还调来了5个高炮营,并全部配备的88毫米的重炮。随着战役的扩大,后续莫德尔还接收了第41和第56装甲军供他指挥,这样,第9集团军才有了24个师的兵力,总额也超过了30万。

实际上,苏军在1941年1月5日的作战会议上,并没有将勒热夫方向作为反攻重点,苏军的想法是借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巩固已有成果,并重点放在打退列宁格勒德军方向,客观上讲,从莫斯科方向撤退到勒热夫方向的70个师德军只要他们不主动出击,苏军是边打边看,这也给莫德尔加强防御争取到了时间。

而莫德尔参与防御的作战除了他上任以后凭借补充的装甲优势打退苏军加里宁方面军的进攻以外,还在7月份主动展开了“塞德利茨作战”,这次莫德尔第9集团军动用了6个步兵师、4个装甲师和1个摩步师,对手是苏军的第39集团军和骑兵第11军,给苏军造成了重大损失。

第9集团军后续又参与了11月25日展开的“火星行动”,在其它德军的合作下,苏军行动失利,损失巨大。

二战勒热夫战役,为何莫德尔第9集团军的战绩被放大?要树立典型

最后一次行动就是1943年的“水牛行动”,莫德尔在用2个装甲师和7个步兵师增援第4集团军防御苏军第16集团军的进攻外,其主力安全撤出战场并间接支援了曼施坦因的哈尔科夫反击战。

从这个层面讲,莫德尔接手第9集团军指挥权时,苏军的进攻重点是德军第4集团军,到莫德尔补齐装备以后,他才渐露头角,真正成名是“塞德利茨进攻作战”和在“火星行动”中给苏军以重大损失。

由于莫斯科战役胜利以后,苏军一些将领普遍认为德军的闪击战不过如此,客观上滋生了自满情绪,190万德军都没拿下莫斯科,仅凭德军第16第18两个集团军就能占领列宁格勒是不可能的。因此,苏军在1942年春天的作战多数都是防备德军重新进攻莫斯科和重点放在解救列宁格勒包围战上。

而苏军在如何应对退守勒热夫的140万德军问题上,西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并没体现出真正的指挥水平,早在1941年德军闪击苏联以后,由于西方面军的失误出现重大损失,要不是朱可夫求情让他担任副职,恐怕就不会有苏军在勒热夫的久攻不下。

二战勒热夫战役,为何莫德尔第9集团军的战绩被放大?要树立典型

这里面有朱可夫指挥西方面军打赢莫斯科战役的光环影响,也有科涅夫接手后不敢放手一搏的保守思想。莫德尔之所以能在“火星行动”中超常发挥,就是钻了科涅夫没有把装甲部队配备在一线的空子,客观上讲,科涅夫还没从苏军在前面包围战中出现重大的损失中醒悟过来,这一点唯有朱可夫看得清楚。

实际上,德军在莫斯科战役的失败并非打得不好,而是装甲进攻受到泥泞道路和补给不足的影响太大,古德里安也是在视察完部队后发现许多不利因素,才提出延缓进攻的建议。而对科涅夫来说,他并没完全理解朱可夫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精心拟定的“火星计划”,这个计划本身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不让中线德军南下增援斯大林格勒,一方面是借围歼保卢斯第6集团军的“天王星行动”来牵制“火星行动”,从而将第9集团军也围而歼之。

所以,科涅夫仍然在用老打法,将大量步兵放在一线,机械化部队和坦克集团军却部署在了二线,这样就给莫德尔突然发动快速进攻创造了条件。

从这个层面讲,一些人把苏军在“火星行动”中出现的重大伤亡责任完全推到朱可夫头上是不应该的,虽然朱可夫是这个行动的最高指挥员,但他同时担任着最高副统帅的职责,不仅要统盘考虑斯大林格勒战场,也要把握中线德军的进攻节奏,所以,这个责任本该由西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来承担的。

二战勒热夫战役,为何莫德尔第9集团军的战绩被放大?要树立典型

那么,我们在分析苏军“火星行动”中失利因素的同时,肯定有人疑惑,坊间不都是把第9集团军作为勒热夫战役的主力吗?莫德尔用25万之众打败朱可夫百万大军,这才是他成为“防御大师”的由来。实际上,这既不可能也没有任何意义,战场是要靠真枪真刀拼出来的,说苏军那么不经打,那进攻莫斯科时190万德军又是如何败退下来的呢?

从当时战场环境来看,德军在莫斯科战役失败以后,需要树立一个能战胜苏军的典型榜样,而莫德尔正是这个典型的最好人选。

一方面,莫斯科战役失败,阿道夫撤换了一大批高级将领,虽然中央集团军群还有15位资历比莫德尔还高的人可用,但莫德尔前期作战勇敢,从第3装甲师到第41摩托化军,他一直冲在最前,是榜样典型的最佳人选。所以,莫德尔半年连升三职,成为东线耀眼的人物。

另一方面,莫斯科战役失败,必须要有一场胜利来证明德军是打不败的。莫德尔上任以后,敢于在阿道夫面前要人要车,公开指责阿道夫不要插手第9集团军事务,他才是第9集团军最高指挥官,就是摸准了德军心态,而他也确实用首战打赢了苏军两个集团军的包围,用实力证明了他的能力。

二战勒热夫战役,为何莫德尔第9集团军的战绩被放大?要树立典型

实际上,莫德尔从接任第9集团军指挥权以后,也就在“火星行动”和“水牛行动”中打出了奇迹,在后来他不但担任了东线三个集团军群的指挥官,还担任了西线总司令兼B集团军群司令,很大程度上德军仍然在将他当典型树立标杆,但他基本上打一场输一场,并没体现出防御大师的样子。而莫德尔在1945年鲁尔区防御作战中下令解散部队,也是对前景失望和光环退出的无奈。正因为莫德尔的典型示范作用被他自己推倒,在莫德尔解散部队后,阿道夫气急败坏地通报全军,说莫德尔是德意志的叛徒,也是从内心对他的失望和愤恨。

通过上面的分析看出,勒热夫战役确实打得惨烈,但不能神话莫德尔第9集团军的战绩,从莫斯科战场撤退出来的140万德军,除了第2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南下外,其它基本都在沿明斯克和勒热夫维亚济马一线布防,苏军本来是要将第9集团军作为主打对象的,但莫德尔却能在13个月的坚守中保存实力,这才是值得人们总结的地方。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二战库图佐夫行动,为何苏军2比1的优势,仍然让莫德尔顺利撤离

二战堡垒行动,苏军有4比1的装甲优势,为何让莫德尔全身而退?

二战勒热夫战役,为何苏军没有用好气候优势?莫德尔以退为进

二战巴格拉季昂行动,防御大师莫德尔为何没守住明斯克?坦克拼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