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亞,自古以來就是世界的咽喉要道,其地理位置極其優越,瀕臨裡海、黑海、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航運可謂四通八達。陸地上,更是處于亞非歐的連接配接部位,通過西奈半島連接配接北非,通過狹窄的土耳其海峽連接配接歐洲巴爾幹半島,然後可以通過中亞連接配接東方的絲綢之路,還可以直達南亞印度和東歐平原。
自古以來西亞便是亞非歐貿易的絕對樞紐,是以西亞憑借天然地理優勢賺取了無數的财富,孕育了強大的西亞文明。是以,西亞自古以來出大國,從遠古的巴比倫和亞述開始,西亞曆史上有過無數次的輝煌,輝煌的直接呈現,就是孕育了很多個地跨歐亞非的超級大國。
接下來,我們就簡單了解一下,曆史上曾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

波斯第一帝國
波斯騎兵
1、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
曆史上第一個橫跨亞非歐的大帝國,就是有着波斯第一帝國之稱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59年居魯士二世擊敗波斯統治者米底人而統一波斯,建立了阿契美尼德王朝,一個屬于波斯人的時代就此到來。
波斯帝國在統一之後,随即便開始了四處征服和開疆拓土。從550年開始,波斯帝國橫掃中亞的花剌子模和巴克特裡亞等地,将現在的中亞西部和南部地區,以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地收入囊中。前539年,居魯士占領巴比倫,波斯帝國勢力延展到了兩河流域。随後再度征伐中亞,将勢力推進到了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域。與此同時,波斯開始對小亞細亞展開了圍攻,很快便占領了小亞細亞半島全境,将希臘人趕出了小亞細亞。
居魯士大帝去世之後,其子岡比西斯二世繼任王位,繼續開啟了征服和擴張之路,岡比西斯首先便是打通了地中海東岸,然後從海岸平原進攻埃及,在公元前525年征服了埃及,攻破其國都孟菲斯,更将法老擄至蘇薩,不過岡比西斯二世統治後期,國家出現了内亂,政局不穩,沒有繼續擴張。
随後,大流士一世依靠武力上台後,平定了國家的内亂,開始了新一輪的對外擴張,大流士一世将目光放在西方,愛情海彼岸的希臘城邦。公元前516年開始,大流士一世開啟了對希臘的進攻,前492年,大流士一世派其女婿馬多尼奧斯進攻色雷斯和馬其頓,在拿下色雷斯之後,波斯實作了建立曆史上第一個橫跨亞非歐大帝國的壯舉,随後攻入烏克蘭,幾乎将黑海變成了内海。不過,随後大流士一世的軍隊在進攻希臘本土失利,也就是著名的馬拉松之戰慘敗。
大流士一世的繼任者薛西斯一世即位之後,承先輩遺志,繼續進攻希臘,但是屢戰屢敗,極大損耗了波斯國力,自此之後,這個強大的帝國走向衰落,直到一百多年後,被亞曆山大帝國所滅。
馬其頓方陣
亞曆山大帝國
2、亞曆山大帝國
亞曆山大帝國,乃是對馬其頓王國在亞曆山大大帝時期的一個尊稱。在很大程度上,亞曆山大帝國并不是所謂的希臘曆史,他應該算是對波斯第一帝國的一種繼承。其疆域也就是波斯第一帝國巅峰時期的略微縮小版,也就是少了中亞阿姆河和錫爾河地區,少了羅馬尼亞和烏克蘭沿海,其軍事上雖然采用的馬其頓軍制,但是在行政上卻是沿襲了波斯帝國的行政區劃和管理體制。
馬其頓人在希臘城邦時期,被希臘各邦稱之為野蠻人,于公元前六世紀形成國家的初始形态,但是正好趕上了希波戰争,大流士一世占領了色雷斯和馬其頓,馬其頓被迫依附波斯軍隊,成為進攻希臘城邦的一員。
公元前四世紀,由于波斯帝國衰落,馬其頓漸漸獨立于希臘和波斯之外,開啟了一段自強改革之路。腓力二世打敗希臘反馬其頓同盟,稱霸希臘,成為馬其頓崛起的關鍵,雖然這一時期的馬其頓仍然被波斯打壓,甚至腓力二世也被波斯刺客刺死,但是馬其頓崛起,已然不可阻擋,因為亞曆山大來了。
亞曆山大大帝二十歲即位,迅速平定了希臘各邦的反叛,清除了國内政敵,為了擊敗波斯這個龐然大物,亞曆山大打造了一支無堅不摧的軍隊,馬其頓方陣自此開始了驚豔曆史的旅程。前335年,亞曆山大大帝組建起一支由3萬步兵、5000騎兵,發動了對波斯的征伐之戰。
格拉尼庫斯河戰役,馬其頓方陣勝波斯,一舉奪取了小亞細亞半島。伊蘇斯之戰,馬其頓方陣在叙利亞大勝大流士三世的十萬波斯精銳,一舉攻占了波斯帝國東地中海平原北部,包括西亞曆史名城大馬士革。随後在推羅圍攻戰,亞曆山大狂勝之後,趁勢于前332年奪取了埃及。公元前331年,亞曆山大統軍來到了兩河流域,也就是波斯帝國的核心區域,在高加美拉之戰,大勝數十萬波斯主力,随後一舉拿下了巴比倫等大城,波斯帝國滅亡。随後亞曆山大持續追擊波斯殘餘勢力,拿下了伊朗高原,一路推進到了印度河流域。
一個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在短短七八年間,就此建立起來,亞曆山大帝國軍功之盛,千古未見。不過在亞曆山大大帝病逝之後,帝國内部不穩,很快土崩瓦解。
羅馬帝國
3、古羅馬
古羅馬,公元前2世紀左右的地中海霸主,并于公元一世紀前後,将地中海變成了帝國内湖。公元前4世紀初,羅馬在擊敗拉丁同盟之後,基本實作了亞平甯半島的統一,随後發動3次馬其頓戰争,在公元前168年左右征服西班牙、馬其頓并控制了整個希臘。然後發動了三次布匿戰争,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并使之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
羅馬真正的輝煌,開始于羅馬共和國末期,随着前三巨頭,凱撒、龐培和克拉蘇時代的到來,羅馬元老院已經無法抑制這些軍事寡頭的勢力。凱撒在西方,拿下了高盧,為羅馬帝國奪取了富饒的西歐平原。然後龐培與克拉蘇也沒有閑着,征服了北非,随後龐培更是吞并叙利亞和巴勒斯坦。
再後來,權傾朝野的凱撒又拿下了埃及托勒密王朝,自此,地中海便成為了羅馬人的内湖。再之後,屋大維取締羅馬元老院,建立了羅馬帝國,羅馬帝國安東尼王朝皇帝圖拉真時期疆域達到最大,西起西班牙、不列颠,東到幼發拉底河上遊、南自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
古羅馬是曆史上地跨歐亞非大帝國中最強盛的一個,也是疆域最廣的一個,更是經濟實力和後世影響力最大的一個。
薩珊王朝
4、波斯薩珊王朝
波斯最後一個非伊斯蘭大帝國,被稱為波斯第二帝國,公元224年,阿爾達希爾一世在艾斯塔赫爾,取代了當時亞歐四大強國之一的安息帝國,并且擊敗了貴霜帝國,在伊朗高原成就了一個超級帝國。
薩珊王朝在平定安息帝國所有疆域之後,随即開始了征伐擴張之路,經曆了數十年與羅馬帝國的血戰之後,薩珊王朝漸漸取得了優勢,先是控制了兩河流域随後逐漸擴張,趁着羅馬帝國分裂,奪取了亞美尼亞等地,同時也翻越了高加索山脈,拿下了阿塞拜疆等地,算是涉足了歐陸。
公元6世紀,薩珊王朝擊敗了東羅馬帝國,控制了大半個小亞細亞,540年遠征叙利亞,随即拿下了地中海東岸,趁勢南下,直接控制了尼羅河流域。自此,薩珊王朝拿下了亞非歐三洲的疆域。
東羅馬帝國
君士坦丁堡
5、東羅馬帝國
395年1月17日,羅馬皇帝狄奧多西(346-395)逝世,他在臨終前,将帝國分與兩個兒子繼承,自此羅馬帝國分裂。與西羅馬帝國隻存在數十年便迅速滅于蠻族不同,東羅馬帝國則于亂世之間存續了一千多年曆史,并且還經曆過短暫複興。
最初的幾百年,東羅馬帝國一直在衰退之中,帝國領土逐漸被蠶食,再加上阿拉伯帝國的崛起,很快就吞并了地中海沿線和北非的疆域。東羅馬帝國就隻能蜷縮在小亞細亞和色雷斯一隅之地蟄伏。
直到公元9至11世紀,東羅馬帝國才迎來複興,達到了黃金時期。拜占庭帝國抵抗了羅馬教廷撤銷佛迪奧斯為教主的要求,獲得亞得裡亞海的制海權,占領了意大利的一部分和保加利亞的大部分。
巅峰時期的拜占庭帝國,占領了整個小亞細亞和巴爾幹,擁有着東地中海和北非海岸線,甚至吞下了西班牙格拉納達和亞平甯,掌握了大半個地中海,乃是一個地跨亞非歐的超級大國。
阿拉伯帝國
阿拉伯騎兵
6、阿拉伯帝國
阿拉伯帝國,由阿拉伯人以伊斯蘭教為依托,建立的一個超級大帝國,由先知穆罕默德建立,乃是政教合一的政權,将松散的阿拉伯部落聯合在一起,到632年,穆罕默德去世之時,一個以伊斯蘭教為共同信仰的、政教合一的、統一的阿拉伯國家出現于阿拉伯半島。
随後,阿拉伯人以聖戰為名,開始了瘋狂的擴張之路。阿拉伯人迅速擊敗了波斯第二帝國,拿下了伊朗高原,進而涉足中亞,橫掃了花剌子模等地,并且與大唐有過遭遇之戰,憑借數倍兵力優勢慘勝高仙芝之後,将勢力延展到帕米爾高原一帶。
然後,阿拉伯帝國并沒有停止擴張的步伐,先是拿下叙利亞,并且以大馬士革為行政中心,同時派軍出兵北非,阿拉伯騎兵迅速席卷了埃及了整個北非海岸,同時派出大軍攻擊拜占庭帝國,拿下了小亞細亞南部地區,然後出兵突尼西亞,一直殺到了摩洛哥北部,與伊比利亞半島隔海相望。
公元八世紀,在伊比利亞猶太人的訴求下,摩爾人渡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伊比利亞半島,進攻西班牙,摩爾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占領了伊比利亞半島大部,732年,哈裡發的軍隊穿越比利牛斯山,在被法蘭克人擊敗後,才停止了擴張的腳步,一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就此橫亘于西亞北非。
阿拉伯帝國東西跨度極大,西達伊比利亞西部,東達帕米爾高原。東西跨度之大,僅次于後來的蒙古帝國。
奧斯曼帝國
貢獻君士坦丁堡
7、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帝國,崛起于小亞細亞半島,原是塞爾柱帝國之下的一個附屬部族,在蒙古人退卻之後,小亞細亞和伊朗高原多國混戰,土耳其人崛起于亂世,趁塞爾柱羅姆蘇丹國分裂,土耳其人正式建國。
随後,土耳其人便開始了擴張之旅,對最為鄰近的東羅馬帝國發起了圍攻,經過百多年的逐漸蠶食,1389年在科索沃戰役中大敗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匈牙利聯軍,幾乎将這個巴爾幹收入囊中。1453年,土耳其人攻破了君士坦丁堡,終于拔掉了這個紮根在中東千年的古老帝國。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16世紀達到了最巅峰,先後占領了兩河流域,甚至拿下了阿拉伯半島上的葉門。同時向叙利亞進攻,很快便吞并了叙利亞和巴勒斯坦及約旦。然後繼續西進,占領了埃及和阿爾及利亞,并且南下吞并了索馬裡,建立了一個地跨歐亞非的超級帝國。
8、西班牙、法國、英國等殖民帝國
當然,除了上述中東帝國之外,曆史上還有幾個殖民帝國也曾有着這樣的疆域,比如英法、比如西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