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5人,就有1人遭遇親密關系性暴力”:性暴力,難以啟齒的謀殺

作者:壹點靈

大家好,我是小點,壹點靈的點。

11月25日,昨天是反家暴日,小點想和大家聊聊關于親密關系中的親密關系内性暴力這個話題。

前幾天,有人在網上表示:“如果EDG(一家電子競技俱樂部)赢了比賽,就把女朋友的裸照發在網上,和大家一起高興高興。”

事後,他竟然真的在女友不知情的情況下,釋出了女友的高清裸照。

這種不經對方允許的暴露隐私行為,已經構成了性暴力!

性暴力,同樣也是家暴的一部分,但因為婚姻把“性”合法化,很多人對婚内性暴力的認知并不清晰。

過去,很多影視劇和文學作品中,都出現了“你是我的”這句經典台詞。潛移默化中傳遞給人們一個認識:一旦展開一段親密關系,我的身體就不再屬于我自己,而是屬于我的伴侶。

“每5人,就有1人遭遇親密關系性暴力”:性暴力,難以啟齒的謀殺

圖檔來源:pexels

2018年的英國短劇《她說:女性人生瞬間》,就給我呈現了一個血淋淋的例子:

艾薇結婚後,長期遭受丈夫的暴力性侵行為。

她強烈拒絕與丈夫同床,但丈夫不依不饒、糾纏不休。

羞恥、痛苦、恐懼、絕望……席卷而來,艾薇感到無助,她帶着疼痛的身心到警察局報案,卻得到了一個答複:

NO!

原來,婚内強奸在當時是合法的。警察說:我們隻能處理“暴力”行為,無法處理“性侵犯”行為。

“每5人,就有1人遭遇親密關系性暴力”:性暴力,難以啟齒的謀殺

艾薇隻能回到家中,自舔傷口。

對于自己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她其實并不清晰,直到法律将“婚内強奸”納入強奸罪,艾薇才恍然大悟。

她對着自己說:“艾薇,那是強奸!他一直在強奸我!”

婚内強奸,隻是親密關系性暴力中的一種。

關于哪些行為可以被劃分為性暴力,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CDC,2014)給出了準确定義:

在受害人非自願的情況下,由他人實施或企圖實施的性行為,都叫做性暴力。在伴侶之間發生的這類行為,就叫親密關系性暴力。

“每5人,就有1人遭遇親密關系性暴力”:性暴力,難以啟齒的謀殺

無論男女,性暴力有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是以,遭遇性暴力要及時反擊。

心理學家總結出,親密關系中的性暴力有以下7種表現:

(1)強迫性性交。包括婚内強奸或戀愛關系内強奸。

(2)強迫性性騷擾。在未經伴侶同意的情況下,強制觸碰對方的隐私部位。包括胸部、臀部、生殖器、大腿、肛門等,或強制對方觸摸自己的隐私部位。

(3)強迫性非接觸性行為。包括未經對方同意的言語性騷擾,窺視對方隐私部位,給對方發送色情圖檔或視訊,強制拍攝、傳播對方裸照或發生性行為的照片。

“每5人,就有1人遭遇親密關系性暴力”:性暴力,難以啟齒的謀殺

(4)在伴侶意識不清醒、無法做出決定,如熟睡、醉酒、昏迷時,與對方發生性行為。

(5)強制性堕胎。

(6)強制性不采取避孕措施,如不戴套。國産劇《暖陽之下》中有一幕:丈夫李俊龍想和妻子生二胎,但妻子不願意,他在妻子不知情的情況下,把安全套紮破。這種行為是毫無疑問的性暴力。

(7)強制伴侶賣淫、與他人發生性關系。

(8)威脅伴侶以發生上述行。

可能有人要問:性暴力的受害者是否隻有女性呢?

其實,性暴力受害者不僅限于女性,還有男性。

在我們的慣性思維中,男性往往是施暴者,但也有一些男性出于各方面原因,無法在性關系裡掌握主動,淪為受害者,比如健康因素、身體殘疾、心理問題……

相關資料表明,近四分之一的美國男性是親密伴侶性暴力的受害者。

“每5人,就有1人遭遇親密關系性暴力”:性暴力,難以啟齒的謀殺

電影《找到你》中,馬伊琍飾演的孫芳,不願意與丈夫發生關系。丈夫為了逼她就範,毆打、脅迫她。

施暴者反複的糾纏,對受害者無疑是二次傷害。

有研究顯示,親密關系性暴力帶來的傷害,甚至大于家暴(身體暴力)。

這種傷害分為7類:

(1)羞恥

遭受性暴力後,73%的受害者有羞愧感。相比隻經曆了家暴的人,他們往後面對性關系、親密行為時,更容易感到羞愧。

(2)創傷和應激相關障礙

相比其他類型的暴力,經曆過親密關系性暴力的人更容易有創傷後應激綜合征(PTSD)。

(3)抑郁、焦慮

Dsm-5提到:遭受性暴力的人容易郁郁寡歡,對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趣,總是過度擔心許多事情。

(4)物質濫用(吸毒)、自殺

美國的一項研究中,22%親密關系性暴力的受害者,曾有自殺想法或嘗試自殺。

“每5人,就有1人遭遇親密關系性暴力”:性暴力,難以啟齒的謀殺

(5)較差的身體健康

經曆過親密關系性暴力的人,身體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可能會有頭疼、背疼、腹痛等症狀,而且出現懷孕、流産、低避孕措施、婦科疾病和艾滋病感染的幾率較高。

(6)謀殺

研究發現,被虐待謀殺緻死的受害人中,57.1%的人有被伴侶性虐待的經曆。在一項與性暴力有關的殺人案的研究中(受害者都是女性),44.2%的人有更高的機率被伴侶或男朋友謀殺。

(7)對孩子的不利影響

有研究證明:母親遭受的親密關系性暴力越嚴重,孩子越容易出現焦慮症狀和社交恐懼症。這些驚慌失措的母親,也會把驚恐的情緒傳遞給孩子,進而擴大了生活糟糕的一面。

“每5人,就有1人遭遇親密關系性暴力”:性暴力,難以啟齒的謀殺

作為親密關系中的一方,我們有權利維護自己的身體。

若你想要為自己,或者身邊的人對性暴力說“不”,不妨參考以下3個方法:

(1)性話題,及時溝通

良好的親密關系建立在充分的溝通上。

很多性暴力産生于隐忍,感到不快,及時表達,才能讓伴侶了解你的性态度。

電影《生活如此甜蜜》(Plus belle la vie)中的科拉莉(Coralie),并不想與丈夫發生關系,但她不忍心拒絕。

妥協之後,科拉莉反複斟酌,還是決定告訴丈夫,自己前幾天并沒有意願和他發生性行為。丈夫雖然對此感到驚訝,溝通之後,還是願意尊重妻子的想法。

(2)允許不願意被觸碰

《親密關系》作者羅蘭.米勒提到:

引發離婚的因素,不見得是出軌等原則問題,也有可能是日常瑣事的累積。

感到自己并不願意被觸碰,請立刻告訴對方,同時樹立一個認識:

包括伴侶在内,任何人,都不能在我們不願意或不允許的情況下觸碰我們。

每個人的身體隻有一個主人,那就是身體自己。

“每5人,就有1人遭遇親密關系性暴力”:性暴力,難以啟齒的謀殺

(3)不把負面情緒帶入夫妻生活

佛洛依德認為,有的妻子會把将性作為懲罰手段。當她對丈夫感到不滿,“拒絕性”能平息她的憤怒。

然而,這種态度會導緻性關系惡化,提高性暴力的發生率。性是美妙、愉悅的,原本是親密關系的升溫劑,不應成為懲罰。

性是兩個人的圓舞曲,一曲終了,夫妻都應該有所收獲,和諧的性關系更是美滿婚姻必不可少的一環。因為性的潛台詞,是“愛”。

暴力不應當發生在一段有愛的關系裡,若無論如何也無法阻止,請盡快抽身而退。婚姻是生活的一部分,但生活是人生的一部分,為了平穩安全地度過漫長的一生,保護自己的生命健康才是重中之重。

對這個話題,大家有什麼想法呢?歡迎評論和小點互動哦。

- END -

作者:芒來小姐,資深男女觀察員,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菠芝芝,悉尼大學博士在讀,嚴謹審慎的心理學研究者

壹點靈,關注個人心理成長,溫暖而有力地愛着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