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東大學考古團隊發現世界最早的茶葉遺存,王青教授揭秘背後故事

作者:濟南時報-新黃河

近日,山東大學考古團隊發表“山東鄒城邾國故城西崗墓地一号戰國墓茶葉遺存分析”(《考古與文物》,2021年第5期),正式公布山東濟甯鄒城市邾國故城遺址西崗墓地一号戰國墓随葬的原始瓷碗中,出土的茶葉樣品為煮(泡)過的茶葉殘渣,為目前已知世界最早茶葉遺存,将世界茶文化起源的實物證據提前了至少300年。

山東大學考古團隊發現世界最早的茶葉遺存,王青教授揭秘背後故事

鄒城邾國故城西崗墓地一号戰國墓出土的茶葉樣品

備受矚目的“世界最早茶葉遺存”,是2018年8月—12月,由山東大學曆史文化學院王青教授領銜的邾國故城遺址考古隊在對邾國故城遺址西崗墓地一号墓進行考古發掘時發現的。11月27日,新黃河記者專訪了山東大學曆史文化學院王青教授。

山東大學考古團隊發現世界最早的茶葉遺存,王青教授揭秘背後故事

王青教授

邾國國君夫人墓中驚現戰國早期茶葉

王青告訴新黃河記者,邾國故城遺址考古發掘早就已經開始。2014年,山大考古系受國家文物局的委托,承擔了該遺址的為期12年的田野考古項目,包括制定考古計劃書和進行具體的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等工作。這個項目将持續10多年的時間,到2026年前後才能正式結束。“根據國家文物局的批複,我們按照考古計劃書的内容,在2015年春天正式啟動了這個項目,開始對遺址進行第一次正式的考古發掘。到現在已經發掘了五次,累計發掘面積有5000多平方米了,應該說發掘規模是非常大的。”

山東大學考古團隊發現世界最早的茶葉遺存,王青教授揭秘背後故事

鄒城邾國故城遺址平面圖

此次備受關注的茶葉遺存,發現于2018年。王青教授說,經過勘探,考古人員在邾國故城遺址城址的北邊,也就是峄山南麓緊貼山腳下的區域發現了高等級墓葬,表明這裡應是東周邾國進階貴族的墓地。“2018年—2019年我們在這裡發掘了兩座大墓,但是由于被盜嚴重,随葬品比較少,從殘留的玉器判斷,年代應該在戰國早期。其中一号墓應該是邾國的國君夫人,二号墓是邾國的國君,兩座墓是位置緊鄰的合葬墓,主墓室都是面積達幾百平方米的方形,都有一條幾十米長的墓道,應該說規模是很大的。這兩座墓的盜洞很多(可能在漢代已遭盜掘),被盜嚴重,随葬品殘留不多。其中一号墓殘留的原始瓷器和印紋硬陶器較多,研究價值較大。”

山東大學考古團隊發現世界最早的茶葉遺存,王青教授揭秘背後故事

鄒城邾國故城西崗墓地一号戰國墓發掘場景,紅圈為茶葉出土位置

王青說,考古人員是在一号墓一個倒扣的原始瓷碗中發現了朽壞的植物葉子,“當時在現場主持發掘的是山大考古系路國權副教授,發現後及時取樣送檢,請北京科技大學蔣建榮老師的團隊進行專業分析和研究,結果今年剛剛出來,證明是茶葉。目前所知,考古發現的年代最早的茶葉實物是西漢景帝陽陵出土的,考古發現的年代最早的茶具是在三國至晉代,邾國故城遺址這次發現的茶葉明确是屬于戰國早期的,這就把茶葉的曆史提早了300多年。大家知道,我國是世界最早種植茶葉的國家,邾國故城遺址發現的茶葉現在算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的茶葉實物,對研究茶葉史和絲綢之路将有重要價值。”

茶葉和陶瓷器來自邾國國君夫人的娘家越國

王青表示,一号墓殘留的原始瓷器和印紋硬陶器之是以具有較大的研究價值,是因為它們來自南方的越國,“根據有關學者的研究,東周時期北方地區還不能生産這些高品質的陶瓷器,反而是南方江浙一帶的吳越兩國能生産,近年在江蘇無錫和浙江安吉等地連續發掘了吳越大墓,随葬的陶瓷器與邾城一号墓出土的這些陶瓷器在形制和大小上都基本一樣,說明這些陶瓷器應來自吳越地區。”

山東大學考古團隊發現世界最早的茶葉遺存,王青教授揭秘背後故事

裝茶葉的瓷碗(紅圈内)出土場景

山東大學考古團隊發現世界最早的茶葉遺存,王青教授揭秘背後故事

鄒城邾國故城西崗墓地一号戰國墓出土陶瓷器,紅圈者為裝有茶葉的瓷碗

王青說,根據《左傳》等文獻記載,春秋戰國之際越王勾踐滅吳之後,越國的勢力很強,曾經北上稱霸中原,并把魯南地區魯國和邾國等國納入了勢力範圍,而政治聯姻是常見的勢力控制手段,越國很可能是把國君女兒嫁給邾國國君,以此來控制邾國。“是以我們進一步推測,邾城一号墓的墓主很可能是來自越國的,她死後娘家越國送來了這批陶瓷器作為‘赗賻’(音fèng fù),就是給死人的助葬品。山東的飲茶習慣很晚才開始,而且茶葉發現時就在瓷碗之中。是以可以肯定,此次發現的茶葉也是來自越國。”

六年考古發掘成果豐碩

除了茶葉,其實邾國故城的考古發掘可謂成果極為豐碩,王青介紹,通過六年來的田野考古工作,考古人員可以說基本掌握了這個城址的布局特點——城址的中部偏北“皇台”這個位置應是宮城所在,“因為我們2019年在皇台的邊緣發現了城牆,皇台外圍到整個城址的四邊城牆應是郭城”;皇台北邊應該是“公墓地”,就是邾國國君和一些進階貴族埋葬的墓地。2018年—2019年在這裡發掘了兩座大墓;宮城的下邊偏西這個地方應是倉儲區,“我們2015年在這裡進行了發掘,發現了大批窖穴,表明是邾國以及後來鄒縣由官府設立的糧倉”;郭城的其他地方主要是居民區及手工業作坊區等,“今年我們正在皇台南邊靠近金水河的位置做發掘,發現了一些冶鑄遺存,表明用水量較大的金屬冶鑄區就在河邊上,當時的金水河可能與現在變動并不大”。

山東大學考古團隊發現世界最早的茶葉遺存,王青教授揭秘背後故事

鄒城邾國故城西崗墓地一号戰國墓出土龍形玉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考古隊在邾國故城遺址“皇台”核心區域,發現了8件有銘文的碩大而精美的青銅器:包括2件诏版、1件貨版、1件衡杆、4件環權。其中,2件诏版正面中央還刻有81字篆書銘文。這批青銅器經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國家博物館等權威研究機構的10餘位專家學者鑒定,認為這是新莽王朝于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制造的度量衡器,是“理想主義改革家”王莽的“重器”。這是我國首次經過科學發掘出土的此類銅器,其中那件“貨版”更是首次出現,重要性無可置疑。王青表示,王莽托古改制雖然最後失敗,但這套度量衡卻延續下來,影響所及,直至明清,是以對研究中國古代度量衡史意義重大。

邾國曆史,風雲激蕩

豐碩的考古成果對研究邾國曆史有着極為重要的價值。王青介紹,鄒城邾國故城城址是東周時期邾國的都城,戰國晚期邾國被楚國所滅,沿用到秦漢時期是鄒縣的縣城,一直到北齊的時候才徹底廢棄了。“因為北齊時期有土匪作亂,土匪聚集的峄山上有很多亂石堆成的深洞,官兵來清剿時土匪就躲到石洞裡,很難剿滅,是以就把鄒縣縣城遷走了,遷到現在的鄒城市區一帶,鄒城三十年以前一直叫鄒縣,它最早的縣治就是邾國故城遺址。從東周以來到北齊時期,這個城址作為都城和縣城的時間長達1100多年,應該說曆史非常長了。”

山東大學考古團隊發現世界最早的茶葉遺存,王青教授揭秘背後故事

鄒城邾國故城遺址倉儲區出土邾字陶量,提取出完整邾字的拓片

邾國的曆史也非常有意思。王青告訴新黃河記者,首先一點,它跟北邊的魯國距離很近,兩國都城相距隻有二十公裡,《左傳》就有記載,說“魯擊柝聞于邾”,柝(音tuò)是古代城裡打更報時用的木梆子,“擊柝相聞”就是形容他們兩國非常近,兩家晚上打更的梆子聲音都能互相聽到。第二點,正是由于兩國距離非常近,就造成他們兩國的關系也非常複雜,而魯國的國力要比邾國強大,是以魯國長期把邾國作為一個附庸國看待,經常欺負它,這就造成邾國向它的宗主國晉國來告狀,說“魯朝夕伐我,幾亡矣”,我邾國被魯國欺負得快要亡國了。第三點,正是由于魯國的經常攻伐,邾國就在公元前614年遷都到了峄山腳下,提出遷都的是邾文公,他事先讓史官去峄山“蔔居”,史官占蔔後回來對他說,遷到峄山“利于民而不利于君”,邾文公說:“苟利于民,孤之利也”,是以還是堅持遷都了。我們現在看來,邾文公這種“重民”思想與後來孟子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應該是很有淵源關系的。

(照片均由山東大學鄒城邾國故城遺址考古隊提供)

新黃河記者:錢歡青

編輯:邢志彬

校對:王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