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決定曆史走向的吳三桂,他當時真實實力如何,為何能改變曆史

作者:認真胡扯

吳三桂是清末明初最有名的軍閥之一,這位明朝總兵官,統帥帝國最後的野戰部隊投降了滿清,最後做到平西王,并稱帝自立。

那麼,吳三桂在明朝末年投降滿清之際到底多少實力,他能夠為清朝打頭陣橫掃中原,統一天下,逼死永曆帝,真的是因為他手下的關甯軍強大無比嗎?

今天我們就聊聊明末枭雄吳三桂在山海關時期的實力。

決定曆史走向的吳三桂,他當時真實實力如何,為何能改變曆史

山海關是明朝的軍事重鎮,這裡是連接配接東北和北京的咽喉,山海關在明朝手中就可以避免八旗軍對北京的直接威脅,而一旦山海關失陷,就意味着東北地區的敵人可以在幾天時間中進攻北京城了。

是以,從滿清崛起開始,明朝方面就對山海關進行了大規模的加強,典型的如王在晉等人,将山海關打造成了一個軍事體系,固若金湯。

另一方面,明朝從山海關到關外錦州甯遠等地,部署了大量的精銳邊軍,他們就是所謂的“關甯軍”,也被一些人稱為“關甯鐵騎”。

決定曆史走向的吳三桂,他當時真實實力如何,為何能改變曆史

首先我們要明白,關甯軍不過是明朝邊軍中的一支,其戰鬥力并不比秦軍、天雄軍這些軍隊強多少,隻是他們既然是遼地之人,自然有保家衛國的責任和動力,是以成了抗擊八旗軍的主力。

但實際上,關甯軍在十餘年中對八旗軍的作戰中,敗多勝少,打到最後連野戰也不敢打,守城又守不住,坑了不少外地來支援的客軍,丢了無數城池錢糧軍械。

不客氣地說,關甯軍是八旗軍一直以來的手下敗将,打十次輸八九次,隻能憑借火炮或者小規模戰鬥赢那麼一兩次。

因為關甯軍和明朝末年所有的邊軍一樣,已經軍閥化,遼土将領喝兵血吃空饷已經上瘾了,幾任總督都管不了他們,是以賬面實力兵強馬壯的關甯軍,實際戰鬥力并不怎麼樣。

但就是這樣的軍隊,已經是明朝末年最精銳的部隊,“瘸子裡面拔将軍”。

決定曆史走向的吳三桂,他當時真實實力如何,為何能改變曆史

吳三桂身為遼地将門,是明朝遼地軍事集團的代表人物。崇祯末期,随着大将凋零星散,吳三桂逐漸嶄露頭角,成為新一代的遼地利益集團的“話事人”。

崇祯十三年的松錦大戰中,明朝“八總兵十三大軍”幾乎全軍覆沒,隻有吳三桂等人率領不足三萬殘兵敗将退回山海關。這批人就是後來吳三桂掌握的主力,也是明朝邊軍最後的血脈。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破北京,崇祯帝朱由檢自殺,吳三桂加上山海關總兵高第等人的兵馬,共有五萬之衆,其中三萬人是鄉勇。換言之,吳三桂在一片石決戰前手中掌握的常備軍不過兩萬人左右,這就是當時吳三桂的真實實力。

決定曆史走向的吳三桂,他當時真實實力如何,為何能改變曆史

一片石之戰,李自成以六七萬起義軍進攻吳三桂,兩天時間便将其打得崩潰,山海關北翼城直接投降。

吳三桂走投無路,隻得剃發易服,投降滿清,借助八旗軍擊敗了起義軍。

随後,多爾衮命吳三桂的關甯軍為前導,引領八旗軍南下中原,開啟了滿清統一中國之路。

吳三桂的關甯軍外戰拉胯,但是對待自己的同胞卻兇狠異常,南下途中清軍數次大掠奪大屠殺,都有吳三桂所部的身影。

在明朝時代保家衛國的時候軍閥們避戰自保,而充當清廷鷹犬,掠奪自己的同胞發财的時候,卻争先恐後爆發出了比當年強得多的戰鬥力。在這些軍閥和其私人武裝眼中,沒有國家利益,隻有個人利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