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王自從東郊狩獵回來後,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沒過多久,駕崩了。太子姬宮涅即位,是為周幽王,立申伯之女為王後,立宜臼為太子,申伯父因女貴,晉升為申侯。沒過多久,幽王之母姜後也薨了。周幽王愛好聲樂,沉迷女色,任小人,遠賢臣,辦事一意孤行,聽不進别人的意見。先朝的大臣死的死,走的走,剩下的不多了,姜後在世時,周幽王還加以限制,姜後不在了,周幽王徹底放飛自我了,想怎麼幹就怎麼幹,随心所欲,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身邊就出現了一群阿谀谄媚、吹噓拍馬之徒,周幽王更加的肆無忌憚。
一日,岐山守臣奏道:“泾、河、洛三川,同日地震。”
幽王卻笑着說:“山崩地裂,此乃常事,何必告朕。”
這可把兢兢業業看天象斷吉兇的太史陽伯父着急壞了,想以前宣王在位時,凡是都要咨詢他的意見,都得他排上一卦看完征兆之後再做決定,如今幽王卻不把天象當成一回事。他挽着大夫趙叔帶的手不禁感歎道:“三川發源于岐山,岐山是周朝的發迹之地,龍脈所在,此地發生地震,西周能夠無恙嗎?”
大夫趙叔帶聽完,趕緊上表勸谏:“山崩川竭,脂血俱枯之象,國家不詳之兆。況岐山乃王業所基,事故不小,假如大王勤政恤民,求賢輔政,尚可望消弭天變。現在大王卻不訪賢才而訪美女,國将危矣。”
幽王一聽,一派胡言,将叔帶免職。
趙叔帶攜家前往晉國,後來成為晉國大夫趙氏之祖,其後裔趙盾成為晉國的權臣,發生了曆史上鼎鼎有名的“趙氏孤兒案”。
自褒城而來的大夫褒晌聽說趙叔帶被驅逐,急忙入朝進谏:“大王不畏天變,罷黜賢臣,恐怕國家空虛,社稷不保啊。”
幽王一聽,一派胡言,将褒晌囚禁于獄中。
前面說到賣桑弓箕草袋的男子,懷抱女嬰逃到褒城。一個單身男子,如何扶養嗷嗷待哺的女嬰。恰巧遇到一個叫姒大的人,他的妻子生下一個女孩卻夭折了。于是就把這個女嬰送給了姒大,取名褒姒。
這一年,褒姒已經十四歲了,長的倒像是十六七歲及笄的模樣,眉清目秀,唇紅齒白,發挽烏雲,指排削玉,有如花似月之容,傾國傾城之貌。隻是一來居處窮鄉僻壤,二來年紀尚小,雖有絕色,無人聘定。
一日,大夫褒晌之子洪德偶然來到鄉間,湊巧碰到褒姒出門打水,洪德見其容貌,大驚:“如此地方,竟有如此國色天姿。”後又大喜:“父親囚禁于鎬京獄中三年了,大王差人到處尋求美女,若把此女獻給大王,父親就有救了。”
洪德親至姒大家中,以三百匹布帛買得褒姒回來。香湯沐浴,教以禮數,攜至鎬京。打通關節,聲稱有國色天香之美人進獻給大王。
幽王聞聽,即宣褒姒進殿。幽王擡頭仔細觀瞧,姿容态度,目所未睹,流盼之際,光彩照人。雖然美女進獻不絕,卻不及褒姒萬分之一。
幽王一看,真是龍顔大喜,當即降旨赦免褒晌。
當夜便留褒姒于别宮,共盡魚水之樂。
自此倆人如膠似漆,坐則疊股,立則并肩,飲則交杯,食則同器,一連十日不朝。
幽王自從有了褒姒,迷戀其色,居之瓊台,約有三月,更不進申後之宮。申後得知,怒不可遏,徑往瓊台,欲問其罪,恰巧遇到幽王與褒姒一塊連膝而坐,見到申後也不起身迎接。申後忍不過,罵了一場,恨恨而去。
幽王也明白其中的道理,說道:“這是王後,你明日去拜見她吧。”
褒姒嘿嘿無言,至明日,也不去正宮朝見。
太子宜臼聽聞此事,替母親氣不過,遣數十宮人,往瓊台之下,不問情由,将花亂摘。驚動褒姒,怒從心起,正要發作,太子宜臼突然而至,褒姒沒有提防,那太子仇人相見,分外眼紅,趕上一步,扯住烏雲寶髻,大罵:“賤婢,你是何等人?無名無位,也要妄稱娘娘,眼裡無人,今日教你認得我。”握拳便打。衆宮娥跪下求饒,太子才肯住手。
褒姒含羞忍痛,回到瓊台,直待幽王退朝,看見褒姒兩鬓蓬松,眼流珠淚,趕緊問道:“愛卿怎麼到現在還不梳妝?”
褒姒扯住幽王袍袖,放聲大哭,訴稱:“太子教人在台下摘花,賤妾又未得罪,太子一見賤妾,便加打罵,若非宮娥勸阻,賤妾性命難存,望大王替我做主。”說罷,嗚嗚咽咽,痛哭不已。
幽王心下倒也明白:“你不朝見其母,以緻如此,此乃王後所遣,并非太子本意,不要錯怪了人。”
褒姒說:“太子為母抱怨,非殺妾不可,妾一身死不足惜,但自蒙寵幸,身懷六甲,已有兩個月了。妾一身兩命,求大王放妾出宮,保全母子兩命。”
幽王說:“朕自有處分。”
即日傳旨:“太子宜臼,好勇無禮,發去申國,聽申侯教訓。”
太子欲入宮訴明情由,幽王吩咐宮門,不許通報。太子隻得駕車自往申國。
褒姒生下一男孩,取名伯服,幽王愛如珍寶,便有廢嫡立庶之意,加上褒姒及旁邊寵臣慫恿,最終傳旨将申後打入冷宮,廢太子宜臼為庶人,立褒姒為後,伯服為太子。
這是周幽王九年,太史伯陽父看此情景,感歎道:“三綱已絕,周亡可立而待矣。”告老辭官歸田養老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