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于禁真的是“五子良将”之首嗎?

作者:無雙小纨绔

近年來,于禁吹并不少,而他的主要吹點在假節钺。因為于禁是假節钺,而其他如張遼等人都隻是假節,是以有人說于禁是五子之首。

于禁真的是“五子良将”之首嗎?

但實際上嘛,我們來理一理,因為樂進218年便已去世,是以隻比到218年。

張遼:198年封侯,209年假節,218年時任征東将軍。

《三國志·張遼傳》: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将其衆降,拜中郎将,賜爵關内侯。(198年張遼歸順後直接封侯)

《三國志·張遼傳》:太祖論諸将功,曰:“登天山,履峻險,以取蘭、成,蕩寇功也。”增邑,假節。(209年讨陳蘭後假節))

《三國志·張遼傳》:遼率諸軍追擊,幾複獲權。太祖大壯遼,拜征東将軍。(215年逍遙津之戰後)

樂進:194年封侯;214年假節;218年時任右将軍。

《三國志·樂進傳》:從擊呂布於濮陽,張超於雍丘,橋昽於苦,皆先登有功,封廣昌亭侯。(194年濮陽之戰)

《三國志·樂進傳》:後從征孫權,假進節。太祖還,留進與張遼、李典屯合肥。(即214年曹操征孫權)

《三國志·樂進傳》:以進數有功,分五百戶,封一子列侯;進遷右将軍。

于禁:197年封侯,假節時間不明,按《于禁傳》可知至少在奪朱靈營之後,219年襄樊之戰前,朱靈在曹操時代最後一次軍事活動是215年征張魯,則于禁假節時間應在215-219之間;218年時任左将軍。

于禁真的是“五子良将”之首嗎?

《三國志·于禁傳》:於是錄禁前後功,封益壽亭侯。(197年宛城之戰後)

《三國志·于禁傳》:乃以靈為禁部下督,衆皆震服,其見憚如此。遷左将軍,假節钺。(215年曹操征張魯後)

張郃:200年封侯,219年假節,218年時任蕩寇将軍。

《三國志·張郃傳》:太祖得郃甚喜,謂曰:“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豈若微子去殷、韓信歸漢邪?”拜郃偏将軍,封都亭侯。(200年官渡之戰)

《三國志·張郃傳》:太祖在長安,遣使假郃節。(219年定軍山之戰夏侯淵陣亡後)

《三國志·張郃傳》:進軍宕渠,為備将張飛所拒,引還南鄭。拜蕩寇将軍。

徐晃:200年封侯,218年假節,218年時任平寇将軍。

《三國志·徐晃傳》:又與史渙擊袁紹運車于故市,功最多,封都亭侯。(200年官渡之戰)

《三國志·徐晃傳》:備遣陳式等十馀營絕馬鳴閣道,晃别征破之,賊自投山谷,多死者。太祖聞,甚喜,假晃節。(漢中之戰期間,具體為218年)

《三國志·徐晃傳》:從征張魯。别遣晃讨攻椟、仇夷諸山氐,皆降之。遷平寇将軍。(215年)

好了,羅列完一大串,我們先把張郃徐晃這兩個雜号将軍撇一邊去,因為他倆在漢中之戰方才達到了張遼、樂進、于禁建安十一年(206年)的官職。

《三國志·樂進傳》:建安十一年,太祖表漢帝,稱進及于禁、張遼······於是禁為虎威;進,折沖;遼,蕩寇将軍。

于禁真的是“五子良将”之首嗎?

論封侯時間,于禁亦不如樂進早,比戰績,于禁也不如張遼、樂進。那他怎麼可能做五子之首呢?

這裡我們要列舉兩個事實:

1.曹魏的四征将軍地位并不比四方将軍低。

2.三國時代,無記載證明假節钺比假節更尊貴。

雖然我們看《張遼傳》會發現張遼從征東轉前将軍,但請不要想太多,這個并不是升遷,而是平職調動,甚至可以說是明升暗降。

因為接任征東将軍的是宗室将領曹休。

《三國志·張遼傳》:太祖大壯遼,拜征東将軍......文帝即王位,轉前将軍。

《三國志·曹休傳》:遷征東将軍,領揚州刺史,進封安陽鄉侯。

而且我們去檢查魏國将領的傳記,會發現曹魏的方面主帥都是四征将軍,而非四方:

《三國志·夏侯淵傳》:太祖還鄴,留淵守漢中,即拜淵征西将軍。

《三國志·夏侯尚傳》:文帝踐阼,更封平陵鄉侯,遷征南将軍,領荊州刺史,假節都督南方諸軍事。

《三國志·曹仁傳》:複以仁行征南将軍,假節,屯樊,鎮荊州。

襄樊之戰時,曹仁是征南将軍,假節。倘若假節钺真的高于假節,四方将軍高于四征将軍,于禁為啥要受曹仁節制呢?

再回到于禁的人生巅峰,宛城之戰,那一戰中于禁隻是軍容嚴整和整治青州兵。那,同樣是曹營部将,我們看看曹仁的表現如何呢?

《三國志·曹仁傳》:太祖征張繡,仁别徇旁縣,虜其男女三千馀人。太祖軍還,為繡所追,軍不利,士卒喪氣,仁率厲将士甚奮,太祖壯之,遂破繡。

曹仁鼓勵部将,一舉反擊并擊破了張繡軍!

差距很明顯了吧。

于禁真的是“五子良将”之首嗎?

總的來說,于禁是一個能力不錯、善于治軍的将領,但放在五子良将中,則屬于表現較差的,對比一下其他五子就知道了:

張遼,有白狼山持麾指揮全軍,大破烏桓,陣斬蹋頓和逍遙津破孫權,留下“張遼止啼”典故這兩大高光戰績,且在唐宋兩朝的武廟享受祭祀。

樂進,襄陽、青泥兩破關羽。

徐晃,漢津、襄樊兩破關羽。

張郃,街亭破馬谡。

那麼,于禁呢?

他打打小戰役不錯,人生高光居然是在宛城軍容嚴整和打隊友,剩下最出名的事好像是在襄樊被人淹了。

于禁的智略實在一般,官渡之後的軍事行動大多表現不佳(博望中劉備計策、攻昌豨不克,中梅成僞降計),軍事履曆污點真的很多,不得不說,這很限制對他這個人的評價。

是以,毫無疑問,“五子良将”之首是且隻可能是張遼。

所謂的于禁吹,其中一部分其實是關羽吹,另一部分應該是《鎮魂街》的狂熱粉絲。

于禁真的是“五子良将”之首嗎?

最後講個笑話。

曹操稱贊于禁:雖古名将,何以加之。

司馬遷稱贊李陵:雖古之名将,不能過也。(《報任安書》)

圖文來源于網絡

侵/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