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名著速讀國外篇----第105章《阿馬羅神父的罪惡》

作者:貓咪花
名著速讀國外篇----第105章《阿馬羅神父的罪惡》

第1頁 作者介紹

埃薩·德·克羅茲,J.M.,葡萄牙小說家、文學評論家。生于波武阿—迪瓦爾津。在科英布拉大學攻讀法律時,廣泛閱讀法國、英國和德國的文學作品,參加肯塔爾和布拉加組織的大學生團體“科英布拉派”。

1865年發動了反對以卡斯蒂略為代表的浪漫主義保守派的論戰,文學史上稱為“科英布拉問題”。埃薩·德·克羅茲于1866年去裡斯本,執行律師業務,但其主要興趣在文學。1866至1867年間,在《葡萄牙新聞報》上發表了許多題材不同的短篇小說,後來編輯為短篇小說集《粗野的散文》,其中寫的大多是神怪、奇聞、幻想故事,顯然受了雨果、海涅、波德萊爾、愛倫·坡等人的影響。

1867年後,埃薩·德·克羅茲前往埃及和巴勒斯坦等地旅行,1870年回到裡斯本,與一群進步青年知識分子交往,鼓吹社會改革,被稱為“七十年代派”。他抨擊當代葡萄牙文學“沒有獨創性,随波逐流,弄虛作假”,主張文藝應當描寫現實,探讨現實問題。

1871年與若澤·杜阿爾特·拉馬略·奧爾蒂岡合作,出版社會評論雜志《投槍》。1872年進入外交界工作,任駐古巴哈瓦那領事。在任期間,曾為保護從澳門來的中國勞工的利益作出努力。1874年調往英國任領事,所寫關于英國情況的文章和書信,後來收集編為《英國書簡》和《倫敦紀事》兩本集子。1888年調往法國巴黎任領事,直至逝世。

名著速讀國外篇----第105章《阿馬羅神父的罪惡》

第2頁 内容概要

葡萄牙作家克羅茲(1845—1900)的長篇小說。阿馬羅的雙親都是裡斯本一位侯爵府中的仆人。他們在阿馬羅還不到7歲的時候便相繼去世了。阿馬羅在笃信宗教的侯爵夫人撫養下成長。按照這位貴族夫人的遺願,他15歲時便不由自主地進了神學院并最終當上了教士。

依靠侯爵小姐的庇護,阿馬羅被派到萊裡亞地區去當神父。萊裡亞大教堂神父迪亞斯原是阿馬羅在神學院時的倫理教師,他讓阿馬羅寄居在自己的姘頭胡安内拉寡婦家。這個家庭是當地宗教保守勢力的一個據點,經常有許多善男信女來此聚會。胡安内拉的獨生女兒阿梅麗亞那時正當青春年少,長相标緻,心地單純,信仰虔誠,已經和鎮上公證人的書記員埃杜瓦多訂婚。

阿馬羅的到來擾亂了姑娘和這一家人的生活。年青的神父利用阿梅麗亞虔誠的宗教信仰以及她對于自己的好感,和他的老師迪亞斯神父等人串通在一起,用陰謀詭計來離間阿梅麗亞和埃杜瓦多之間的感情,最終破壞了他們的婚約,逼得埃杜瓦多流落外鄉,阿梅麗亞在阿馬羅的誘惑下成了他的情婦,他們以宗教慈善事業為幌子經常去教堂司事的家裡幽會。

不久,阿梅麗亞懷孕了。阿馬羅為了避免事洩出醜,又和迪亞斯密謀,企圖讓阿梅麗亞仍然和埃杜瓦多結婚,隻是因為找不到這個遠走他鄉的年青人才不得不放棄了這一陰謀。最後他們終于作出了一個各得其所的“巧妙”安排,讓阿梅麗亞在一個偏僻的鄉村偷偷地分娩。

阿梅麗亞離開阿馬羅神父來到鄉下,她在當地修道院院長費朗神父的開導下認識了自己的過錯,想要擺脫阿馬羅開始一種新的生活,但是阿馬羅卻仍然纏住她,軟弱的姑娘終于在生下一男嬰後因難産而死去。阿馬羅在假手他人殺害了自己的親生兒子之後,也離開了萊裡亞到裡斯本去繼續履行聖職去了。

名著速讀國外篇----第105章《阿馬羅神父的罪惡》

第3頁 寫作背景

小說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19世紀下半葉葡萄牙的社會現實,對愚弄和毒害人民群衆,阻礙社會進步的反動宗教勢力以及和教會互相沖突又互相勾結的政府當局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

阿馬羅和迪亞斯就是這種反動宗教勢力的典型代表,他們表面上道貌岸然,實際上貪婪淫亂。他們敲詐無知教徒的大宗錢财,一個個養得腦滿腸肥。他們軋姘頭、玩女人,利用年青姑娘虔誠的宗教感情,造謠言、設陷井,卑鄙無恥地拆散了一對年青人的美滿姻緣,逼得埃杜瓦多走投無路,害得阿梅麗亞慘死床褥。

作家對這些僞君子的醜惡嘴臉,進行了淋漓盡緻的刻劃和嘲諷。在塑造阿馬羅這一主要人物形象時,避免了簡單化、概念化的處理,他在詳盡地展現了他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他所生活于其中的社會環境中,細緻入微地刻劃了人物思想的發展過程和複雜的心理狀态。

阿馬羅當神父,并不是出于他的自願而是出于侯爵夫人的安排。他也曾詛咒教士的職業,憧憬着過普通人的正常生活,享受幸福而純潔的愛情。當他發現自己對阿梅麗亞有了好感之後,也曾經有過自省,甚至從阿梅麗亞家搬了出來。等到他親自撞見了自己的老師和寡婦私通之後,他的思想逐漸發生了變化,終于變得比他的老師還要卑鄙無恥。

到了全書的最後一章,他已經從一個宗教的受害者變成了反動教會的忠實鷹犬。作家這種既冷靜又銳敏的觀察和描寫,既客觀又細緻的心理描寫,再加上符合人物身份的精彩對話和作品中随處可見的嘲諷手法,使人想起了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巴爾紮克、福樓拜和左拉。正是由于上述各種特點,這部小說成為葡萄牙文學史上難得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品之一。

二十一世紀,墨西哥90%的人是天主教徒,長期以來,墨西哥教會内部一直存在着腐敗以及種種被遮掩的醜聞,即使是改革也無法削弱這一現象。一方面是廣大群衆虔誠地相信上帝,另一方面是教會無恥地玩弄群衆,是以墨西哥社會沖突不斷加劇,教會腐敗題材的藝術作品受到教會的打壓,故事就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艱難地被創作出來。

名著速讀國外篇----第105章《阿馬羅神父的罪惡》

第4頁 讀者評論

1、阿馬羅雖然是教區的神父,但他并不信仰宗教,對他而言,教職隻是他謀生的手段,對于教會的清規戒律,他的内心充滿反感和詛咒。他無力抵抗情欲的誘惑,身披教職道袍的同時卻和美麗女子阿梅麗亞私通。他對阿梅麗亞的愛情并不是虛假的,當教規擋住他與阿梅麗亞結合的道路時,他對宗教的詛咒是出自内心的。可是他留戀教士的權力,也懾于輿論的壓力和教規的懲罰。他不斷地宣揚教規,要求他人拜倒在教會的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力之下。而為了維護個人的名譽地位,不惜強迫善良的阿梅利亞違背良心,不斷地為他作出犧牲,使她在精神上和肉體上都遭到殘酷的折磨,最後逼得她舍棄剛剛生下的兒子,自己也丢掉了性命。

2、阿馬羅的故事不是特例,他隻是芸芸衆生中的一員,說明了人性中的痼疾。他帶給我們的更多的是-種警醒, 一種思考,一種對人類自身的反思,以及對人類社會出路的探尋。片中,死去的愛米麗臉上的美麗晨光是對人性的肯定,是以現代社會的秩序建構不應當是對人性的壓制,而應當是一種對向善性的引導,将人類從靈魂和肉體的分裂之苦中解救出來。

(未完待續)

名著速讀國外篇----第105章《阿馬羅神父的罪惡》

(文中圖檔、資料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謝提供者)原創不易,敬請關注,歡迎轉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