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3年後,再次上映的《入殓師》依然治愈滿滿

作者:小生影書

2008年,日本電影《入殓師》上映,同年,這部電影打敗了呼聲極高的《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以黑馬的姿态一舉獲得了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殊榮。

13年後,這部電影的4K修複版重新在電影院上映了。除了在影片畫質上做了精細的修複外,更重新設計了一套獨特的電影海報,尤其是手繪的畫風,突出彰顯了這部影片的藝術價值。

13年後,再次上映的《入殓師》依然治愈滿滿

很多人說,13年後看這部影片和13年前的感悟完全不同,不一樣的人生閱曆,不一樣的心境,會能咀嚼出不一樣的味道。

毋庸置疑,這是一部極好的電影,也講述了一個極好的故事。影片用不一樣的角度,去诠釋了死亡這樣一個冰冷的話題。

13年後,再次上映的《入殓師》依然治愈滿滿

電影的海報上赫然印着:“人生最後一場告白”,這樣的文字之下充滿着莊重和嚴肅,雖然入殓,從某種意義上說隻是一個簡單的動作,就是把死者搬進棺材裡。

但是,入殓師這樣一份職業,卻賦予了這個動作極其莊嚴的儀式感,關乎生死。

入殓後的死者,很快便連同棺材一并火化,入殓也并不會改變死亡的結果。但入殓師卻用一種極其認真的态度,用藝術般的專業,為死者在這世上最後一刻留住了最真實的美麗。

13年後,再次上映的《入殓師》依然治愈滿滿

這份看似無用且為人鄙夷的職業,留給了死者最後的尊重和體面。入殓師用自己的方式,告訴人們:生與死,本就是生命的兩個階段。而死亡就是一扇門,它不意味着生命的結束,而是穿過它,進入另一階段。

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經曆,都會在這部電影裡讀出不同的感悟。在這個當下,我的感覺卻與豆瓣上一則短評所說的,如出一轍:

“我覺得這部電影不是講死亡,甚至什麼追憶懷念雲雲,而是講一個人在逆境中如何面對世俗的目光生活。從在意别人的眼光,到最後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價值,高度認同它,與世界溝通,還有寬恕他人,進而達到自我的新生。”

13年後,再次上映的《入殓師》依然治愈滿滿

在日本的不少影片中,常會從一份平凡工作的角度,去诠釋職業上的匠人精神。正如《編舟記》裡的馬締光也,用自己幾十年的光陰編纂出了一本偉大的辭典。

而在《入殓師》的故事中,也不是在簡單地宣揚職業并無高低貴賤之分的淺顯道理,卻是在告訴我們在從事每一份職業本身,都能找到其中的深意,找到能為之付出的意義,進而引領着人們堅定前行。

13年後,再次上映的《入殓師》依然治愈滿滿

從小練習,長大入行,小林大悟的理想也許就是成為一名大提琴家,他還夢想着帶着妻子一邊演奏、一邊旅行。

“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是我們的新居,周遊世界,來一場演奏之旅。”夫妻倆憧憬着這樣一幅華麗的圖景。

13年後,再次上映的《入殓師》依然治愈滿滿

卻不想在他不惜貸款買下一把大提琴的不久,所在的樂團突然宣布解散。失去了夢想的工作,背負巨額的債務,理想在現實面前瞬然崩塌。

在賣掉大提琴的那一刻,大悟反倒覺得釋然,開始懷疑自己曾經堅定不移的夢想也許并不是夢想。在生活的低谷期,大悟邂逅了社長,邂逅了入殓師這份工作。

從為錢謀生到真正喜愛,從反胃惡心到從容淡然,大悟在這份工作中實作了生活和自我的和解,更悟出了人生的價值。

13年後,再次上映的《入殓師》依然治愈滿滿

一場場入殓儀式,除了莊重和嚴肅,更像是在欣賞一門藝術。優雅的動作,舉手投足間的從容,拿起和放下都表現得恰如其分。這份從容和認真下,隐約也透析着人生的态度。

而這份工作的意義,也許正是給沉浸在親人故去的悲哀中的死者家庭送上了最大的安慰,留住逝者的體面,為的是給生者以内心的撫恤。這一份心靈上的慰藉,是對生與死的了解,是與親人永逝的和解。

13年後,再次上映的《入殓師》依然治愈滿滿

正是這樣一份偉大的意義,讓大悟可以漠視世人鄙夷的眼光,可以忍受至愛對自己的不了解,選擇堅守,選擇前行。正是這樣的堅守和認真的态度,讓所有曾經誤解這份工作的人,在親眼目睹入殓場景之後,同樣被這份偉大所感染。

所謂擇一事,終一生,還是因為找到了所擇之事對他人的意義。

13年後,再次上映的《入殓師》依然治愈滿滿

除了男主角小林大悟,影片中開澡堂的老闆娘,同樣用了一輩子來操持自己經營的這份産業。雖然兒子苦口婆心想要她賣掉澡堂,但老闆娘深知這個不起眼的澡堂對于街坊鄰居的意義,沉澱着這個街道上種種生活的回憶。她的堅守,因為這間澡堂的不可替代,與金錢無關,但意義重大。

就連殡儀館裡負責火化的大叔,同樣也在自己這份平凡的工作中,在數十年的迎來送往中領悟了生死的奧義。

13年後,再次上映的《入殓師》依然治愈滿滿

大悟的妻子勸大悟,别再過半途而廢的人生。也許在她的眼裡,大悟抛棄了理想的大提琴而選擇了入殓師,是半途而廢。但她不知道,放棄了生活的勇氣,徹底抛棄了自己,才是真正的半途而廢。

不是每場相遇都有結局,但每場相遇都有意義。大悟遭遇生活的變故,經曆了從理想到現實的轉變,但無論是哪一種職業,隻要賦予了一份偉大的意義,便能給人帶來繼續前進的力量,便能不畏世俗的眼光而固執地前行。人生的價值,從來都不拘泥于最初的理想。

13年後,再次上映的《入殓師》依然治愈滿滿

時間是最好的安排,當下是最好的現在,是以,不用頻頻回望,也不必時時展望,專注當下的意義,也許便是永恒。

愛電影,愛閱讀,歡迎關注我的頭條号@小生影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