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身邊的生活,劉新華作品(2021)

作者:劉意說書畫

我不想成為畫家,隻做一個生活的記錄者,筆墨無所求。筆墨再專業也沒有生活本身鮮活。

身邊的生活,劉新華作品(2021)
身邊的生活,劉新華作品(2021)

覺得畫畫不管怎麼畫,要想感人就得有生活,我們做文章标題時常常感歎農民寫計劃生育的智語很生動,我們讀書人寫得很幹,因為農民有真生活,有的畫家畫黃山,有的一生畫草原。

我常常苦惱自己沒有寫生基地,不得也就隻好畫身邊的生活。普通生活很難讓人有激情:無非就是吃的、住的、身邊的人,身邊的東西又太新,新的東西最難畫。筆墨喜歡舊東西。想畫個房子也得去門頭溝,作為上班族呆在家裡畫畫挺難的。我畫不了沒見過的東西。

身邊别說山水,想畫棵好看的樹都難,見到最多的就是人。是以就畫息邊的人。我的身邊身邊都是碎片化的,我隻好把他們拼貼在一塊兒。

身邊的生活,劉新華作品(2021)

劉新華同著名畫家武藝在一起

著名畫家 武藝------

你的畫概括起來有幾大特點:簡潔、活潑,筆墨無求。你的畫有個人氣質,随情而發,風格多樣,但都是你的氣質,自我。大多數人很難有個人的氣質,都是用别人的說話方式和技巧套自己的話,不是自己的語言。很多人畫畫在畫中喜歡把筆墨技術展示給别人看,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功力如何深,你不是這樣,這樣就走出來了。你的畫中有快樂,藝術還要表現快樂,其實凡高的畫很快樂,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和渴望。你的鋼筆畫好,素描也好,油畫也很好,你的油畫和水墨達到了同一性。喜歡你日記式的生活視覺,這種觀察方式來自西方繪畫,有很深刻的東西在裡面。李津說得對,你的畫不薄。

身邊的生活,劉新華作品(2021)

劉新華在著名畫家李津畫室

著名畫家 李津 ------

李津:“你的畫很熱,是熱情一路,屬情感型畫家,但又有理性的一面,作品有勢。奔放,激情,自性,有流動感,通透,人物造型有勢。作品挺有靈氣的。”

劉新華:“我怕畫薄了,有時會刻意作一些。”李津:“你的畫不會薄,你這個人不是薄人。我很喜歡你通透靈動的特點,可以發揮。”

身邊的生活,劉新華作品(2021)
身邊的生活,劉新華作品(2021)
身邊的生活,劉新華作品(2021)
身邊的生活,劉新華作品(2021)
身邊的生活,劉新華作品(2021)
身邊的生活,劉新華作品(2021)
身邊的生活,劉新華作品(2021)
身邊的生活,劉新華作品(2021)
身邊的生活,劉新華作品(2021)
身邊的生活,劉新華作品(2021)
身邊的生活,劉新華作品(2021)
身邊的生活,劉新華作品(2021)
身邊的生活,劉新華作品(2021)

“你的畫‘薄’不了” ——李津評劉新華作品

美術評論家:胡晶

自接觸劉新華的水墨藝術開始,自己就一直在尋找一個适合描述他藝術的詞彙,想了許久發現李津老師對他作品的評價最為貼切:“不薄”。

熟悉中國水墨的人對“不薄”這個術語一定不會陌生。中國文人畫自古講究的是“神韻”、“境界”、“格調”,李津言說的“不薄”正是對水墨藝術境界的評價,如果從傳統的“雅”、“俗”角度來評價劉新華的藝術,“不薄”應該等同于“雅”。正如劉新華所言:從自己作品的筆墨品質上來說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是,在作為一個藝術家的品質與對國畫文人情懷的了解上,劉新華已經遠遠超過了隻知鑽研水墨技藝的人。

在與劉新華的交談中,總是會聽他自謙的說:“我是一個邊緣畫家”,但是,當你與他言說藝術的話題時,他總是有說不盡的“故事”,從中國到西方、從古代到當代、從繪畫到建築、從科學到曆史,在這樣的交談中,讓你似乎真切的感受到繪畫隻是他生活中很小的一個部分。

熟悉當代中國藝術的人不免有這樣的感覺:藝術離生活、離大衆太“遙遠”,可是你在與劉新華的接觸中體會到的是一個文人對生活的感觸。一直沒有接觸純藝術的學院式訓練的劉新華走的是學院之外另一條藝術世界的道路,這正印證了那句話:條條大路通羅馬。劉新華的“羅馬”是用生活的腳印記錄的,從80年代騎着單車在北京的各樣胡同“亂竄”到現在每日見證着北京城的都市化程序,劉新華驚奇于身邊發生的任何變化,在新華社的編輯工作也練就了他用文字記錄故事、抒發情感的能力,而水墨藝術似乎已經順理成章地成為他感悟傳統精華、體驗生活本質的載體。這些真是印證了李津的那句話“你這樣的人是畫不‘薄’的”。

在細細體味劉新華作品的過程中,自己似乎對“水墨進入當代”的問題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劉新華出生在一個文人世家,由于受到祖輩的感染,很小就受到傳統國畫藝術的熏陶,同時經曆過中國藝術發生重要轉型的20世紀80年代,湖北人的身份讓劉新華親身體會到了85思潮時期中國水墨藝術的變革高潮,盡管當時沒有以一個藝術家的身份參加那樣轟轟烈烈的“革命”,但是,國畫變革的問題很早就已經埋在了劉新華的心裡。這樣,作為一個“邊緣畫家”,劉新華的心卻在學院之外吸收各種有利的營養,讓這顆“水墨如何進入當代”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相信,今天李津老師對他的評價“不薄”正是對他所成就果實的最好的見證。劉新華的故事還在繼續,讓我們懷着敬畏的心等待他更多的佳作。2009-03-11

劉新華藝術筆記

不再是喧鬧,是安慰和甯靜。樹葉下灑下的陽光,讓人感到從未有過的幹淨安甯。作品簡單,卻會更有力量。開始不關心題材,符号,隻關心身體,(内力)線條安靜呼吸與行走,起伏轉折,仿若吐納。一個字---松,自在的感覺。畫的不是故事是甯靜。畫是生命哲學,那悠長又多帶有中國文人悲天憫人的情懷,使畫面呈現淡淡的憂傷情緒。對景色的描繪朦胧,搖曳多姿,表達出一種對鄉愁的思念。畫的是松靜的人生态度!

用智慧的方式感受藝術,心與物與線在智慧中是一體的,與我們的行為也是一體的。這樣藝術才與生命不可分離。

以一管筆拟太虛之境。書論:平,心平氣和,氣有多長,線就有多長,是生命的痕迹。骨法用筆,身體要通泰;圓,陰陽二氣,有色無形,通氣。什麼事都要做到圓,要厚有質感,例如八大的線;留,如阿露含,一刹那的你非常清晰,這時知道什麼是勁,百煉鋼化成繞指柔;松,松化柔軟,無執;放,就是信,自信,信則靈。都要放空,隻有刹那生機,其它都是放空,像拿杯子喝水樣自然。

中國哲學強調人的自然性和佛教禅宗的“圓融”,在語言上強調自然形似的有機形式及其書寫的心性化。心物一進制,天人合一。中國思想和藝術傳統中的 “自然”從未被看作是人的對立面的一種客體。在道家的哲學中,人被看是自然的一部分,并擁有與自然中的一切同樣性質的“靈”。儒釋道在有關自然觀基礎上的各種精神實踐本質上是一緻的。中國有根植于自己思想傳統的美學觀念,中國書法和繪畫尋求的精神境界是以儒釋道達緻“中和” “清虛” “空寂”的精神訓練為目标的。

佛學不是為了知識,是為了空性。禅是直接看你的心的用法,都是為了空性。心靈是覺悟的路線“一切放下,本覺自現”隻要是有引導的,就是被給予的。不執為空,善法為空,解法為空。空,純粹的可能性,是空性覺照。藝術家很多走知性,走到最後到宗教,宗教解決不了就頹廢。宗教與心靈的用法是反着的。佛教不是宗教。

現代的藝術家,隻會用激情,不會用心,藝術靠靈感來過活,都是被給予性的。那不叫搞藝術,畫了很多畫寫了很多詩,不用心的藝術不叫藝術。現在的藝術概論基本是藝術史論。知覺信才是真正的藝術,能感覺到刹那之物。這種感覺隻能在藝術裡展開,藝術是反形态的,永遠在邊緣化,藝術哲學才能做心靈哲學。信願行,戒定慧,身語意,了了空性,放下了,心性自然顯現,悟空。

覺性講直覺,非被給予的,以掃描追攝方式。藝術要這個東西。什麼是念,一刹那的存在,别的不存在。知覺----知道。感覺----接收。知性,生成智能性的工作。覺性,從内在生成“信心”的工作,解決生死,安樂,幸福感的問題。覺性的工作,無我的工作,藝術的工作就是這樣,是以藝術很偉大。

線與形分三類:一類是線從屬形;如工筆畫,用筆是描;二類是以書入畫,用寫字法入畫,如寫意畫,其用筆是寫,但仍從于形;三類是變形畫,是形從于畫,使線從形中解脫出來,這樣才能得以抒發性情,心迹,審美情趣。變形誇張聽命于筆墨。畫中國畫,不是畫技術,是畫學問修養。

緻命的是,當代藝術喪失了自身的先鋒性及内在的精神動力,還沒找到屬于當代中國人的藝術語言。

我堅持感情即藝術,線條是有情感的,視覺就是視覺,它有着不可言說的美妙,說不出寫不出,畫之。

模糊是軟抽象,在抽象中有具象,具象中有抽象,色彩柔和,輪廊不明确。德國浪漫主義重視内心直覺,重視宗教體驗、沉思、幻想。敬仰自然的力量,畫畫疏影朦胧,像中國的宋畫,既精細又保持距離感。

忘形得意,離開形的時候才有八大的那種感覺。中國畫要精微,心靈的敏感細膩。現在很多人畫的不是自己,慢慢訓練才能找到自己。體驗,邊緣化些,離開傳統經驗和習慣。自識和檢討自己的畫和别人畫。尋找中國畫的精微,有功夫畫什麼都行。

這些年見到了太多的世事和誘惑,它十分迷人,但誘惑終不是你的囊中物。若其飄浮地活着,不與腳踏實地,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向内求,自己拯救自己。這種快樂是踏實的,你做到多少它就回報多少,它不欺騙人。

設計就是把已知的東西未知化,陌生化。把杯子設計得不像杯子。設計是一種覺醒是一種思考方式,而打動人心對藝術而言十分重要,喚醒對設計而言十分重要。空是簡約。

人辛苦勞作和追求财富地位的目的是什麼,歸根結底就是為了得到他人的愛。包括情愛,也包括他人的尊敬和支援。文明的高度并不能給人更豐富的精神世界和更豐富的内容,人是有動物性的。講得多好啊!這對創作也很有用的。畫何嘗不可以情動人。

是的,藝術就是要去除多餘的一切,留下美好給人們的心靈以慰藉。所有的藝術,不管以何種形式呈現,凡是對情感有強烈沖擊的,都會對人有影響。當我們在凡爾賽宮,會被拉斐爾的聖母像完全征服;當看芭蕾舞《天鵝湖》時,又會被那種真摯的愛情所深深感染;像電影《畫皮》,當魔鬼有了真愛也會變得很美,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魔鬼有了真愛,内心也會變得柔軟。

線條是中國畫的生命。它機鋒内藏,波翻雲谲,奇幻而不可測。若斷若連,未可一瀉而下。它将發未發,似動非動,聲色不露,力掩其中。一波有三折之過,一點有數轉之功。一條顫動不已的線是中國藝術家的生命流淌,飽含深愛。它十方虛空,它非寫形出相,而是内在生命超越的階梯。

山林,靜穆中蘊育着動機,混沌中蘊藏着氣息,呼吸吐納,大美而不言,迷離恍惚,迷離幻化之大美,宇宙動化之意象。虛茫遼闊,浩瀚太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