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五帝系列之舜帝

作者:栎林

舜帝是“五帝”中排在第五位的父系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領袖。

舜帝的姓名叫姚重華,也被稱作“虞舜”,是黃帝的八世孫。

舜帝的父親叫瞽叟,是個盲人,母親叫握登氏。

握登氏生舜帝之後早逝,瞽叟就與舜帝的繼母聯姻,并且生下了一個兒子——象。

瞽叟本性頑劣,對舜帝不滿,經常與後妻以及象想要尋機殺死舜帝,但舜帝卻仍然孝順地侍奉瞽叟,不敢有半點不敬。

後來瞽叟、後妻、象陷害舜帝的計劃暴露,但舜帝沒生三人的氣,反而對三人比以前更好,三人感動,從此不再懷陷害舜之心。

相傳舜帝在20歲的時候,名氣就很大了,以孝行而聞名,在青年時代即為人稱揚。

過了10年,堯帝向四嶽(四方諸侯之長)征詢繼任人選,四嶽就推薦了舜帝。

堯帝将兩個女兒嫁給舜帝,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

舜帝不但使二女與全家和睦相處,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現出卓越的才幹和高尚的人格力量。

舜帝在曆山耕耘種植,在雷澤打漁,在黃河之濱制作陶器,而在這些工作的過程中,由于舜帝的德行不斷感染周圍的人,于是凡是舜帝工作的地方都會很快發展起來成為一個富庶且人民風氣很好的地方。

堯帝得知這些情況很高興,賜予舜帝絺衣(細葛布衣)和琴,賜予牛羊,還為他修築了倉房。

舜帝得到了這些賞賜,瞽叟和後妻以及象都很眼熱,他們又想殺掉舜,霸占這些财物。

瞽叟讓舜帝修補倉房的屋頂,卻在下面縱火焚燒倉房,但舜帝靠兩隻鬥笠作翼,從房上跳下,幸免于難。

瞽叟又讓舜帝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卻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将舜帝活埋在裡面,但舜帝事先有所警覺,在井筒旁邊挖了一條通道,從通道穿出逃生。

面對家人的迫害,舜帝仍然沒有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順父母,友于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誠懇謹慎。

經過重重的考驗後,由于堯帝年事已高,就想讓舜帝代替自己執政。

舜帝即位之後,虛懷納谏,懲罰奸佞,流放四兇(共工、獾兜、三苗、鲧);任賢使能(臯陶管理五刑,大禹治理水利、後稷主管農業、契主管五教),百業興旺,開創了政通人和的局面。

舜帝用觀測天象的儀器,來定位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接着舉行臨時儀式祭告上天,用把祭品放在火上燒的儀式祭祀天地四時,用遙祭的儀式祭祀名山大川,又普遍地祭祀了各路神祗。

舜帝收集起公侯伯子男五等侯爵所持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五種玉制符信,選擇良月吉日,召見四嶽和各州州牧,又頒發給他們。

舜帝分别到東方、南方、西方和北方巡視,每次巡視回來後,都會告祭祖廟和父廟,用一頭牛作祭品。

舜帝到泰山時巡視時,召見東方各諸侯,協調校正四時節氣、月之大小、日之甲乙,統一音律和長度、容量、重量的标準,修明吉、兇、賓、軍、嘉五種禮儀,規定諸侯用五種圭壁、三種彩缯,卿大夫用羊羔、大雁二種動物,士用死雉作為朝見時的禮物,而五種圭璧,朝見典禮完畢以後仍還給諸侯。

以後每五年巡視一次,在其間的四年中,各諸侯國君按時來京師朝見,舜帝向諸侯們普遍地陳述治國之道,根據業績明白地進行考察,根據功勞賜給車馬衣服。

舜帝開始把天下劃分為十二個州,疏浚河川。

舜帝規定根據正常的刑罰來執法,用流放的方法寬減刺字、割鼻、斷足、閹割、殺頭五種刑罰,官府裡治事用鞭子施刑,學府教育用戒尺懲罰,罰以黃金可用作贖罪。

舜帝還規定:犯過失錯誤,予以赦免;怙惡不悛、堅持為害的要施以刑罰。

堯帝在讓位28年後去世,三年的喪事完畢之後,舜帝讓位給堯帝的兒子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

但是,天下諸侯都去朝見舜,卻不理會丹朱;打官司的人也都告狀到舜那裡,民間編了許多歌謠頌揚舜,都不把丹朱放在眼裡。

舜帝覺得這是人心所向,天意所歸,無法推卸,就又回到都城登上天子之位。

舜帝在晚年的時候聽從四嶽的安排和建議,禅位于大禹,乘車巡行天下,在南巡途中的蒼梧郡去世,安葬在了九嶷山。

舜帝為人處世、治國理政,皆以德為先導,以和諧為依歸,一生追求和合、和平、和諧,是中華道德文化的鼻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