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用藝術,觀照現實 ∣ 蘇州海歸子女學校G11藝術展

作者:飒美特

上學期,海歸為12年級的幾位藝術學生

舉辦了首屆DP視覺藝術展。

那些作品的真摯與力量,

曾帶給我們深深的震撼與感動。

如今,學生們都已身處世界各大院校,

繼續着自己對藝術的探索,對人生的反思。

而在海歸,新一代的年輕藝術家也正在

默默生長,奮力崛起。

今天您将看到的,

是海歸11年級的5位學生

在本學期視覺藝術第一單元中,

以“重複”為主題的系列作品。

用藝術,觀照現實 ∣ 蘇州海歸子女學校G11藝術展

DP視覺藝術老師Casper Whiteman為我們介紹了 “重複” 這種藝術手法在作品中的使用:

作為創造力的基礎之一,重複有助于在藝術品中創造一種運動感。它是特定線條、圖案、形狀或其他視覺元素的再現。

有時候,重複是為了在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營造一種緊張感,而了解這些作品的關鍵往往在于微妙的細節。使用重複的圖案,增強了作品表面的張力,使閱聽人更受吸引,同時,也為構圖增添了一種秩序感。

在開始創作之前,學生們也通過Andy Warhol、Tara Donovan、Willie Cole、草間彌生等藝術家的作品學習“重複”這種藝術手法如何成為藝術家們傳達思想與情感的絕妙工具。

“藝術中的重複元素被用來評論我們周圍世界的狀态,并向公衆發出挑戰,以讓人們放慢追求消費主義的步伐。” Mr. Whiteman說, “作為一種工具,藝術中的重複不僅有助于建構作品的視覺部分,而且通常為藝術品提供更深層次的意義,隐藏更具哲學性和概念性的含義。”

正如草間彌生熱愛圓點,是因為在她眼中,宇宙中存在着無窮無盡的圓點。

在學生們的作品裡,不僅有藝術創作的過程及技巧的重視,更有對“概念”的強調——“某個對象代表什麼,當應用重複性元素時,對象的含義是否會發生變化?”

圍繞着“重複”這一藝術元素,學生們創作出了主題各異的獨特作品,表達着年輕的學者們對宗教、空氣污染、女權主義、動物貿易及社會權利鬥争等問題的思考。

用藝術,觀照現實 ∣ 蘇州海歸子女學校G11藝術展

01

The Black and The Red

創作者:G11王嘉曦

這個名為《紅與黑》的作品由多個黑色的拳頭與一隻紅色大拳組成,它的靈感來源于司湯達的同名小說。

深受小說的影響,王嘉曦用被紅色與黑色油漆包裹的拳頭來探索反叛與理性、個人與集體主義等議題。而紅與黑這兩種極具反差的顔色傳達着一種戲劇化的沖突與力量感。

斷掉的中指被王嘉曦稱之為“無意之美”,它來源于從模具裡取出石膏時的一個小小意外。王嘉曦“将錯就錯”,在斷指上套上了一枚“蓋吉斯之戒”,以此更深入地探讨理性與道德問題。

用藝術,觀照現實 ∣ 蘇州海歸子女學校G11藝術展
用藝術,觀照現實 ∣ 蘇州海歸子女學校G11藝術展

02

Untitled

創作者:G11吳心潔

多個用石膏制成的貝殼,粘在一個女性身體模型上。吳心潔用這個作品來探讨“女性賦權”。

她說,貝殼在文化藝術中常常代表着女性氣質,象征着誕生、好運及複活。如今,這些貝殼仿佛被裝飾在女性的盔甲上,像一種護衛,保護女性不受父權及刻闆期望的影響。

整個作品顔色統一,外殼有如皮膚一般,成為身體自然生長出的一部分。而它放置的高度也有一定的巧思,為作品增添了尊嚴與力量感。

用藝術,觀照現實 ∣ 蘇州海歸子女學校G11藝術展

03

Birds of Paradise

創作者:G11王霏

在王霏的作品中,她專注于表現環境與空氣污染對鳥類的影響。

她用了20個白色石膏鳥模型。它們翅膀展開并交錯排列,模拟鳥類在空中的飛行。而它們身上的木炭顆粒與煙霧渲染代表着空氣污染等問題給動物所帶來的傷害。

王霏希望,通過這個展示來呼籲社會重視環境問題,加強動物保護。

用藝術,觀照現實 ∣ 蘇州海歸子女學校G11藝術展
用藝術,觀照現實 ∣ 蘇州海歸子女學校G11藝術展

04

Mahakala

創作者:G11張可心

這是一個以宗教為主題的作品,靈感來自于唐卡。它由數個藍色的瑪哈嘎拉石膏像以及一個較大的紅色瑪哈嘎拉石膏像組成,背景是一張有着紅色苔藓的毯子。石膏雕像上的黴斑與人造苔藓相呼應,象征着佛教中的“時間”概念。

作品中,張可心嘗試用誇張的唐卡元素來展現宗教藝術的創造性和繼承性,希望觀衆可以通過作品感受到:佛教的影響力不會随着時間而消失,唐卡獨特的藝術風格也将随着時間的推移而越發具有古韻和深度。

用藝術,觀照現實 ∣ 蘇州海歸子女學校G11藝術展

05

Feathered Captives

創作者:G11楊雨軒

這個作品的主體是一個黑色的、飛鳥形狀的金屬絲籠,當中是約70隻石膏制成的虎皮鹦鹉,被密密麻麻地塞在籠子裡。在鳥籠上方,還有一排鹦鹉被懸挂着,遠看似乎像在飛翔,但它們的翅膀合攏,喪失自由,飛翔隻是一種觀者的一種想象。

楊雨軒選擇了虎皮鹦鹉為創作對象,是因為它們非常常見,這種自19世紀以來一直被人類圈養的鳥類,健康狀況令人擔憂。

除了“重複”所營造的緊張感,對動物權益的深切關注,也展現在她對顔色的使用上。黑色與明黃色的鮮明對比,類似于警示牌的顔色搭配,營造出一種警示效果。色彩飽和度的變化也暗示着動物們的絕望——即使逃出了籠子,它們仍然沒有生機。

用藝術,觀照現實 ∣ 蘇州海歸子女學校G11藝術展
用藝術,觀照現實 ∣ 蘇州海歸子女學校G11藝術展

Tara Donovan曾說,自己的作品并不是要模仿大自然,而是要模仿自然存在與生長的方式。

其實,所有的藝術作品都是一種對世界的觀察和評論。

在這些海歸11年級的學生作品中,藝術的“外在形式”及“内在意義”都得到了出色的展現。

正如Mr. Whiteman所說:

“學生們在概念和工藝的重要性上表現出了深刻的了解,我感到無比自豪。我很期待這些才華橫溢的學生接下來的作品。”

這“接下來的作品”大概就是明年的DP視覺藝術展。

Mr. Whiteman也在對學生們表示贊賞之餘,為我們大緻介紹了這個衆所期待的展覽。

G11視覺藝術的學生在“重複”單元中表現出了極大的活力和韌勁。第一個單元對于學生藝術實踐中的概念發展至關重要,并為在IB DP最後一年的展覽創造出具有凝聚力與技術水準的作品奠定了基礎,屆時,學生們将精心策劃,以一種有趣和吸引人的方式,向整個社群展出自己最好的作品。作品的評估将基于四個具體标準:規劃和構思、概念能力、創作和探索、藝術技巧。

除藝術作品之外,學生們還将完成一個“過程作品集”,記錄着大家作為藝術家的成長過程。學生們将精選材料,記錄他們的藝術創作實踐與發展過程。“過程作品集”展示了學生對藝術創作實踐、批判實踐和概念實踐的參與,其評估标準将包括:技能、技術和過程、調查、溝通、回顧、精煉、反思、展示及特定語言的應用等。

每一件作品都将附有藝術家陳述,學生将在陳述中解釋他們的創作過程,包括動機、靈感、目标和方法等,同時還涉及對媒介的選擇以及工具和技術的使用等方面。

用藝術,觀照現實 ∣ 蘇州海歸子女學校G11藝術展
用藝術,觀照現實 ∣ 蘇州海歸子女學校G11藝術展

如今,幾位年輕的藝術家們正在海歸慢慢成長,且讓我們懷抱期待,靜待花開。

飒美特始終将目光聚焦于未來教育。我們希望用美學的經緯去織就每一件校服,讓校服去承載、講述學校的文化理念,并且成為未來教育的一種立體表達方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