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新聞:劉先生,對于拜登政府邀請全球11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全球“民主峰會”一事,你怎麼看?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對于這件事情,我可以做幾個簡短的基本判斷——第一個基本判斷是,最近二十多年以來,由于美國對阿富汗與伊拉克推行西式民主的戰略,以失敗而告終,于是美國國内産生了一種反思美國外交戰略的思潮,也就是要放棄在全球推廣美國的意識形态與價值觀念,甚至是放棄美國的世界責任,不再做世界警察。到了特朗普執政時期,這種思潮一度達到了高峰,特朗普曾經公開宣布,美國将不再改變其它國家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态。那麼,這次所謂的全球“民主峰會”的召開,則意味着那個充滿意識形态與對抗性思維的美國重新又回來了,美國用西方意識形态與價值觀念來統治全世界的野心再度死灰複燃。
第二個基本判斷是,我們知道,在舊冷戰時期,意識形态、價值觀念與政治制度分歧曾經把整個人類撕裂成為了兩半,把地球分為了東西兩個半球。那麼,拜登政府召集這次所謂的全球“民主峰會”,則意味着具有鮮明意識形态特色的西方勢力又開始重新集結,那些沒有收到邀請的國家和地區則被美國打入到了另外一個陣營。我認為,拜登政府這種拉攏多數孤立少數的做法,有可能使得一些美國鷹派口中嚷嚷的所謂“對華新冷戰”,進一步擴大為全球性的“新冷戰”。我們要警惕過去那種“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分裂現象再度出現。
直新聞:對于美方邀請台灣參與全球“民主峰會”卻拒絕蔡英文本人親自出席僅僅允許核準台當局在美聯絡人蕭美琴與會一事,你又做何解讀?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我認為,拜登政府邀請台灣參與所謂的全球“民主峰會”,顯然一是要把中國的兩岸統“獨”問題給意識形态化。因為統獨台灣問題屬于中國的主權與内政問題,美國幹預起來名不正言不順,而一旦将台灣問題意識形态化,美國則可以打着所謂人權高于主權的幌子進行幹預;二是要把台灣問題給國際化,其目的則是要把台灣納入到西方意識形态陣營當中,并最終達到讓所有的西方陣營都來支援台灣的目的。
在我看來,拜登政府最終拒絕滿心歡喜想要在全球“民主峰會”上以所謂上司人身份露臉的蔡英文參加,而僅僅讓駐美代表蕭美琴等人代為出席,則不僅僅是為了顧及中國大陸的面子,降低這件事情的敏感度,更為關鍵性的是,這樣一種安排,符合美國企圖将台灣問題意識形态化的戰略大目标與大方向,假如讓蔡英文本人出席了,那勢必會引發中國大陸更大的反彈,導緻新的台海危機,并使得兩岸的主權問題與統“獨”問題再度浮上台面,進而沖淡了美國企圖将台灣問題意識形态化的真正目的。而這樣一種做法,實際上也就再度洩露了拜登政府在台海戰略上的真正目的與戰略底牌,即美國扶持蔡英文當局的真正目的并不是為了“台獨”,而是為了實作自己的意識形态戰略目标,不惜将台灣當成了意識形态新冷戰的橋頭堡。也就是說,“台獨”勢力與蔡英文當局都僅僅是服務于美國意識形态大戰略的工具。
直新聞:美國《外交政策》雜志對外透露,最近一個多月以來,拜登政府已經将所謂駐台美軍人數增加到了40人,幾乎是去年的兩倍。對此,你又怎麼看?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我認為,無論拜登政府派往台灣的軍人數量是多還是少,都是違反了中美建交三個聯合公報的,都應該受到譴責。但與此同時,我們還是有必要澄清一個概念,那就是什麼是“美軍駐台”。大家知道,美國駐紮在其他國家和地區,以及四十多年前的美軍駐台,都有這麼幾個共同的特點,一是雙方簽有正式的駐軍協定,二是駐紮人數非常龐大,至少是成團或成師建制的,三是在當地有自己單獨的軍事駐地,四是每天都要在軍事基地上升起美國的國旗與美軍的軍旗。隻有符合這麼幾個基本的要素,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美國對外駐軍。
然而,就算是《外交政策》雜志對外披露的情況是真實,拜登政府将派往台灣的軍人數量從早前的二十多個增加到了四十多個,那也遠遠不符合“美軍駐台”的基本要件。這40來個無法形成建制的軍人像撒胡椒面一樣撒往了台軍在各地的軍營,它充其量隻能算是美軍在悄悄地“助台”而不是“駐台”,也就是在偷偷摸摸地幫助台軍搞一些日常訓練。也就是說,“美軍駐台”與“美軍助台”兩者之間是有本質性差別的,前者是違反了中國的《反分裂國家法》的,是會引起戰争的,後者隻能算是不守規矩的挑釁。當然我們也要看到,繼不久前白宮官員主動向《華爾街日報》透露台灣存在美國軍人這一消息之後,美國《外交政策》雜志再次對外透露,美軍近來又增派了人手,這顯然是拜登政府正在故意“打台灣牌”與“打反華牌”。而在我看來,拜登政府“打台灣牌”與“打反華牌”的主要目的,還不是為了刺激中國大陸,而是出于美國國内政治鬥争的需要。因為在倉促撤出阿富汗招至輿論一片撻伐以及國内通脹高企導緻民怨沸騰的情況下,拜登政府要通過打這張牌來轉移國内的視線與吊動國内的民族主義情緒。否則,在即将到來的中期選舉與幾年後的總統大選中,拜登與民主黨的選情就要涼涼了。
作者丨劉和平,深圳衛視《直播港澳台》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