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此地山奇水秀,景點衆多,有一處在東北淪陷期間竟不對日僞開放

作者:遲遊仙境

遼甯省朝陽市朝陽縣,位于朝陽市中部,大淩河中上遊。朝陽縣始置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僞康德七年(1940年),朝陽縣改稱吐默特右旗,日本投降後改回朝陽縣。朝陽縣地形多樣,既有連綿起伏的中低山,又有溝壑縱橫的丘陵和小面積沖積平原。山區中多有崖陡谷深、奇峰怪石之處,成為獨具特色的景區。主要有劈山溝、槐樹洞、千佛洞以及日本侵占中國東北十四年都沒能進入的清風嶺。

劈山溝。位于朝陽縣古山子鎮境内,距縣城約50千米,屬于努魯兒虎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面積約20平方千米。劈山溝因溝口形如“劈山”而得名,景區内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古木參天;山花野草,随處可見;小溪瀑布,别有情趣;奇峰巨石,千姿百态。而這一切構成了一幅天然畫卷。劈山溝景區主要景點有塔山、猴山、煙筒山、南山一劍、北險峰、劈山一線天、金雞報曉、神龜迎客、蜈蚣問路、詩書滿架、化外道士、金剛勇士、八戒石、蛤蟆石、馬牙石、鷹石、人面石、仙人石、卧石聽泉、情山夢水、醉眼溪山、鬼斧神工、杏花泉、鼓韻灣、響水、三疊泉、飛龍瀑布、濺玉潭、古甯寺等。其中,響水是小溪從山縫中流出,發出隆隆的響聲,據說不同的遊客,不同的心境在這裡聽到的響聲也是不同的。

槐樹洞。位于朝陽縣南雙廟鎮曹家村,距縣城約20千米。槐樹洞上依懸崖峭壁,下臨茂林清泉,因洞前有槐樹數株,遂名槐樹洞。洞頂有止水塔,始建于遼代,據說目前全國僅有11座,東北僅此一座,極其珍貴。 塔為石闆疊築,八角形,空心,三層塔檐,存高二點六米;洞下有泉,稱為“神龍聖水”,泉水逐級流入三池,池中建有觀音塑像。此處還建有湧泉寺,主要建築為釋迦牟尼佛殿、觀音殿、藥王殿和龍王殿。觀音殿門前900多歲的夫妻槐,松嶺山有900多歲的三棵古松,還有遼西唯一600多歲的毛丁香,以及數株300多歲的古槐。

千佛洞景區。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于朝陽縣南雙廟鎮山後村,距縣城約30千米。千佛洞景區林木繁茂,石奇岩怪,古洞深幽。由千佛洞、點将台、南海觀音朝北海、抗日英雄趙尚志影視基地組成。主要景點有歲月有痕、海枯石爛、通天洞、一線天、獅王争霸、蟒仙石、吻石、石床、夾闆石、石來運轉、柱角石窩、大腳印、水槽、日月石、官印石、千佛小溪、小橋流水、古滕芝徑、鼋神、八卦圖、天下第一大福、博物館、金雞石、蜈蚣石等。其中,千佛洞開發建造于遼朝聖宗耶律隆緒二十三年(公元1005年)。洞在高山之中,石帶束腰,洞口向南,面寬約有七十米,呈月牙形,有東、中、西三個洞。中為石佛殿,東是老爺殿,西為玉皇殿和菩薩殿兩層。石佛殿内供奉着大小石佛995尊,這些石佛千奇百怪,但多已損壞。

清風嶺風景區。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于朝陽縣清風嶺鎮境内,距縣城約54千米。清風嶺原名石明信溝、老鑿溝。2002年在申報省級自然保護區時改名“清風嶺”。景區内有近百個石峰連綿重疊,被稱為“綠色迷宮”。山泉掩映于樹木之中,飛瀑懸挂在山壁之上,頗具九寨溝之意境,張家界之神韻。主要景點有悟空捉獅怪、三疊彩泉、聽雨軒、劈山柏、八戒神遊、金蟾望日、滴水觀音、飛來石、護國寺、馬仙廟、四楞子山、影視基地(中國地、趙家大院)等。此外還有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建設的兵工廠一處,主要生産高射炮。

清風嶺不僅是一處景區,還曾是一座英雄的山。“九·一八”事變後,王文福(外号王老鑿)在這裡組織家鄉人民抗日,堅持鬥争14年,使這塊土地真正成為日本人從未占領過的“中國地”。電視劇《中國地》中的趙老嘎原型就是王文福。王文福是個目不識丁的農民,有兄弟四人,他是長門長子。由于他性情暴烈,辦事“死鑿”,人送綽号“王老鑿”。此人中等個子,腰間經常挎着一支帶木殼的手槍。“九一八”後,已經58歲的王老鑿帶領本家人在青風嶺(石明信溝),采取一種特殊形式進行反滿抗日。他們閉山自守,安土不出,從不主動出擊日僞軍警,但堅決拒絕日僞的反動統治。日僞軍警前來讨伐時,王老鑿就率衆在四楞子山上跟日本侵略軍對峙。在山後石崖下的天然石洞,貯存米面和水,以備長期堅守。可惜的是,抗日戰争勝利後不久,王老鑿投奔了國民黨,逃到錦州,被國民黨封為騎兵師長。錦州解放後,王老鑿在街上被認出,市警察局逮捕了他,于1951年死于朝陽監獄。

朝陽縣旅遊景區景點還有盤龍山景區、玉清宮、天慶寺、青峰塔、雙塔寺雙塔、袁台子墓等。

此地山奇水秀,景點衆多,有一處在東北淪陷期間竟不對日僞開放
此地山奇水秀,景點衆多,有一處在東北淪陷期間竟不對日僞開放
此地山奇水秀,景點衆多,有一處在東北淪陷期間竟不對日僞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