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老鐵路開通在即,建設者回味在“水豆腐”裡打隧道的日子

作者:光明網

中新網玉溪11月25日電 題:中老鐵路開通在即,建設者回味在“水豆腐”裡打隧道的日子

記者 缪超

中老鐵路即将在今年12月通車,記者近日再次探訪中老鐵路中國段玉磨鐵路新平隧道,這個隧道曾是Ⅰ級高風險隧道、中老鐵路的“卡脖子”工程,它被建設者稱為在“水豆腐”裡打出的隧道。

如今,新平隧道已鋪設好鐵軌完成建設,靜靜等待中老鐵路的通車運作。屆時,時速160公裡的動車通過約15公裡長的新平隧道僅需6分鐘。但為了這6分鐘,建設者與湧水、突泥、湧砂、溜坍等地質災害頑強博弈了1500多個日夜。

“就像在‘水豆腐’裡打洞”

新平隧道位于雲南省玉溪市新平縣的崇山峻嶺間,下穿磨盤山,隧道全長14.835公裡,共穿越6條斷層破碎帶,是以包括湧水、突泥、湧砂、大變形等不良地質災害頻發。

中老鐵路開通在即,建設者回味在“水豆腐”裡打隧道的日子

圖為新平隧道建設時發生突泥将施工裝置沖出數十米遠(資料圖)。 中鐵隧道局玉磨鐵路項目部供圖

記者曾于2018年10月探訪正在建設中的新平隧道,距地表350多米的隧道内悶熱潮濕,洞壁上插滿了細管,黃色砂漿從管中湧出,落在地上堆成厚厚一層。當時,記者抓起地上的一團細砂,用手一攥,指縫中便滲出水來,手指一撮,細砂全成了粉末。

“隧道施工怕軟不怕硬。”中鐵隧道局玉磨鐵路項目二分部經理周坤朋告訴記者,“泥砂含水量最高達28%,這麼描述覺得太抽象?打個比方,在這樣的地質條件下挖掘隧道,就像在‘水豆腐’裡打洞。”

在“水豆腐”裡打洞是什麼樣子?從新平隧道發生的幾次突泥、湧砂可以窺探究竟:

2017年1月21日,3号橫洞架子隊長苟博組織人員進行超前支護。突然,拱頂右側滲水量不斷增大并且變得渾濁。直覺告訴苟博危險即将來臨。他迅速組織作業人員和機械裝置快速撤離。10分鐘後,掌子面出現掉塊,随着“轟隆隆……”的聲響,4000多方泥沙噴湧而出。

中老鐵路開通在即,建設者回味在“水豆腐”裡打隧道的日子

圖為作業人員冒着“傾盆大雨”作業(資料圖)。 中鐵隧道局玉磨鐵路項目部供圖

2017年3月7日,在二号橫洞值班的黃文華發現掌子面右側湧出少量黑色泥夾小石塊,經驗告訴他險情來臨,扯開嗓門大吼,“危險,全體撤離!”不到一刻鐘時間,突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了出來。留在後面觀察的黃文華,還沒等他反應過來,就被湧泥沖出30多米遠。黃文華拼盡最後一絲力氣,爬到洞口。焦急等候在洞外的工友們與“泥人”黃文華相擁而泣。

2017年10月6日和7日,三号橫洞内突泥再次分别湧出。2天後相對平穩,中鐵隧道局玉磨鐵路3标項目經理李平和二分部經理周坤朋攀附着高壓風水管,一點點挪進3号橫洞。現場一片狼藉:泥沙湧進輔助坑道130多米,埋深達1米多厚,施工台架連同120多噸重的二砌台車被泥沙沖出幾十米遠。

除突泥湧沙之外,新平隧道每天的湧水量均保持在2萬立方米以上,作業人員每天冒着“傾盆大雨”作業,甚至在已經成河的隧道内劃着橡皮艇作業,掌子面頂部不時還會有小石塊掉落,危險不言而喻……

中老鐵路開通在即,建設者回味在“水豆腐”裡打隧道的日子

圖為發生湧水後,隧道成了一條河(資料圖)。 中鐵隧道局玉磨鐵路項目部供圖

中鐵隧道局玉磨鐵路項目經理李平扳着手指頭細細數道:新平隧道施工以來,累計發生41次湧突,湧突量6.7萬餘立方米,417次溜坍,溜坍量5.7萬餘立方米,變形長度達到2150米,累計産生12萬多方的洞内泥石流,相當于一座每層4000平米的30層高大樓的體量,隧道最大沉降量達1000毫米,最大收斂680毫米……

一組組冰冷的資料是對新平隧道穿越6條斷層破碎帶的無聲注解。但記者清楚記得,當時,李平平靜而又笃定地說,“不管前路有多艱險,我們就是要跨越這一座座雄關漫道!”

“創新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時隔三年,記者懷揣期待重回磨盤山下,筆直的鐵軌已經鋪進了新平隧道之内,由鋼筋水泥構築的隧道壁堅固而又光滑。在靜靜等待中老鐵路通車之際,建設者們向記者訴說起他們是如何在“水豆腐”裡打通新平隧道。

中老鐵路開通在即,建設者回味在“水豆腐”裡打隧道的日子

圖為新平隧道建設時的場景(資料圖)。 缪超 攝

“複雜軟岩地質的施工沒有規律可循,颠覆了很多隧道工程人一輩子的傳統經驗,也改變了我12年鐵路施工的認知。”周坤朋指着新平隧道設計圖告訴記者,“面對軟弱地質段的溜坍、圍岩大變形及安全風險,不論從技術上還是管理上,創新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項目部通過對比分析,創造性地采用三台階預留核心土帶仰拱一次開挖工法,有效控制持續變形的問題。後來,三台階帶仰拱一次開挖工法在玉磨三标全線隧道施工中推廣,取得顯著效果,為鐵路隧道安全施工提供了寶貴經驗。

前進,突湧,倒退,清理,再前進……在與複雜地質的博弈中,在新平隧道建設施工的4年時間裡,項目部結合複雜地質研發了全配套整體式移動棧橋、變截面模闆台車、鋼拱架定位器、注漿快速接頭等7項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這些專利成為提高施工效率的“利器”。

中老鐵路開通在即,建設者回味在“水豆腐”裡打隧道的日子

圖為新平隧道已經建成,靜靜等待中老鐵路通車。 缪超 攝

為了激勵大家的創新動力,項目部根據實際,以改進施工品質、降低耗能、提高效益和人員素質為目的,制定出群衆性的技術創作新目标、實施方案和保障措施,不但對技術含量高、施工難度大的項目進行科技攻關,還圍繞施工生産的适應性、可靠性、經濟性廣泛開展以“小發明、小創造、小革新、小設計、小建議”為主要内容的“五小”活動,充分挖掘蘊藏在廣大員工中的創造潛力。

2020年4月26日,經過建設者近4年的艱苦奮戰,中老鐵路重點控制性工程新平隧道貫通。這座隧道的安全按期貫通不僅為全線化解安全風險,也為後續橋梁架設、軌道鋪設創造條件,為中老鐵路全線按期建成通車提供保障。

“那4年裡,隻要是對施工有利的想法,我們就鼓勵大家大膽嘗試,勇敢挑戰。”如今,中鐵隧道局玉磨鐵路項目土木總工程師王慶建回憶新平隧道建設的全過程說,“創新是新平隧道的第一生産力,但相較于産品的創新,更重要的是激發大家創新的意識和創新的精神。”(完)

來源: 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