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四名經驗豐富的專業地質人員,為何沒能走出大山?

作者:文彙網

斜貫雲南省中部500多公裡、平均海拔2000多米的哀牢山,因4名專業地質人員的遇難,籠上了一層哀傷。

4人中,年齡最大的32歲,最小的25歲。他們供職的中國地質調查局昆明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是一支精銳的地質調查隊伍。此前,他們均曾服役于武警黃金部隊。

從11月13日上午9時進山,到11月22日上午8時32分最後一名失聯者的遺體被找到,一周多的時間裡,一場舉國關注的救援,沒能等來生命的奇迹。

相關回顧

痛心!中國地質調查局4名哀牢山失聯隊員均已遇難!

4名地質人員深山失聯超一周,更多細節公布→

4名遇難地質人員是如何找到的?他們為什麼進山?更多細節——

4名遇難者原本計劃進山作業一天。

他們都是具有一定專業能力的地質人員,

為何卻迷失大山?

四名經驗豐富的專業地質人員,為何沒能走出大山?

遠眺哀牢山

01 搜救一周發現遺體

人們是在事發後才得知他們的姓名:楊敏、張金榜、張喻、劉宇。4人中年齡最大的32歲,最小的25歲。

11月13日上午9時許,他們從普洱市鎮沅縣者東鎮樟盆村逸樟盆小組倉房梁子出發,徒步深入哀牢山,目的地是位于玉溪市新平縣地界的6134号國家連續清查樣地(當地人稱“鍋底塘老虎岩”)。

哀牢山位于雲南省中部,是雲貴高原和橫斷山脈的分界線,也是全國最大的原始常綠闊葉林區,森林覆寫率85.1%,最高海拔3156.9米。4人進入的哀牢山自然保護區,山形陡峭、樹木茂密、溝壑縱橫,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地理環境十分複雜。

四名經驗豐富的專業地質人員,為何沒能走出大山?

人民視覺/圖

按計劃,2名接送車司機在山外等候,4名地調隊員将在山上居住一晚,于14日下山。

出發時,4人攜帶了羅盤、工兵鏟、鐵鍬、一次性雨衣、一天半的幹糧、一礦泉水瓶汽油等物品。汽油是司機特意從備用油桶倒出來讓他們帶着的,可用于野外生火取暖、防範野獸,還能稀釋油漆。

此外,每人還攜帶了一台RTK裝置。RTK是一種精度達到厘米級的野外測量方法,打開RTK按鈕,後方就能根據衛星系統傳回的資料,鎖定隊員的實時位置。

當日12時59分,與司機電話聯系之後,4人的電話一直處于關機狀态。他們也從未打開過RTK裝置,救援人員始終無法确定他們的方位。

15日19時28分,鎮沅縣政府辦總值班室接到報告,迅速成立“11·15”失聯人員救援指揮部,集結多方救援力量,開展地毯式搜救。

16日,搜救隊發現失聯人員的露營痕迹和部分随身用品。之後幾天,搜救工作繼續進行,但未發現失聯人員。

19日中午,極目新聞記者在樟盆村看到,進村道路已被管制。村民們介紹,哀牢山山高林密,山裡有許多毒蛇,還有黑熊、野豬等野獸,即便是當地村民,也很少進入哀牢山深處。

20日,搜救人員對失聯人員的簡易宿營窩棚下遊方向進行地毯式搜尋,發現失聯人員的雨衣碎片和疑似失聯人員排洩物。

21日18時33分,搜救指揮部接到搜救人員報告,在哀牢山新平縣水塘鎮發現3名失聯人員,均無生命體征。此地位于6134号清查樣地東南方向,直線距離僅1.85公裡。

22日上午8時32分,第4名失聯人員遺體被找到。

22日下午,中國地質調查局官網變為灰色,沉痛哀悼遇難的4名野外地質調查人員。

四名經驗豐富的專業地質人員,為何沒能走出大山?

02 救援行動難在哪裡

據統計,随着多方救援力量不斷集結,截至22日12時,此次哀牢山搜救工作,累計投入搜救人員4679人次、車輛196輛(專業車輛35輛)、直升機10架次、翼龍Ⅱ型無人機3架次(建立空中通信基站)。

除了直升機空投物資,當地還組織了數百名村民,為救援隊運送物資。由于山勢陡峭、地形複雜,村民們徒步到最近的補給點需要約3個小時,到最遠的營地則要5個多小時。

投入這麼多人力、物力,為什麼搜尋了整整一周才發現遇難者?搜救工作遭遇了哪些困難?

四名經驗豐富的專業地質人員,為何沒能走出大山?

救援人員進山搜救

記者了解到,4名地質人員的失聯地點,位于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域,山高林密,溝壑縱橫,地形極其複雜,屬于無人區。搜救人員需要從海拔1700多米的山腳出發,翻越海拔2800多米的多座高山,搜救工作面臨重重困難。

普洱市森林消防支隊政委劉東君介紹,林區内郁閉度高達94%,連專業的衛星電話都很難打出去。

“哀牢山地形等各方面情況比想象的要複雜得多,比我們之前參與的救援行動也要複雜得多。”雲南省戶外運動協會副會長胡文琨說。此次哀牢山救援行動的規模十分龐大,可以算是世界級的。

一位從事山地救援工作17年的專業人士分析,除了存在地形複雜、天氣多變等困難,哀牢山搜救還面臨着山林通訊不佳、搜救人員體力消耗快等問題。“此次搜救出動了直升機和大量人員。但搜救過程中,空中和地面可能出現聯系困難,兩支搜救隊之間也可能聯系不上,導緻出現搜尋盲區。另外,山地搜救時體力消耗很大,為了讓搜救隊員保持注意力集中,我們通常采取4小時輪班制,但從公開報道來看,哀牢山搜救人員是幾天幾夜連續作戰,這對他們是巨大的考驗。”該人士說。

03 他們為何被困大山

4名專業地質人員,為何沒能走出大山?這成為衆多網友的疑問。

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鎮沅管護局局長王鴻東分析,14日至16日,當地持續降雨,氣溫下降且大霧彌漫,能見度很低,可能導緻4名地質人員判斷方位失誤。另外,該片區本就是哀牢山地形地貌最為複雜的區域,即使是巡護人員,在平時走得少的地方也可能出現短時間迷路現象,失聯人員一旦迷失方向,就很難走出去。複雜的地形還可能導緻受傷情況的出現。

普洱市消防救援支隊副支隊長馬俊接受采訪時表示,一旦在原始森林裡迷路,要注意三個方面:

一是盡量在高處或者空曠的地方,用顔色明顯的衣物或者生火發出求救信号;

二是為確定自己被施救者找到,盡量不要随意走動,即使離開也要通過砍樹等方式留下辨別;

三是原始森林最大的危險來自于失溫,如果身體核心溫度低于35℃,就意味着已經重度失溫,人會顫抖甚至出現幻覺,非常危險。是以,應該最大限度保持體力和體溫。

四名經驗豐富的專業地質人員,為何沒能走出大山?

哀牢山山陡林密

近幾天,記者在哀牢山附近村莊實地采訪感受到,目前山上白天氣溫20℃左右,晚上隻有7℃-8℃。“我們這裡一天相當于過四季,早晚溫度低,中午又很熱。”一位村民對記者說。

據雲南當地媒體報道,雲南省地質專家王宇分析認為,哀牢山中氣溫明顯低于山下,加上下雨,4名地質隊員迷路後,産生了失溫狀況。而且他們沒有向導,加上雨具、帳篷、幹糧、飲水攜帶不足,雨披也不足以抵擋寒冷,在尋路、失溫的情況下遭遇了不測。

至于他們的RTK裝置為何一直沒有打開,王宇推斷,如果此消息屬實,裝置沒電或者沒有信号的可能性比較大。

上文中的救援專業人士提醒,在平時的搜救中,他時常遇到經驗不足的驢友被困山中。但從此次事故看來,即便是專業人士,也可能在山中遭遇不測。

來源丨楚天都市報、湖北緊急救援等

編輯丨Jocelyn

四名經驗豐富的專業地質人員,為何沒能走出大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