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一點文言文:齊威王召即墨大夫

作者:偵探嗨森伯

齊威王召即墨大夫,語(yù)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毀言日至。然吾使人視即墨,田野辟(pì),人民給(jǐ),官無事,東方以甯;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萬家。

召阿大夫,語之曰:“自子守阿,譽言日至。吾使人視阿,田野不辟,人民貧餒(něi)。昔日趙攻鄄(juàn),子不救;衛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譽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嘗譽者。于是群臣聳懼,莫敢飾詐,務盡其情。齊國大治,強于天下。

—— 選自《資治通鑒 · 周記一》

召:這裡指上級召見下級(詢問事務)。即墨大夫:管理即墨這個地方的官員。下邊的阿大夫,即管理阿地的官員。日至 每天都有。這句話意思是,每天都有人來說你壞話。田野辟,人民給:農田得到開墾,人民生活富足。事吾左右:事,這裡是賄賂的意思;左右,指代王身邊的近臣或寵臣。厚币:豐厚的錢物。烹:古代的一種酷刑。務盡其情:如實報告事務的詳盡情況。務,事務;盡,全部,完全。

1 《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是北宋時期編撰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錄上起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公元959年(五代周世宗顯德六年),共1362年的中國曆史,全書294卷。

所謂編年體通史,是中國古代史書的一種體裁。編年,即按照年代次序來記載曆史事件;通史,即記錄的曆史事件跨越多個朝代。

《資治通鑒》由宋代曆史學家、政治家和文學家司馬光主持編撰,曆時十九年才完成。《資治通鑒》是一部古典名著,擁有極高的史學價值,同時因叙事生動、文字洗練而擁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司馬光編撰《資治通鑒》,成就突出,後人将他與漢代的大史學家、文學家,《史記》的作者司馬遷相提并論。

讀一點文言文:齊威王召即墨大夫

清宮殿藏畫本司馬光畫像

2 齊威王

齊威王是戰國初期齊國的國君,因勵精圖治,任用賢能人才而使齊國成為當時的強國之一。與齊威王有關的曆史故事很多,比如“一鳴驚人”:

據說齊威王登上王位後,整天隻知道飲酒作樂,不理國政。齊國有一個能言善辯的聰明人叫淳于髡,有一次他去拜訪齊威王,說了一個謎語讓齊威王猜:“我國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齊威王非常聰明,一下子就聽出來淳于髡在嘲諷他,于是回答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那以後,齊威王振作起來,任用賢明,處罰貪官(如本文所講事件),之後齊國果然強盛起來。

3 姜齊和田齊

周武王伐纣建周以後,封功臣姜尚為齊國諸侯,是為齊太公(參考《姜太公趕路》)。齊國至戰國初年,國内的田氏貴族勢力強大,最終奪取了齊國的國君之位。後人把姜尚後人統治的齊稱為姜齊,而把田氏統治的齊國稱為田齊。曆史中所講“春秋五霸”的齊桓公,是姜齊的國君,而“戰國七雄”之一的齊是田齊。

4 本文涉及的四個地名:即墨、阿、鄄、薛陵

齊國管轄的三個地方,在今天山東省境内。今天山東省有即墨區(屬青島市),東阿縣(屬聊城市),鄄城縣(屬菏澤市)三個行政區域,保留了戰國時期的名稱。薛陵,據說是春秋時薛國的遺址,當時屬于齊國。

語 在文言文中是多音字。讀(yù):告訴(某人),對(某人說)。讀(yǔ):1、交談,談論。如“食不語,寝不言”。2、話語,言論,語句。如“語不驚人死不休”(杜甫詩)。

毀、譽 毀、譽是一對反義詞。毀:诋毀,诽謗,說他人壞話;譽:稱贊,贊美。成語有:毀譽參半。

辟 這是個多音字。本文中讀(pì):打開,引申為開拓,開辟。成語有“開天辟地”。在文言文中,辟的另有一個常用讀音(bì),有很多意思,我們遇到的時候再講。

貧餒 貧:貧窮;餒(něi):饑餓。“貧餒”與“富足”相對。

厚 本義是“薄”的反義詞,在文言文中常常用來表示多、重、深、大、濃厚等含義。如“水積不厚”,就是水積得不夠深的意思。今天圍棋術語有“厚勢”,可以了解為雄厚。

治 治理,管理。古代稱國家治理得好,太平無事為“治”,是“亂”的反義詞。這個意義是從“治理”引申出來的。本文中即指後一個意思。

嘗 注意不是“常”,意為“曾經”。這是文言文中特有的意義,今天,這個意思還保留在“未嘗”、“何嘗”等詞語裡。單獨用,沒有“曾經”的意思了。

讀一點文言文:齊威王召即墨大夫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司馬光《資治通鑒》殘稿(局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