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順治二年八月,南明唐王及其手下的活動

作者:通相圃生

庚辰,禮科給事中梁維本奏稱六科職掌未明,諸臣不無瞻顧,請敕下吏科察照會典,将六垣職掌詳列奏明,使官吏中緘默徇私者,難逃考功之法。允行此議。

戶科給事中杜立德奏言治平之道有三,一曰敬天,凡開誠布公,懋德敦行,皆敬天之事也。一曰法古,凡建學明倫,維風善俗,皆法古之事也。一曰夫妻,凡親賢納谏,尚德緩刑,皆夫妻之事也。旨批:所奏有裨治理,知道了。

辛巳,免霸、順義等八州縣本年被水稅糧。

因禮部之請,清廷準許文官在京四品以上,在外三品以上,武官二品以上,俱著送一子入國子監讀書。

壬午,清兵攻克松江。此前原明朝兵部右侍郎兩廣總督沈猶龍,偕中書舍人李待問、羅源知縣章簡等募壯士數千人守城。吳淞總兵吳志葵亦自海入江,結水寨于泖湖,總兵黃蜚擁千艘自無錫至,沈猶龍聯絡二帥,而明故參将侯承祖守金山衛,遙相應援。及清兵克嘉定,進取松江,吳志葵、黃蜚敗于春申浦,城遂被圍,至是城破,沈猶龍出走,中矢死。李待問守東門,章簡守南門,城破,俱被殺。清兵遂攻金山,侯承祖與子世祿猶固守。城破,侯承祖巷戰被獲,清人勸他投降,回答說:“吾家食祿二百八十年,今日不當以死報國邪?”遂被殺。侯世祿中四十箭,亦被獲不屈而死。

癸未,靖遠大将軍和碩英親王阿濟格率軍回到盧溝橋,攝政王多爾衮派人谕示:因爾等有罪,應議處,故不遣人迎接。爾等可至午門會齊後,即各歸家。阿濟格率諸王貝勒貝子固山額真等遵谕各自歸家。

乙酉,南明唐王議防守清兵之事,以鄭芝豹為前軍左都督,奉守仙霞關外,命總兵黃蜚屯守太湖,以聯絡三吳。又準備于明春進兵,一路出浙東,一路出江右。

丁亥,清廷遣大學士李建泰祭先師孔子。

己醜,和碩英親王阿濟格率出征諸王、貝勒、貝子、大臣,及降清的南明甯南侯左夢庚等,陛見順治帝。行禮畢,賜宴于午門内。又賜智順王尚可喜、平西王吳三桂繡朝衣馬匹等,其餘從征外藩王、台吉、将佐亦各賜予金帛等物。

原明朝總兵高進忠此前已向清投降,此時上奏要求授官及給糧饷等,明廷回答:“诏書一至,即應薙發來歸,為何竊據島中,求加職銜,要索俸饷,殊非歸順之體。”

庚寅,南明唐王命總兵黃斌卿前往鎮守舟山。

癸巳,免直隸真定、順德、廣平、大名四府本年水災稅糧。

清廷平息原明朝之臣中的黨争。此前,給事中許作梅、莊憲祖、杜立德、禦史王守履、桑芸、李森先、羅國士、鄧應槐、吳達等,交章劾奏弘文院大學士馮铨,原系故明閹宦魏忠賢黨羽,曾向大同總兵姜瓖索銀三萬兩,向江禹緒索金一百兩,其子馮源淮又設肴馔于弘文院,宴請并賄賂禮部侍郎孫之獬,遂收為伊标中軍。又禮部侍郎李若琳,亦系馮铨黨羽,其人庸懦無行,俱宜罷黜究治。請将馮铨父子肆諸市朝。命刑部鞫問無實,告發各官皆要反坐。攝政王傳集大學士等及刑部各官,逐一鞫問,所劾馮铨、孫子獬、李若琳各款俱無實迹。因馮铨自投誠後,薙發勤職,孫之獬于衆人未薙發之先,即行薙發,家屬皆改穿滿裝,李若琳亦先薙發,故衆人結黨陷害之。攝政王谕示:“故明諸臣,各立黨羽,連章陳奏,陷害忠良,釀成禍患,以緻明亡。今爾科道各官,如何仍蹈故明陋習,陷害無辜。”給事中龔鼎孳對曰:“馮铨乃黨附魏忠賢作惡之人。”馮铨曰:“魏忠賢作惡,故爾正法。前此铨即具疏告歸鄉裡,如铨果系魏黨,何為不行誅戮治罪?流賊李自成竊取神器,鼎孳何反順陷害君父之李賊,竟為北城禦史。”攝政王問:“此言實否。”鼎孳曰:“實。豈鼎孳一人,何人不曾歸順,魏徵亦曾歸順唐太宗。”攝政王笑曰:“人果自立忠貞,然後可以責人。己身不正,何以責人?鼎孳自比魏徵,以李賊比唐太宗,殊為可恥。此等人何得侈口論人,但縮頸靜坐以免人言可也。此番姑從寬免爾等之罪,如再蹈故明陋羽,不加改悔,定不爾貸。”後數日,因李森先提出“請将馮铨父子肆諸市朝”之語過甚,令革其職。

戊戌,平西王吳三桂奏言:“臣原蒙恩準,以錦州、義州、甯遠、中後所安插臣衆,後内院将義州劃出,留以牧馬,将甯遠、錦州、中右、中後前屯、中前所給臣安插人民。又按丁給地五晌。查各所房屋已為灰燼,地土瘠窪,仰祈增給改撥。又臣所統将吏關門血戰,追剿慶都,均有微功,未蒙叙升,加與世襲。乞加恩典,用勸将來。”清廷令所司速議此事。

己亥,清廷遣侍衛阿晉、托克退、墨爾根等迎接定國大将軍和碩豫親王多铎班師。

庚子,清兵貝勒博洛率明降将李成棟、劉良佐等攻克江陰。明典史閻應元、陳明遇等拒守兩月餘,及松江破,吳志葵、黃蜚皆被執至江陰城下,令說城中人降。吳志葵說之,黃蜚不語,閻應元等屹不為動。清兵來益衆,四圍發大炮,城中死傷無數,猶自守。此後清兵從祥符寺後城入,衆猶巷戰,男婦投池井皆滿。陳明遇及諸生許用皆舉家自焚。閻應元赴水,被曳出,斬之。凡城守八十一日,城中死者九萬七千餘人,城外死者七萬五千餘人。清軍亦死傷七萬五千餘人,城破,清軍屠城三日,殺死無辜數十萬人。

乙巳,命大小衙門一應題奏本章,非經奉旨下部,不許擅以揭貼先行發抄。甚有原無本章,徑以私揭妄付郵遞以抄傳者,此類嚴行禁止。以往者姑不追論,後有故犯者,一經察明,定與處治。若有隐徇不舉者,亦一體察究。

丙午,派尚書覺羅郎球祭曆代帝王。

梅勒章京屯泰報告在江西俘獲原明朝鐘祥王人等,清廷指令:故明諸王,無論大小,俱著赴京朝見。

丁未,因和碩英親王阿濟格出師索賄,攝政王命将其降為郡王,罰銀五千兩,固山額真譚泰削除公爵,降為昂邦章京,解固山額真任,令贖身,鳌拜罰銀一百兩,此次出征功績,則不許議叙。

是月,南明唐王以原明輔臣黃景昉、尚書呂大器及故漕運總督路振飛、禮部侍郎朱繼祚、工部侍郎曾櫻俱為大學士。唐王所置閣臣至多,前後近三十人,但不讓他們票旨,唐王皆親為之。時鄭芝龍為政,議簡戰守兵,自仙霞關外,宜守者一百七十處,計需守兵十萬,戰鬥之兵亦需十萬。閩、浙、兩粵之饷不足支其半,乃請預借次年之稅,又令臣下捐俸,勸紳士輸助,征收府縣銀谷尚未解送者,官吏督迫,群眾為之騷然。

是月,原明靖江王李亨嘉,世居桂林,聞南京破,招集諸蠻起兵,自稱監國。時廣西巡撫瞿式耜甫抵梧州,李亨嘉召之,不往,而檄思恩參将陳邦傳助防,止蠻兵勿應。李亨嘉至梧,劫式耜,幽之桂林,遣人取其敕印。起初,瞿式耜議立桂王常瀛子,聞唐王監國,以為倫序不當立,不奉表勸進。至是為李亨嘉所囚,遂遣使賀唐王,同時乞援。而李亨嘉為兩廣總督丁魁楚所攻,不得不釋放瞿式耜。瞿式耜遂與中軍官焦琏召陳邦傳,共執朱亨嘉,械送福州唐王,廢為庶人,不久殺之。唐王封丁魁楚為平粵伯,留鎮兩廣,擢升瞿式耜為兵部右侍郎,召入閩協理戎政,以晏日曙代撫廣西。瞿式耜不入閩,退居廣東。

是月,原明朝巡撫楊文骢敗于京口,遂走蘇州。清遣使招降,楊文骢襲殺招撫使,遂走處州。唐王在鎮江時,與楊文骢交好,至是楊文骢遣使奉表稱賀,鄭鴻逵又數薦之,唐王乃授楊文骢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禦史,提督軍務,令其收複南京。而是時馬士英擁兵渡江,欲谒見魯王,魯王諸臣力拒之,馬士英乃投奔總兵方國安,謀取杭州。

是月,大順軍餘部在湖廣一帶,清廷多次派人招降,除李過、高一功部外,有二十多萬大順軍降清,但要求不剃發、發糧饷。李過、高一功部駐荊州、當陽間,對清廷的招撫,提出封爵及駐軍湖南的要求。洪承疇奏報稱,已順者見糧饷匮乏而觀望,未順者則歸服未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