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三大才子之首楊慎,被流放了三十多年,六次大赦,均未被赦免

作者:多巴小寶

明朝三大才子之首楊慎,被流放了三十多年,六次大赦,均未被赦免

明朝三大才子之首楊慎,被流放了三十多年,六次大赦,均未被赦免

圖檔取自網絡

楊慎這個人很有意思,明明身為明朝三才子之首,後世名氣卻不如後兩位——徐渭,解缙。明明是一介書生,解決問題卻總想着殺人。那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我們現在看他的一生,也許可以讓自己的人生道路得到一些啟發。

楊慎的父親很厲害,是當時的首輔楊廷和,且他爹這個首輔不僅資格夠老,辦事能力還很強,在朝中威望很高。而且,他爹讀書天分之高,直接創下了明朝年紀最小的舉人記錄,以十二歲的年紀成功成為了四川省一名光榮的舉人。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楊慎從小就熟讀四書五經,而且在詩詞歌賦方面有不低的造詣。他的名氣也在詩詞的傳播下,一天一天地大了起來,大到什麼程度呢?他當時考殿試時人人都覺得他一定會是當科狀元,當然因為他爹的緣故,總有一些洩題作弊的聲音出現。但更多的人則是無條件的相信——以楊慎的才氣拿當今的狀元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這樣一個人,想必在朝堂上一定是順風順水吧?但是不然,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楊慎最終還是栽倒在了議禮事件上。

先簡單講一講議禮事件吧,在楊廷和執政時,之前的皇帝突然死了,并且沒有任何子嗣,于是在楊廷和的研究下,他們最終決定讓之後的嘉靖帝來繼承皇位(血緣夠近,年紀夠小容易控制),那既然要繼承皇位,那繼位後的父母還是原來的王爺王妃嗎?還是讓嘉靖當之前皇帝的兒子?如果要認爹,又如何區分生父和認得爹?這個禮儀問題讓無數的人頭疼了起來——表面看來這是一場認爹的戰争。實則這是一場關于皇帝與大臣之間權力的鬥争。這時如果誰服軟了,這之後必然會慢慢失勢。是以這時,絕不能退。

明朝三大才子之首楊慎,被流放了三十多年,六次大赦,均未被赦免

但就在鬥争到激烈時,楊廷和退了,主動要求退休了,這是令嘉靖皇帝,兒子楊慎萬萬沒有想到的。其實,大家都看得清局勢,讓别人不認自己的爹,終究不是一件占理的事。但楊慎不這樣認為,他覺得不對,并始終堅持讓皇帝改認爹,可他又無法反駁那怎麼辦呢?楊慎決定,打死反對派,是的,就是實體層面的打死。而且不光是要打死,還要坐實反對派奸邪小人的身份,怎麼坐實?在東順門把反對派打死,為什麼在東順門把人打死就能坐實奸邪小人的身份呢?這是因為在之前的東順門打死了幾個奸邪小人,皇帝特赦了打人的幾個人,慢慢的東順門變成了一個專門打奸邪小人的地方,關鍵是由于其正義性,在這打死人是不用負刑事責任的。是以楊慎決定把戰場定在這兒,計劃開始了,但楊慎忽略了件事,他打架真的是業餘的。那天,在衆目睽睽下楊慎差點從東順門沖進了皇宮,關鍵是,他居然連人家的毫毛都沒摸到。偷襲失敗後,反對派也提高了警惕,楊慎也再沒有成功。但即使是在明知理虧的情況下,楊慎依舊要堅持跟皇帝對着幹。且拉來了朝中的大部分大臣——畢竟這隻是個少年,經不起吓。楊慎當時心裡這樣想着。但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皇帝已經生氣了,後果很嚴重,參與本次議禮的全部打闆子(不讓他認親生父母的),但不知道為什麼這次的懲罰并沒有算上楊慎,但楊慎出于義氣,竟然帶頭于金水橋大哭,當然可能是幹嚎,這一舉動徹底惹怒了嘉靖帝,于是楊慎被捕,并且打了兩次闆子最後削職為民,流放雲南。

路途遙遠,楊慎本身又身負重傷(據說被打闆子打得昏了過去)隻能坐馬車了。但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倒黴的事還在後面。據說當時楊廷和在經濟蕭條時為了拯救經濟把一部分軍官削職為民了。這些人在楊家得勢時自然不敢動,甚至在楊廷和辭職回鄉後也不敢動,但就在楊慎被皇帝嫌棄,又身負重傷時,這群人認為報仇的時候到了。

史書上對這段曆史說得很輕松,楊慎小心防備,到流放地後自己散了。可事實會這麼簡單嗎?但事情就是這麼無奈,我們永遠不知道這位狀元郎到底經曆了什麼,又是如何應對的,但可以猜測的是,楊廷和應該秘密派人保下了兒子。但該吃的苦還是要吃。從此楊慎開始了三十多年的流放生活。

而也正是在流放期間,楊慎不僅創作了不少有名的古詩(最出名的莫過于那首滾滾長江東逝水了)還最早給昆明了别稱——春城。但由于與嘉靖帝的仇怨,六次大赦,楊慎均未被赦免,且在六十歲時(一般規定六十歲時可豁免)也并沒有得到赦免。

這就是楊慎,一個被生活調戲卻認真生活的人。

明朝三大才子之首楊慎,被流放了三十多年,六次大赦,均未被赦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