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燕王禅位給相邦,将800年燕國推向滅亡

作者:悠悠小典故
燕王禅位給相邦,将800年燕國推向滅亡

戰國時期燕國版圖

燕國的曆史超過了800年,在戰國七雄中,它的血統最為尊貴。秦國占據着西北,而燕國擁有廣闊的遼東。究竟是什麼讓兩個長期被邊緣化的國家最終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燕國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

公元前11世紀,周代商而立,周武王分封天下,弟弟少公封于燕地,這就是燕國。在史書中,燕國是一個神秘的存在,它血統純正、出身高貴,但700年來幾乎無人知曉,俨然一個世外桃源。

1、奇怪的變革

燕王禅位給相邦,将800年燕國推向滅亡

燕王哙

燕國的建立者召公以賢能而為世人稱道,直到第38任國君的時候,燕國突然發生了一件震驚天下的大事。作為召公的後裔,燕哙也是一個品行高尚的人。戰國中期,在各國完成變法之後,燕國也開始改革,各國無一例外都是加強王權。在王位世襲的上古時代,燕哙卻逆流而上,将王位拱手相讓。

彼時燕國的鄰居齊國富甲天下,有天下财富一半在齊國的說法,西方的趙國都比燕國強大,燕哙擔心他們遲早圖謀燕國,生死存亡的現實擺在他的面前。燕哙認為燕國雖不稱霸,但必須自強,自強就需要賢能之人。燕國相邦子之辦事果斷,官員們沒有不服氣的,可謂治國之大才。

燕王禅位給相邦,将800年燕國推向滅亡

燕國相邦子之

面對燕國的困境,燕哙做出了驚世駭俗的決定。在燕哙之前,堯舜禅讓是傳說,在燕哙之後兩千多年,再也沒有一個君王主動讓出王位,沒有人知道這個決定的後果。陰謀和天真并行,野心和理想同伴。

燕哙身邊的佞臣告訴他,堯舜信賢任能,禅讓給有賢能的人,是以成為上古的聖人,大王有聖人之德。燕哙聽後如雷貫耳,覺得很有道理,是以決定将國家交給相邦子之。子之當即表态願為燕國肝腦塗地,大臣們人高呼:聖人在世。這無疑是謀劃好的,可憐燕王哙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

燕哙不喜女色、不愛樂舞,退位之後的唯一愛好就是下地幹活,他以遠古聖賢為榜樣,竭力踐行自己的聖王之道。

燕王禅位給相邦,将800年燕國推向滅亡

燕王耕作

2、齊國的陰謀

王位禅讓最大的受害者是太子姬平,齊宣王派人來見姬平,同情他的境遇,并口頭表示對他的支援,姬平聯絡燕國将軍和貴族對抗新任的燕王子之。

燕王禅位給相邦,将800年燕國推向滅亡

太子姬平

姬平與子之的戰争持續了幾個月,子之最終殺死了反抗者,但燕國也一片混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躲在幕後操縱的黑手終于出現了,當煙火一片混亂的時候,齊國以匡扶正統的名義進行武裝幹涉。僅僅五十天時間,齊軍就占領了燕國都城,其人以解放者自居,燕人是以列隊相迎。

燕王禅位給相邦,将800年燕國推向滅亡

齊國軍隊

燕哙一手導演了這場改革大戲,但結局完全出乎意料,放棄世襲的王位,将國家交給賢能,燕哙的理想令人欽佩,但超越了時代。燕哙死了,孱弱的共和之花還沒有開放就枯萎了。權力是春藥,也是一把雙刃劍。子之沒有搶奪王位,似乎沒什麼大罪,但人民的憤怒需要發洩對象。子之被齊軍殺死,他不該貪戀權利。

燕王禅位給相邦,将800年燕國推向滅亡

子之

以解放者自居的齊人很快就露出了猙獰的一面,他們毀壞燕國的宗廟、掠奪燕國的财物、蹂躏燕國的人民,七百年來燕國第一次遭受大難。

3、複仇

燕王禅位給相邦,将800年燕國推向滅亡

燕昭王

醒悟過來的燕人開始反抗,兩年之後,齊軍不得不撤離燕國。公元前311年,燕哙庶出的兒子繼承了王位,這就是燕昭王。燕國又回到從前的軌道,在動蕩中長大的燕昭王恨死了齊國,他的人生就是複仇。

燕王禅位給相邦,将800年燕國推向滅亡

蘇秦

這時洛陽人蘇秦來到了燕國,蘇秦有大志,但四處碰壁,被家人嫌棄,落魄的蘇秦來到燕國尋找機會。

一個有國仇家恨,另一個有宏圖大志,兩人一拍即合,蘇秦的謀齊政策打動了燕昭王,燕昭王打動蘇秦的是知遇之恩,蘇秦自此開始了長達16年的間諜人生。16年裡,蘇秦往來列國、奔波勞頓,他一度擔任三國的相邦顯赫到了極緻,也曾九死一生,危險到了極緻,無論何種危險,他初心不改,隻為燕昭王的複仇大業。

彼時宋國與齊國相鄰,商業發達、富甲天下,齊國一直觊觎宋國,蘇秦步步為營,大魚即将上鈎。

有人告訴燕昭王,齊愍王厚待蘇秦,蘇秦之心早已歸齊。蘇秦不得不趕赴燕國,禀明心迹,蘇秦知道,這是最後的相見。

蘇秦十六年的經營終于瓜熟蒂落,大魚最終吞噬了魚餌,齊愍王以舉國之力滅亡了宋國,但齊軍也損失慘重,齊國滅亡宋國,打破了列國之間的平衡,齊愍王一時成為衆矢之的。齊國成了天下敵人。

燕王禅位給相邦,将800年燕國推向滅亡

蘇秦赴死

燕昭王等待28年的機會來臨了。公元前284年,燕國上将軍樂毅率領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齊愍王做夢也沒想到,長期以來,一直在身邊關心并幫助自己的人竟然是最危險的敵人。戰國時代騙子當道,惡棍橫行。而蘇秦完全是一個另類,他是間諜中的死間,功成則意味着身死,他以一己之力影響了一個大國的命運。士為知己者死,蘇秦的人生驚天地泣鬼神。因為滅宋而實力大損的齊軍很快被擊潰。燕軍占領齊國都城臨淄,齊國的重器和财富被燕人劫掠,樂毅主導的破齊之戰是燕國有史以來最輝煌的功業,燕昭王終于報仇了。

燕王禅位給相邦,将800年燕國推向滅亡

攻占齊國都城

燕昭王的複仇,以完美收尾。燕軍一鼓作氣,連下七十多座城市,偌大的齊國僅剩東海之濱的兩個城市,苟延殘喘,大半個齊國淪陷,燕國之威名震動天下,齊國的滅亡似乎近在咫尺。

燕王禅位給相邦,将800年燕國推向滅亡

燕昭王成功複仇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燕軍放緩了進攻的節奏,緻使齊國的即墨和莒城存活了五年之久。史家一直在追問,樂毅為何圍而不打,緻使一戰而名垂千古的良機,白白溜走呢。

在齊國即将滅亡的時候,燕昭王決定推行王道,以仁愛服齊,燕國的王道思想決定了這場戰争的走向,戰争前期是為了複仇,是以暢快淋漓,後期圍而不攻,是燕王在昭示仁愛,等待苟延殘喘的齊人從内部自行瓦解。

燕國曆史悠久,以周禮為核心的治國思想傳承了數百年,周禮塑造了燕人的文化基因,講道德、重仁義的王道思想一直是燕國的傳統。戰國時代,六國變法圖強,不約而同走向了霸道之路,唯獨燕國固守王道傳統。

4、衰落與滅亡

燕昭王死後即位的燕惠王猜忌樂毅,樂毅逃亡趙國。失去了樂毅的燕軍很快被齊人打敗,外強中幹的燕國昙花一現,迅速衰落。

燕惠王寫信給樂毅,指責他辜負了先王的深情厚誼,這是典型的道德綁架,以道德感化人心是王道慣用的手段。

為了生存,燕國偶爾露出霸道的一面。長平之戰,趙國被秦國屠殺四十多萬士卒,燕王姬喜想趁火打劫兼并趙國。霸道需要實力做後盾,燕人沒有想到,他們傾全力也無法戰勝養傷的趙人。趙将廉頗包圍了燕國都城,燕人不得不請求講和。王道與時代格格不入,霸道又沒有實力,燕國在王道和霸道之間搖擺糾結,衰落已不可逆轉。

這時候,西方的秦國已經變成了龐然大物。公元前232年,為了苟延殘喘,燕王姬喜送自己的兒子姬丹去秦國做人質。生不逢時,這是姬丹的宿命,幾年後,姬丹逃回燕國。國破家亡之際,他想用自己的方式阻擋秦國一統天下的戰車。

燕王禅位給相邦,将800年燕國推向滅亡

荊轲

一個叫荊轲的人将去鹹陽,行刺秦王。為了擷取秦王信任,姬丹準備了兩樣東西:燕國的督亢之圖和樊於期的首級,生擒嬴政,逼迫嬴政歸還六國的土地,這是第一計劃;刺死嬴政使秦國陷入内亂,停止征服戰争,就是第二計劃。

行刺失敗,荊轲被殺死。據說如果荊轲專注于刺殺,而不是生擒秦王,他或許會成功,改寫曆史。可惜曆史沒有如果,沒有人能夠阻擋秦國的虎狼之勢。在都城即将被秦軍攻陷之際,燕王逃跑。

燕王禅位給相邦,将800年燕國推向滅亡

太子姬丹

公元前226年,秦軍攻陷燕國都城。姬丹不幸,因為他遭遇了秦王嬴政;姬丹悲情,因為他有一個苟且偷生的父親;姬丹悲壯,因為他一直努力抗争。

燕王禅位給相邦,将800年燕國推向滅亡

齊國滅亡

戰國七雄,燕國最為古老,傳統是以根深蒂固。時代的車輪在滾滾向前,而燕國一直無法擺脫上古的王道思想,在一個霸道的時代,它沖突、糾結、沉淪。燕王姬喜以兒子的性命為代價,苟活了四年。公元前222年,末代燕王被俘虜,超過八百年曆史的燕國正式滅亡。

燕國之亡,亡于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