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記者寫下的“中國革命書”,在國外供不應求,在國内被禁三次

作者:曆史有點冷

1937年10月,一本描寫中國共産主義運動的書籍在英國倫敦橫空出世後,頓時在歐美各國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短短1個月的時間,這本書的銷量就超過了10萬冊,衆多西方媒體更是驚呼:這本書的内容,就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震驚全世界。

時隔近80年,2016年7月,這本書重新發售,短短1年時間,這本“老書”就幾經售罄,即便是加印30多次仍然供不應求,銷量更是超過了300多萬冊,單是盈利就超過了2000多萬。

美國記者寫下的“中國革命書”,在國外供不應求,在國内被禁三次

紅星照耀中國

不過,沒人能想到的是,這本如此受追捧的“舊書”,在過去的80多年時間裡竟被禁了3次,而且每一次被禁,都有不少人付出慘痛的代價,可即便如此,這本書依然成了無數中國人的信仰。而且在前不久,這本書還被列為了教育部推薦書籍。

這本屢次被禁卻備受追捧的經典著作到底是什麼?這本書的作者是誰?他究竟在書中寫了什麼内容,竟會在80年間遭禁三次?今天冷哥就帶大家一起走進一部被毛主席盛贊的經典著作——《紅星照耀中國》。

毛主席在評價《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的時候,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這是外國人報道中國人民革命的最成功的著作!”而為了完成這部經典著作,斯諾差點送了命。

美國記者寫下的“中國革命書”,在國外供不應求,在國内被禁三次

毛主席和斯諾

斯諾全名叫埃德加·斯諾,23歲的他從美國密蘇裡大學新聞學院畢業之後,立即來到了時局動蕩的中國,身為記者的他,希望用最真實的内容讓全世界都聽到中國的聲音。

斯諾到中國的第一站是上海,也正是在這裡,他遇到了兩個帶他真正了解中國的摯友,分别是魯迅和宋慶齡。自從“九一八事變”之後,斯諾對中國的戰争形勢就一直非常關注,他還多次到東北以及上海等地的前線進行采訪。不過,斯諾來到中國後一直有一個心願,那就是到紅星照耀的陝北,去看看那片“紅色區域”的人和事。

自從1936年開始,國際上對于中國紅軍以及中國共産黨的關注就越來越高,可是,蔣介石為了控制國際輿論,一直在想方設法對中國共産黨以及中國紅軍的真實消息進行嚴密封鎖,是以世界上出現了很多颠倒黑白的說法,甚至不少國家開始以“共匪”兩個字稱呼中國共産黨。

美國記者寫下的“中國革命書”,在國外供不應求,在國内被禁三次

斯諾

斯諾雖然沒有接觸過中國紅軍,但是通過宋慶齡和魯迅的描述,斯諾知道中國共産黨絕對不是外界傳的那樣。可要想徹底改變外界的看法,唯一的辦法就是到那裡去看看,寫下最真實的文字,拍下最真實的照片。

在斯諾之前,曾有無數人想要抵達那片紅色的區域,但是卻無一例外都失敗而歸。一直以來,紅區都被認為是一個外人不可能到達的“禁地”,可斯諾卻不甘心,他嘗試了各種辦法,可最後全都希望渺茫,而就在他一籌莫展之時,一個好消息傳來了。

1936年6月,斯諾通過小道消息得知,負責“圍剿”紅軍的張學良已經秘密停戰了。這讓斯諾立即看到了希望。不久之後,他又收到了一封毛主席用隐色墨水寫下的親筆信,斯諾當即決定,盡快出發,一定要用自己的文字,打破國民黨對紅軍長達9年的資訊封鎖。

美國記者寫下的“中國革命書”,在國外供不應求,在國内被禁三次

在出發之前,斯諾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工作,他先是到醫院注射了天花、傷寒以及鼠疫的預防針,畢竟在國民黨的描述裡,延安是一個雜草叢生、人迹罕至的地方。為了還紅區一個“清白”,斯諾背了一個非常大的包,裡邊裝着兩部照相機、24盒膠卷以及幾十個筆記本。6月中旬,在宋慶齡和中共地下黨的協助之下,斯諾正式開始了自己的期待已久卻危險重重的延安之行。

斯諾長途跋涉,冒着生命危險,一步步地朝着西方媒體口中的“土匪聚集地”延安靠近,走到延安安塞一帶時,斯諾恰巧遇到了一位“滿臉胡須”的男子,令斯諾意外的是,這位“大胡子男子”卻可以用英語跟他對話,可斯諾不知道的是,這位“大胡子”其實就是他迫切想見的周總理。

美國記者寫下的“中國革命書”,在國外供不應求,在國内被禁三次

周總理

在周總理的安排之下,斯諾在陝甘甯紅區進行了詳細的走訪,對紅軍根據地内軍民的戰鬥方式、生活現狀以及生産情況都進行了全面了解。最重要的是,斯諾對毛主席進行了長時間的采訪,不僅了解了毛主席的革命生涯、中國共産黨人的生活經曆以及革命信仰,還掌握了中國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征中艱苦卓絕、令人潸然淚下的英雄事迹。

就在斯諾準備采訪我軍其他将領時,國民黨的軍隊突然開始向延安靠攏,無奈之下,斯諾隻得緊急離開。帶着十幾個沉甸甸的筆記本以及上百張珍貴的圖檔資料,斯諾依依不舍地跟毛主席、周總理道了别。

傳回北京之後,斯諾更加忙碌了起來,他每天把自己關在一間小房子裡,除了吃飯,其他時間從不出來。

美國記者寫下的“中國革命書”,在國外供不應求,在國内被禁三次

斯諾和宋慶齡

1937年7月,“七七事變”爆發前夕,一本多達33萬字的經典著作《紅星照耀中國》終于在英國倫敦正式出版,一時間,無數外國記者争相前往延安,全世界更是對中國紅軍以及中國共産黨有了全新的認識。本以為這本書會喚醒那些執迷不悟的國民黨人的良知,可沒想到,這本在外國備受追捧的經典著作,在中國卻遇到了數不盡的坎坷。

1937年11月,斯諾在上海偶遇了同為記者的中國文化界進步領袖胡愈之,在分别之際,斯諾特意将英文版的《紅星照耀中國》當成禮物送給了胡愈之。在仔細閱讀之後,胡愈之大為感慨,并且很快産生了将這本書翻譯成中文并出版的想法,可胡愈之沒想到,這本書的出版過程竟會如此之難。

美國記者寫下的“中國革命書”,在國外供不應求,在國内被禁三次

胡愈之

要想完成《紅星照耀中國》的出版,首要任務就是先将這本書譯為中文。在胡愈之的号召之下,很快就有11位精通英文的愛國志士聚在了一起,就這樣,加上胡愈之共12個人的翻譯團隊就組成了。為了保證翻譯的速度,胡愈之将這本書分成了若幹章節,然後分頭翻譯。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胡愈之幾人就完成了翻譯工作,為了保證翻譯品質,胡愈之開始了沒日沒夜的校對以及彙總工作,在他的努力之下,翻譯之後的《紅星照耀中國》跟原版相比毫不遜色。可看着已翻譯完成的定稿,胡愈之卻犯了難。

當時淞滬會戰剛剛結束,上海已被日寇占領,上海街頭幾乎到處都是日本人的眼線,胡愈之接連拜訪了好幾家出版社,可全都遭到了拒絕。在當時那個特殊的時局,根本沒有出版社敢發行一本充滿“危險言論”的刊物。

美國記者寫下的“中國革命書”,在國外供不應求,在國内被禁三次

盡管遭遇了無數次拒絕,可胡愈之依然不甘心,最後,走投無路的他決定走一招險棋。不久之後,胡愈之在自己的住所門外挂起了一塊不太顯眼的招牌,上面寫着“複社”二字。緊接着他又自己購買紙張,聯系印刷館。為了《紅星照耀中國》的出版,斯諾也提供了不少幫助。

斯諾不僅将毛主席一張照片的版權送給了胡愈之,還專門為中文版的《紅星照耀中國》題了序:

美國記者寫下的“中國革命書”,在國外供不應求,在國内被禁三次

毛主席

複社是由讀者自己組織起來的非營利性質的出版機構。是以,我願意把我的一些材料和版權讓給他們,希望這個譯本,能夠像他們所預期的那樣,有廣大的銷路,因而對于中國會有些幫助。

眼看着期待已久的《紅星照耀中國》即将印刷出版,可胡愈之卻陷入了猶豫。望着“紅星”二字,胡愈之雖然熱血沸騰,可他更清楚國民黨特務對這兩個字的痛恨,經過再三斟酌之後,胡愈之最終隻得把書名改成了《西行漫記》。

《西行漫記》一面世,就受到了廣大讀者的熱烈追捧,短短半年時間,這本書就加印了5次,印刷數量近10萬本。看完《西行漫記》之後,不少國人開始對延安産生向往,甚至有不少進步青年更是懷揣着革命夢想奔向了“紅星”照耀之地——延安。可是好景不長,這本書就迎來了它的第一次被禁經曆。

美國記者寫下的“中國革命書”,在國外供不應求,在國内被禁三次

西行漫記

《西行漫記》的巨大影響,讓駐紮在上海的日寇惶恐不已,他們不僅派出了大量兵力收繳書籍,而且還四處抓捕“複社”成員,甚至還對上海文化界的不少新聞人士進行嚴刑拷打。可直到日本投降,日寇們也沒找到任何一位“複社”的成員。

與日本人相比,蔣介石對《西行漫記》更加痛恨,因為書中不僅較長的描述了紅都延安的美好景象,而且還非常客觀地評價了中國共産黨的價值以及中國紅軍進行革命的目的。從多個方面向外界講述了中國共産黨為争取中華民族獨立和解放做出的巨大貢獻,徹底擊破了蔣介石歪曲、醜化共産黨的謠言。

美國記者寫下的“中國革命書”,在國外供不應求,在國内被禁三次

蔣介石

當得知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在全中國大範圍流通時,蔣介石氣急敗壞地指令國民黨特務立即查禁這本書,而且對斯諾的其他著作,也都限制了傳播範圍。

除了抗戰期間外,《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在新中國成立後也遭到過兩次被禁,一次是在建國初期,而另一次則是在上世紀70年代。直到2016年,一位名叫腳印的人民文學出版社編審再次注意到了這本快要被遺忘的滄海遺珠,她本是希望讓更多人通過這本經典著作了解到我們的真實革命史,可腳印沒想到,這本書卻給她帶來了驚喜。

2016年7月,在腳印的協調之下,新版的《紅星照耀中國》中文版重新出版,剛開始,很多人都說腳印瘋了,畢竟在當下這個經濟社會,想必關注曆史的人寥寥無幾,可随着新書的發售,驚人的銷量徹底堵住了質疑者的悠悠衆口。

剛開始,腳印猜測《紅星照耀中國》》的銷量最多2萬冊,可沒料到,随着新書的發售,2萬本不到一周就售罄了,在之後的1年時間裡,這本書被加印了多達31次,銷量更是超過了300萬冊。這本書裡究竟寫了什麼内容,竟然在被禁3次後仍然如此暢銷?

《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大概分為五個大的部分,分别是紅色中國、中國共産黨的由來、長征、與中國紅軍在一起以及回到“白色世界”。斯諾以一種遞進的方式,給讀者展示了一個完整且具體的中國共産黨以及中國紅軍形象。而在所有部分裡,最精彩的當屬“長征”,其中的每一個英雄事迹都令人潸然淚下。

《紅星照耀中國》講述了紅軍主力如何突破敵人的“四道防禦工程”,從福建到達四川的艱難過程;詳細描寫了紅軍如何強渡安順場,三十位英雄如何舍生取義“飛奪泸定橋”;還非常細緻地刻畫了紅軍如何忍着饑餓跨越萬丈雪山,如何在敵人圍追堵截下每天行軍70多華裡。

美國記者寫下的“中國革命書”,在國外供不應求,在國内被禁三次

飛奪泸定橋(漫畫)

在“長征”這一部分的結尾處,斯諾寫下了這樣一段話:中國紅軍長征,是曆史上最盛大的武裝巡回宣傳,這支隊伍所經之地的2億多群衆,非但沒有絲毫畏懼,反而接連不斷地加入到這支“為中國民族獨立而戰鬥”的隊伍當中。

斯諾用重若千鈞的文字向全世界傳達了一個事實:中國共産黨上司的革命事業,就像是黑夜中的一顆閃亮紅星,正在悄悄從世界東方升起,正在向整個中華民族灑下萬丈光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