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美麗江蘇訊 11月13日,興化市安豐鎮召開河蟹養殖尾水治理工作動員大會,動員全鎮上下全力以赴向河蟹養殖尾水宣戰。會上,安豐鎮下發了關于開展河蟹養殖尾水治理工作的實施方案,與各村簽訂了河蟹養殖尾水治理目标責任書。
安豐鎮是“中國河蟹之鄉”,全鎮現有各類養殖水域面積17.8萬畝,其中河溝和池塘養殖面積3.81萬畝,堤水養殖面積13.99萬畝,河蟹年産量9.8萬噸、産值10億元,帶動3.8萬人就業創業,促進了全鎮經濟社會的高品質發展。随着河蟹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因養殖尾水排放引發的生态環境“老大難”問題也更加突出。部分養殖戶受經濟利益的驅動,不規範用藥、水草直排河道、尾水無序排放,嚴重影響了河蟹産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給當地生态環境建設帶來較大壓力,群衆對此反映強烈。安豐鎮從保護漁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以打造生态養殖行業領先标杆為目标,彙聚決戰決勝之力,實施為期14個月的河蟹養殖尾水治理專項行動,切實解決群衆身邊的生态環境“老大難”問題,確定一河碧水向東流。
安豐鎮突出源頭防控、綜合施策,推進養殖方式生态化、尾水處理設施化,計劃利用一年時間,通過“原位修複+異位修複”,落實相應的尾水處理面積,建立養殖尾水處理設施,應用實體和生物淨化處理等新技術、新工藝,加快養殖水内循環處理系統建設,實作循環水再利用和達标排放。
在河蟹養殖尾水治理工作中,安豐鎮推廣生态養殖,在合理布局的基礎上,調優養殖品種,引進優勢明顯的“長江1号”和“長江2号”河蟹、“太湖1号”和“太湖2号”青蝦,試養“太湖鲂鲌”、“優鲈1号”等效益好污染少的優良品種,同時大力推廣多品種混養、稻漁、稻蛙綜合種養等生态立體種養模式,內建應用節能減排、節地節水等環境友好型養殖技術,促進水産品品質安全和水域環境改善。2022年,全鎮推廣多品種混養面積6萬畝、“水稻+N”模式種養面積2萬畝。
安豐鎮修訂完善河蟹養殖尾水處理技術操作規程,向蟹農普及無公害河蟹養殖用水水質規範、蟹藥使用準則、蟹用配合飼料使用要點等知識;建立河蟹檢驗檢測中心,加強河蟹生産和流通環節抽檢。安豐鎮堅持蟹苗繁育場點年檢制度,加快河蟹苗種改良步伐,興建5個規範化蟹苗繁育基地,力争全鎮蟹苗生産能力達到10億隻。同時抓好投入品監管,将投入品監管貫穿于生産、銷售和使用各個環節,達到統一苗種、統一消毒防病、統一飼料、統一用藥、統一銷售等“五統一”,逐漸建立健全河蟹品質可追溯制度。(安豐訊)
【來源:中國網·美麗江蘇】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