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說他軟弱、無能,貪生、怕死,他自小生活在錦團簇簇中,喜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有特疼愛的他的父親,一目重瞳的奇貌而遭其兄長猜忌,此時的兄長正不擇手段排除異己,毒害自己的親叔!為自保他自号“鐘隐”,醉心山水,與經藉,不問政事,還寫了兩首《漁父詞》表其志!一開始的他可能隻是故意裝樣子給其兄長看,可時間久了,倜傥潇灑的富貴公子的安逸生活讓他深陷其中,更是無心政事,筆墨丹青,寫詩填詞,青山妩媚,百花缭亂,秋水盈盈,明月皎皎!
可人有旦夕禍福,月有陰晴圓缺,兄長意外而亡,王冠的重任橫在了他的身上,他也曾想勤勉政事,做一個為國為民的好皇帝,可神仙般的生活也讓他玩物喪志,隻懂享樂奢華,這個志向隻維持一晌并被遺棄了!他繼續紙醉金迷,拈花賞舞聽歌!結果可想而知,他做了亡國君,受萬人唾罵!如果直接身死或還有一個殉國的好名聲!可他沒有!

圖檔來自網絡
有時我在想,如果換位是否能做到直面生死!是否一樣苟延殘喘的活着!
或許活着才是他最大的痛苦和折磨,不能心安理得,不能理所當然,因為所有人眼中他該死,可他還還活着!
在囚禁的日子他寫了兩首《相見歡》,不見歡顔,隻有孤獨無依,寂寞無言,瑟瑟秋風,月鈎如霜!
其一
全詩寥寥幾句無一愁卻道盡愁滋味,李煜的讀起來淺顯易懂,都是簡單尋常的字和物,可又耐人尋味,跳出了尋常,意味深長!
林花是時間最美之物,而花中又數紅色最為明豔,可林花卻匆匆謝了春紅!這裡的林花寓意多重,從前的生活,從前的家國,從前的自由,可好景不長,短暫停留便匆匆而逝,大多的花是片片凋落,可他的春紅卻是直接整個花團直墜而下,重重地落地而後迅速被掩埋!是以太匆匆!何故如此,原來是“朝來寒雨晚來風”,宋朝的步步緊逼,風霜不斷!
“胭脂淚,留人醉”春紅着雨這是很美的景緻,可此刻卻有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别鳥驚心”的意境,不知是花着淚,還是人着淚,是淚花還是淚眼!“幾時重”落花已去如何能重上枝頭,破鏡如何能圓,明知不可能,可還是問了出來,就像已經枯死的花,你還是每天澆水希望它能活過來!是何等的絕望煎熬!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這句千古名句與“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一樣,這裡甚至更勝一籌,這裡是暗喻,而後者是明喻!
《相見歡》其二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從前的月色他極盡享受,以月為襯,以人為伴,“小樓新月,回首白纖纖。”“歸時休放燭花紅,待放馬蹄清夜月。”而今同樣的月夜,他卻隻能無言,為何無言,并非無語可說,而是因為無人可訴,“無言”與一個“獨”窮極凄涼獨孤,“上西樓”,自古“西”在詩詞中别有意味,“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我寄愁心與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還有後來的“西風凋碧樹”“月滿西樓”,那是天各一方,那是相思無盡,那是絕望中的期盼!
月如鈎,自古以圓為滿,而今卻是如鈎殘月,梧桐寂寞,不是梧桐寂寞而是人,情融于景,景寄以情,這是寫作的一種高度,景與情相映,合二為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後“鎖清秋”,一個“鎖”使愁更盡,還是清秋這個凄涼落木的蕭條季節,句句無愁卻處處愁!
最後更是把愁具體化了“剪不斷,理還亂”,把愁形象地比喻了出來,很是新奇,愁無形卻常伴人左右,看不見,摸不着,卻有無處不在,如影随形,越理越亂,不如不理!李煜的愁是離愁,别是一般滋味,亡國之愁,不是一般人能體會的愁,哪來的那麼多感同身受呢!這種滋味牽絆人心,使人斷腸,愁腸深結,無處話凄涼的孤獨掩埋了他的世界!如後來李清照的“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樣值得寫作人細細品味!
圖檔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