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通信員彙報情況,不料導緻鄧萍被射穿頭顱,彭德懷知曉後泣不成聲

作者:一零曆史

漫天的硝煙。

一個年輕的通信員從後面摸了上來,他的身手很靈活,此時已經是薄暮,城牆上的敵人并沒有發現他。

通信員手腳并用,很快就抵達了護城河外不遠處一個土坡的草叢裡,那裡已經貓着幾個人了,這幾人是紅三軍團參謀長鄧萍,以及政治委員張愛萍(開國上将)等人。

通信員彙報情況,不料導緻鄧萍被射穿頭顱,彭德懷知曉後泣不成聲

圖|鄧萍

如果敵人看到他們的眼皮底下,竟然藏着這麼些紅軍上司人,恐怕也是要吓一跳了。通信員低聲說了些什麼,而鄧萍點了點頭,交代了一句,那個小戰士就準備離開。

可是就在這時,城牆上的敵人卻發現了通信員離開的身影,而更加緻命的是,那樣近的距離,敵人随即對着草叢,掃了一排子彈。

而草叢裡面的幾人,對這一切并不知道。

張愛萍後來回憶說,當時他們還在說着話,那子彈便徒然從參謀長鄧萍的前額打進,從後腦殼出來……而事後,當他把鄧萍犧牲的消息帶回去時,彭德懷知曉後泣不成聲,甚至在電話裡就罵開了。

這個名叫鄧萍的軍團參謀長究竟是誰?他的意外犧牲為何引得彭德懷如此激動?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彭德懷和鄧萍的關系,我想用莫逆之交最為合适。相比于彭德懷來說,很多人對鄧萍不太知曉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他犧牲太早,隻有28歲。

而事實上,在紅色土地戰争時期,鄧萍是與彭德懷齊名的紅軍将領,如果要按資曆來講的話,鄧萍比彭德懷還要高一些。

1927年,鄧萍接到組織的指令,來到了國民革命軍湖南獨立第五師,負責相關兵運工作,而在那裡,他認識了當時第一團的團長彭德懷。

通信員彙報情況,不料導緻鄧萍被射穿頭顱,彭德懷知曉後泣不成聲

圖彭德懷

在趕赴湖南的前夕,組織便把彭德懷的資料給了他,此次鄧萍前去獨立第五師的目的,便是幫助彭德懷在部隊裡建立起,有力的上司核心。

而為什麼黨組織會讓鄧萍前去呢?

當時彭德懷出身貧寒,是從底層一步一步爬上來的,但是當他做到團長的時候,他仍然保持一顆赤子之心。

他不僅嫉惡如仇,而且他對底下的士兵嚴加限制,絕不允許有欺壓百姓的事情發生。在北伐時期,他就和共産黨有很深的緣分,而當蔣介石悍然發動“四一二”反革命的時候,彭德懷也是義憤填膺,十分不齒他的行為。

後面為了表達他的立場,他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是以,黨組織才會讓鄧萍前去協助他。

鄧萍,1908年出生于四川省自貢市,在大革命時期,他便作為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的一名學員,加入了黨組織,因為鄧萍聰慧過人,做事又十分幹練,是以黨組織,一直是把他當作中堅力量在培養的。

這不,在選擇前往湖南獨立第五師的人選時,黨組織毫不猶豫地選中了鄧萍。而鄧萍也沒有想到的是,在那個地方,在那個時期,他和彭德懷結下了一段深厚的革命友誼。

兩人相見時,便談了很多。從家鄉談到革命,從國家談到抱負,或許也是冥冥注定,兩人相處得十分融洽,一見如故。雖然鄧萍是前來“輔佐”他的,但是在彭德懷眼裡,他絕非是下屬,鄧萍不僅僅是黨組織代表,而且更是他革命路上志同道合的好友。

眨眼間,兩人便在第五師相處了一年。而随着1928年的到來,彭德懷也迎來了他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入黨。

通信員彙報情況,不料導緻鄧萍被射穿頭顱,彭德懷知曉後泣不成聲

圖|入黨儀式

這年,黨組織秘密通知鄧萍,中共湖南省委已經準許了彭德懷入黨的請求,看着好友多年的等待,終于等來了結果,鄧萍從心底裡為彭德懷高興。

當晚,鄧萍便親自為他舉行了入黨儀式。在鄧萍親手畫下的馬克思、恩格斯畫像前,彭德懷握拳宣誓,高昂地唱着《國際歌》……

而在彭德懷入黨之後,彭與鄧兩人很快就迎來了一次黨的大行動,那次行動正是“平江起義”。

1928年6月,時任獨立第5師第1團團長的彭德懷來到湖南平江換防,“圍剿”工農力量,一個月後,彭德懷帶着部隊掀起了大規模的舉義運動。

這次起義與以往起義不同的是,平江起義的革命力量在彭德懷、鄧萍的帶領下,沒有受到很大的損失,後來部隊還在兩人的帶領下,上了井岡山,成為未來革命根據地的重要力量。

而這一切,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因為鄧萍的建議。

在舉義前夕,彭德懷、鄧萍和湖南省委特派員滕代遠等人,秘密聚集于平江的某個隐秘之地,對起義前的軍事部署,展開了一番讨論。

此次讨論中,黃埔軍校畢業的鄧萍展現了他極為清晰的思路,當時他對着軍事地圖,做了仔細的分析。

“按照以往的起義經驗,我們最應該提防的不是平江縣城中那些小股反動派勢力,對我們有威脅的反而是,平江不遠處敵人正規軍的那個團”

“我建議,在發動起義之前,一定要把縣城内的電報、電話全部截斷,絕對不能讓他們聯系上。為了以防萬一,我們直接在他們的必經之路上,埋伏一個營的兵力,然後把城裡面所有的重機槍,迫擊炮調給他們。”

“同時,敵人在增援的時候一定會經過兩座大橋,我們可以預埋炸藥,直接斷絕敵人所有的外援之路。”

通信員彙報情況,不料導緻鄧萍被射穿頭顱,彭德懷知曉後泣不成聲

圖|平江起義

……

聽完鄧萍的分析,彭德懷不由得贊歎道:

“鄧萍同志,不愧是黃埔出身的哩,這份心思,我這個武堂出來的,果然還是比不上!”

7月22日,平江縣城徒然響起槍聲。

彭德懷率領部隊,解除城内小股勢力的武裝後,從監獄中解救出大量的工農群衆,然後當即成立了平江蘇維埃政府。

而起義部隊獨立第五師,也正式改編為紅軍第 5軍第13師,彭德懷任第軍長兼師長,而鄧萍任軍參謀長。

不過,國民黨在知曉平江縣城被攻下之後,連忙集中了6個團的兵力向平江城圍堵,紅5軍經過一天一夜的慘烈激戰,最後撤出平江城,轉戰于湘贛大地……

平江一戰後,彭、鄧兩人便帶着部隊向着江西的萬載、萍鄉等地轉移,當然這路上也少不了與國民黨軍進行多次的交火。

不過部隊并不戀戰,他們朝着井岡山的方向火速前進,鄧萍對此去和“朱毛”會師充滿了期待,這一行雖然艱苦,但越接近井岡山,他心中就越發地雀躍。

12月中旬,彭德懷、鄧萍率領紅五軍主力,與井岡山的紅四軍順利會合,而兩軍的彙合,也彰顯了“躍上井岡旗幟新”的新面貌。

通信員彙報情況,不料導緻鄧萍被射穿頭顱,彭德懷知曉後泣不成聲

圖|躍上井岡旗幟新

這次彙合,也是自井岡山“朱毛會師”以來的又一大盛事,這不僅極大地增強了井岡山的武裝力量,而且讓紅軍的革命事業邁出了巨大的一步。

不過,敵人可不會善罷甘休。

敵人集結重兵對井岡山根據地展開了多次的大圍剿,而在敵我兵力差距巨大的情況下,為了打破敵人的圍剿,兩軍前委決定讓紅四軍前往贛南出擊,吸引敵人的注意力,而紅五軍留守井岡山。

在紅四軍離開的三天後,敵人兩萬多的兵力便把井岡山上留守的800多紅軍死死圍住,面對這種情況,鄧萍主動站了出來。

他在會議中說道,來犯之敵是湘、贛兩省的結合軍隊,是以他們兵力的結合部位,便是紅軍的突破之機。

如果能夠集結優勢兵力,直接對敵人的結合部位進行突擊,部隊很大可能,可以突破敵人的包圍圈,突圍出去。

看着紅五軍等幹部都同意了自己的想法,鄧萍又接着說道:

“到時候,我帶着特務連、機槍連在前作為突擊小隊,而紅1、7團放在左右兩翼掩護,中間衛生隊就帶着所有的家屬,以及傷員,最後軍長彭德懷帶着4團斷後,我們就……”

鄧萍的話還沒說,彭德懷便連連搖頭:

“不妥哩!不妥哩!軍長哪有走在最後的道理?應該走在最前面,為戰士們開路,而且,我比你更适合打這個前鋒哩!”

不過鄧萍态度堅決,他認為一旦彭德懷出了什麼事情,那對紅軍的打擊太大了,衆人也同意鄧萍的說法,最後彭德懷隻得同意他的建議。

就這樣,部隊清點物資之後,便立即開始了突圍。

通信員彙報情況,不料導緻鄧萍被射穿頭顱,彭德懷知曉後泣不成聲

圖|突圍

鄧萍帶着一衆敢死隊員沖在了最前面,在千軍萬馬中拼死沖殺,為後面的戰士硬生生地打開了一條生路,在鄧萍等“尖刀”隊員的奮力下,大部隊順利地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

後面,鄧萍帶着部隊再次回到了井岡山,而後他和部隊又經過了幾次“反圍剿”鬥争,雖然前面幾次鬥争,紅軍都打赢了,不過很快,紅軍就迎來了曆史中最為艱難的一刻。

而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鄧萍也在這個過程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

從後世人來看,長征在很多人的腦海,可能隻剩下兩萬五千裡這個十分模糊的概念,但是在1934年的那個年代——那是一場生與死的競賽。

現在來看長征的路線圖,從湘江戰役到遵義之戰,從四渡赤水再到巧渡金沙江、飛奪泸定橋,一路走來,紅軍似乎激戰無數,也創造了很多奇迹,但是我們都知道,這一切都不是事前預定好的。

簡單來說,當初長征是沒有路線圖的,我們如今看到的路線圖,是不斷調整後的産物,也就是說,在長征開始之前,沒有人會知道發生什麼,也沒有人知道,這是一條生路,還是一條死路。

紅軍最初的戰略目标,是趕赴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不過部隊在進入貴州時,局勢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權衡敵人與環境等因素之後,衆人決定以遵義為中心,建立根據地。

不過遵義會議後,目标又再次發生變化。

通信員彙報情況,不料導緻鄧萍被射穿頭顱,彭德懷知曉後泣不成聲

圖|曆史的轉折:遵義會議

這一次,毛主席重新确立了對紅軍的上司地位,在他訓示下,紅軍各部進行一場“四渡赤水”。四渡赤水可以說是長征中,尤為經典的戰役,甚至在世界戰史中,也是有一定地位的。

在毛澤東重新上司紅軍的時候,此時他面臨的情況是,3萬疲憊的紅軍,拼殺40萬裝備優良的國民黨軍。這種險境下,毛主席十厘清楚,隻能用智慧和敵人能拼鬥。

而四渡赤水的這幾次“戰術躍遷”,也确實閃耀着智慧之光。

四渡赤水發生在雲南、貴州、四川等交界地區,這第一次,發生在遵義附近,當時紅軍受損嚴重,岌岌可危,蔣介石誓要把紅軍一舉消滅。

40萬國民黨軍,如蝗蟲一般,向遵義合圍過去。本來毛主席是準備從泸州渡江與紅四方面軍會合,但後面敵人在長江已經建構了鋼鐵一般的封鎖線,是以,毛主席便臨時決定帶着部隊,渡過赤水,進駐紮西(雲南威信),來一場避實擊虛。

而當敵人氣哄哄地往紮西圍堵的時候,毛主席又大手一揮,部隊奔赴貴州,占桐梓,破婁山,再下遵義。

這便是二渡赤水。

這一招可謂平地一聲雷,不僅拖延了國民黨部隊包圍的速度,而且還為紅軍争取到了時間。如果說,前面兩次渡過赤水隻是小試牛刀的話,後面的兩次,那就是神來之筆了。

無論是三渡赤水的“藏”字決,還是四渡赤水的“攻”字決,都極為巧妙地調動了敵人,而經過這四次渡過赤水,紅軍從被動變成了主動,徹底改變了以往的頹勢。

但也正是在這過程中,很多戰士與指戰員犧牲一次,其中就包括紅三軍團參謀長鄧萍,而鄧萍也成為了整個長征途中,犧牲的最進階别指戰員。

時間倒退到紅軍第二次渡過赤水。

1935年,整編後的紅三軍團出奇兵搶攻婁山關。

次紅三軍團第13團為主攻,而10、11團作為兩翼迂回前進,目的就是要在短時間内拿下婁山關,然後為再次奪取遵義城搶占先機。

通信員彙報情況,不料導緻鄧萍被射穿頭顱,彭德懷知曉後泣不成聲

圖|婁山關

由于紅軍戰士的不畏犧牲,紅三軍團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擊潰了婁山關的敵軍,而此時軍團長彭德懷與參謀長鄧萍,在一旁的山坡上觀戰。

看見紅軍的攻勢如此猛烈,鄧萍大聲稱贊:

“好哩,打得是真好哩!”

彭德懷看着敵人往遵義城方向逃竄時,也點了點頭:“這一仗确實打出了紅三軍團的威風哩,快!指令部隊繼續追擊,不要給敵人任何喘息的機會!”

彭德懷轉頭對後面的通訊兵指令道。

得到了指令之後的戰士們,精神大振,猶如腳下生風一般,不斷接近着潰逃的敵人,可就在這時,離遵義城隻有15公裡處的十字坡,突然槍聲大作。

一直随軍移動的鄧萍,對彭德懷說:“看來是遵義的黔軍來接應婁山關的殘敵了!”

彭德懷笑道:“就怕他們不出來哩!剛好趁他們沒在城裡,把這股敵人都給吃掉!”

擔任前衛的11團直接把敵人團團圍住,而後面的部隊立即加快了行軍速度,趕至十字坡,最後紅軍經過一陣拼殺,把大部分敵人都消滅于十字坡,而少數的潰敵一直逃進遵義城,紅軍才停止了追擊。

不過,紅軍并沒有離去,而是搶占了遵義周圍的村子,以及洗馬河灘北岸一線,此時紅軍遵義之敵隔河相望。

通信員彙報情況,不料導緻鄧萍被射穿頭顱,彭德懷知曉後泣不成聲

圖|遵義

為了加快拿下遵義,鄧萍親自來到了城下。而同時,他也帶來了軍團指揮部的指令,就是必須在敵人援軍趕來之前,于今晚攻下遵義。

為了萬無一失,鄧萍決定親自上陣。他帶着張愛萍等幾名團營幹部,借着薄暮,匍匐到了城下河灘邊一個土坡的草叢中。

幾人在草叢裡隐蔽後,便開始掏出望遠鏡觀察敵人的軍事部署,以及周圍的地形,鄧萍觀察的時候很小心,他的動作并沒有引起敵人的注意。

而鄧萍觀察完之後,便慢慢縮進草叢裡和衆人小聲地交談着,他向大家主要傳達了軍團長彭德懷的訓示,片刻後,衆人便商定好了今晚的攻城之戰。

不過就在衆人暗暗點頭的時候,鄧萍卻發現張愛萍一臉擔憂地看着城池上的敵人。

“愛萍同志?怎麼心不在焉的?”

“參..參謀長,你别怪我多嘴,你這樣親自來到前線偵查,這是違反..條例的哩,這太危險了,如果你有什麼意外,我..我這實在是沒法向德懷交代哩!”

張愛萍的表情,認真而嚴肅。

“沒事!打仗哪能不冒點危險,再說哩,你也知道,這遵義城必須今晚拿下,我不親自來看看,實在是放心不下!”

“可..可”

鄧萍擺了擺手:“要實在不放心,等下我們就走哩!”

張愛萍隻好點了點頭,不過就在這時,突然有個通信兵從後面摸了上來,天色昏暗,敵人并沒有發現他,在他順利抵達草叢這裡後,他低着身子,在鄧萍耳邊說了些什麼。

通信員彙報情況,不料導緻鄧萍被射穿頭顱,彭德懷知曉後泣不成聲

圖|開國上将張愛萍

參謀長鄧萍點了點頭,交代了一句,便轉身和張愛萍等人說話去了。

可是沒想到,意外在此時徒然發生。

通信員離去的時候,可能是太過焦急,一不小心便暴露了身影,城牆上的敵人看見了他後,直接對着他掃了一排子彈,而同時,敵人也把子彈打進了草叢中……

後面張愛萍在1936年所寫的《第二次占領遵義城》一文中,回憶了當時的情形:

其實可以說,是通信員彙報情況後不小心暴露了自己,然後不料導緻了鄧萍的犧牲,在文中,他說在參謀長鄧萍和他們幾人正在潛伏偵察,三營一個年輕的通訊員跑來報告,通訊員說完之後,便卧着行了個軍禮,飛快地移了出去。

可是就在那時,城牆垛子裡的敵人看見了通信員,他們擡手就不斷地放槍:“砰!砰!”

草叢裡的人還沒反應過來,那子彈便直接射進了草叢——張愛萍被噴出的血液濺了一臉,這時候他才發現,他身邊的參謀長鄧萍被射穿頭顱……

參謀長鄧萍犧牲之後,最傷心的人莫過于彭德懷了。多年的好友遭此潑天禍事,讓彭德懷心如刀絞,他知曉後泣不成聲,實在是無法接受這個消息。

他悲憤滿腔,拿起電話筒給各部隊下達了攻城指令,他幾乎是喊道:

“拿下遵義城,為參謀長報仇!”

午夜終臨。

無數的紅軍戰士對着遵義城沖了過去,四面八方的雲梯直接架了上去,很快戰士們就沖上了城牆,與敵人肉搏了起來。

幾個小時的鏖戰,戰士們終于把全城的敵人都消滅了,而此時臨近拂曉,遠處地平線好像有熾熱的光線穿透天幕而來。

城裡的百姓張燈結彩,家家戶戶洋溢着開心,而此時的彭德懷卻來到了遵義城旁的小龍山——他要把他的戰友鄧萍埋在這。

通信員彙報情況,不料導緻鄧萍被射穿頭顱,彭德懷知曉後泣不成聲

圖|鄧萍墓(改遷)

長征還沒有結束,部隊不能停留太久,是以彭德懷便在附近找了一座最秀美的山,他想,這滿目的青翠可以讓他的這位好友,得到一絲慰藉吧!

謹以此文紀念鄧萍烈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