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跟着無塵讀好書,建構良好親密親子關系(七十九)

作者:心理咨詢師苗保平

各位友友好,我是心理咨詢師苗保平,網名心若無塵。

今天我們繼續閱讀嶽曉東博士《登天的感覺:我在哈佛大學做心理咨詢》一書中的:“第6章我恨我的冷漠”的章節内容。

跟着無塵讀好書,建構良好親密親子關系(七十九)

正文:請掃除埋藏在你心底的“垃圾”(接上文)

接下去,佳莎給我講述了她與表姐的特殊關系。

原來,佳莎小的時候,父母趁駐外工作之際,留在了西方,後來又輾轉去了美國。這使得佳莎與父母長期分離,一直與表姐同住。表姐大她十五歲,待她既似姐姐,又如母親,兩人關系非同尋常。

表姐的父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出任納粹德國傀儡政府中的高官。羅馬尼亞解放後,他即被解放陣線處死。這使表姐當年備受刺激和歧視,心情也一直很壓抑。是以她夢想移民到美國來,開始新的生活。十年前,表姐終于如願以償,和佳莎一同移民來到了美國。結果,佳莎很快适應了新的生活,而表姐卻總是不能适應新的環境,人也開始變了。

“變得怎麼樣了?”我插嘴問。

“變得脾氣急躁了。以前,表姐對我一向很好,也很有耐心。她小的時候,人很漂亮,曾幻想成為一個明星人物,但由于舅父的緣故,沒人願意培養她。是以表姐就把全部的夢想都寄托在我身上了,夢想把我培養成一個像科馬内奇建那樣的體操明星。但我就是不喜歡體操,表姐也拿我沒辦法。後來,她又想把我培養成為一個電影明星,經常帶我看各種電影,還給我講她以前看過的電影,評論其中的演員哪裡演得好,哪裡演得不好。表姐還常說,如果在羅馬尼亞拍不成電影,就去美國拍。那裡有好多電影制片廠,也有好多的機會….”

說着說着,佳莎痛苦地閉上了眼睛,嘴角一抽一抽的,兩行熱淚滾滾而下。

沉靜了片刻後,我開口說:“你對表姐的思念是很深的。”

“是啊,是以我父母讓我忘掉表姐是根本不可能的。他們無法了解我與表姐之間的那種深厚感情。表姐死之前那幾天,我要是注意到她的異常表現,主動跟她說話,表姐也許就活下來了。而她要是看到我今天能在哈佛大學讀書,該有多高興啊!”

“是啊,”我響應說,“你這麼思念表姐,卻一直沒有機會把這份埋藏在心底的思念和悔恨說個透,這是使你這些年來不能平靜地面對這段往事的根本原因。”

“噢,你指的是什麼?”佳莎問我。

“我是說,以前你父母總是讓你不要想那麼多,要向前看。言外之意,你應該盡快把這段不快的往事忘掉才對。但它隻是一種回避問題的做法,本質上沒有解決問題。你看,這就好比你把一堆發黴的食物掃在地毯底下,表面上看來,那堆垃圾是消失了。但事實上,它并沒消失,而是藏在地毯下面腐蝕着你的地毯,直至讓它的一角爛掉,使你蒙受更大的損失。而現在,你把當初的精神痛苦都講了出來,就好比把那堆垃圾從地毯下面清掃出去了一樣,使它不再來幹擾你的情緒,折磨你的心靈。”

佳莎使勁地點點頭說:“你比喻得真是太貼切了。我想,我之是以對室友之死會有這麼強烈的反應,就是因為當初表姐死的時候,我沒能把内心的愧疚與委屈都說出來,理順其中的關系。現在都說出來了,我真的感覺舒服多啦。”

我點點頭。

“以前,我總覺得我父母說的話有問題,但我一直說不清問題在哪裡。今天我明白了,問題就在于,他們隻懂得要我盡快忘掉這段痛苦經曆,卻不懂得如果我不把一切談清楚,就永遠無法坦然面對這一事件。”佳莎睜大眼睛說。

“嗯哼非。”我點點頭。

“是以,我擺脫不了對表姐之死的内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我父母造成的。因為他們一直在勸我忘記表姐,這等于在阻撓我正常宣洩表姐死後的一肚子愧疚,結果使我對這段往事念念不忘,因為我還沒有獲得心理平衡哪,你說對不對?”佳莎問我。

“你真的該來學心理學。”我開玩笑說。

“我遲早會的。”佳莎也笑着答道。她長長地吐了口氣,接着說:“唉,要是人人都懂點心理學就好喽,也不會有那麼多煩惱了。”

“你的心結終于解開了,我真替你高興。你還有什麼要說的嗎?”我問。

佳莎想了想說:“我有一點還是不明白,那就是,我為什麼總是覺得我本來可以挽救表姐和室友的?”

我沒有直接回答她的提問,而是反問她:“你認為你真的有能力這樣做嗎?”

“這個,我也不肯定,但如果我早點兒觀察到她們的情緒變化,或是更敏感些,我至少可以做點兒什麼的。”

“做點兒什麼?”

“比如說,我可以帶她們出去走一走,散散心,那樣做至少會讓她們感到有人在關心她們啊。”

“那樣做又能幫助她們多少呢?”

“那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你總是覺得你本來是可以挽救她們的,但你沒有想到,她們問題的解決已經遠遠超出了你的能力範圍。她們需要接受專業人員的幫助,甚至去看醫生。是以你為自己未能及時挽救她們兩個人而懊喪不已,在很大程度上是沒有必要的。你說呢?”

佳莎歎了口氣,若有所思地說:“唉,看來我真該對這事看開些,我要是能挽救得了她們,那當然最好了,可我沒能挽救她們,本質上也不怪我,是嗎?因為就像你說的那樣,她們的問題确實不是我所能解決得了的。不過室友就這麼死了,還給我留了張紙條,裡面就有埋怨我的意思嘛。是以我承受良心的譴責,也是理所當然的,要不然就更對不起死者了。”

“我明白你的意思。人已故去,你覺得你吸取了什麼教訓?”

“我想我一定要變得更加細心,善解人意。這份做人的功夫的确比做學問的功夫更重要。”

“還有呢?”

“還有,就是以後要是再遇到這類事情,我知道該怎麼做了,也知道該怎麼調節自己的心情了。嗯,這麼想,我真感覺好多了。人真的要學會在遇着不順心的事時從不同角度來看待,那樣才能把心情擺平,你說呢?”

佳莎眼裡閃過一種我以前未曾見過的神色,她緊盯着我的雙眼,充滿了自信。

我知道,這回佳莎的心情算是真正平靜下來了。看着她張開雙臂,我長長地吐出一口氣,心亦舒展開來。

跟着無塵讀好書,建構良好親密親子關系(七十九)

解讀:

請大家注意本章節作者與佳莎對話的描述:

“是啊,是以我父母讓我忘掉表姐是根本不可能的。他們無法了解我與表姐之間的那種深厚感情。”

“我是說,以前你父母總是讓你不要想那麼多,要向前看。言外之意,你應該盡快把這段不快的往事忘掉才對。但它隻是一種回避問題的做法,本質上沒有解決問題。”

“是以,我擺脫不了對表姐之死的内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我父母造成的。因為他們一直在勸我忘記表姐,這等于在阻撓我正常宣洩表姐死後的一肚子愧疚,結果使我對這段往事念念不忘,因為我還沒有獲得心理平衡哪,你說對不對?”

從這段對話,我們可以發現佳莎對表姐的感情和内疚深深的隐藏在她的潛(無)意識裡,為什麼她沒有發現?這就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中的潛抑作用。

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通過對神經症病人的分析治療,對人們日常生活中心理活動的研究以及自我分析,弗洛伊德發現無意識并不像一個倉庫,僅僅消極地貯存着凋謝了的記憶。無意識中的心理活動都和某種不愉快的經曆和不符合道德标準的觀念、欲望和動機有關。這些欲望和動機,意識上不能接受,丕能忍受,丕能承認,在一般情況下也不能意識到它的存在。其是以如此,是因為有一種力量把它們排除在意識以外。這個力量弗洛伊德稱之為潛抑作用。所謂潛抑作用,指的是人們不知不覺中,把無法被接受的念頭、感情、記憶、或沖動,壓抑到潛意識裡頭。但是被壓抑到潛意識裡的念頭、情緒、記憶與沖動不會就此消失,仍會暗中影響我們的行為,使我們做出一些自己也不太明白的事。“我想,我之是以對室友之死會有這麼強烈的反應,就是因為當初表姐死的時候,我沒能把内心的愧疚與委屈都說出來,理順其中的關系。現在都說出來了,我真的感覺舒服多啦。”這就是通過作者的步步引導,佳莎沖破了潛意識的阻抗,解除了心結,進而恢複了正常的意識和思維。

我覺得在這裡用表達男女之間的愛情關系的“舊情複燃”這個成語再來解釋一下,會提升大家對潛抑作用的了解。“舊情複燃”指的是由于某些原因,使兩人的感情終斷,經過一點時間或若幹年後,由于某些原因,兩人的感情重建立立起來,就叫舊情複燃,。聯系到本章節内容,第一個原因是佳莎表姐的自殺,使佳莎陷入深深的懷念和自責;第二個原因是心理咨詢幫她解開了心結,對生活的原有熱情,重新點燃。

對有強烈意願自殺的表姐、同學來說,不懂心理學的佳莎想通過聊天安慰來勸解,實際上就相當于她的父母對她的勸解無效是一樣的,這點道理想必讀者是可以明白的。因為對于個别病人的治療來說,再高明的醫生有時也是無能為力的,何況一般人呐?

對佳莎走出心理困境,我們也很高興,由衷地舒一口氣吧!

2021年11月19日#心理咨詢師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