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跟着無塵讀好書,建構良好親密親子關系(八十)

作者:心理咨詢師苗保平

各位友友好,我是心理咨詢師苗保平,網名心若無塵。

今天我們繼續閱讀嶽曉東博士《登天的感覺:我在哈佛大學做心理咨詢》一書中的:“第6章我恨我的冷漠”的章節内容。

跟着無塵讀好書,建構良好親密親子關系(八十)

正文:請掃除埋藏在你心底的“垃圾”5

佳莎終于解脫了自己。

她不再像以前那樣感覺灰暗了,也不再對室友之死感到那麼内疚自責。

她望着我屋中那幅大海的油畫評論說:“我感到自己就像剛從那翻騰滾滾的大海中遊到了岸邊,雖然渾身上下筋疲力盡,心情卻感到無比輕松。”

的确,佳莎室友的死,使她的生活像海潮般翻騰了一番。就在前些天,她的心情還如同那畫中波濤洶湧的海面,而現在,她的心情卻似那畫中風平浪靜的岸邊。佳莎埋藏在心底多年的結扣被解開了,生活恢複了平靜。由此,她明白了許多,也成熟了許多。

佳莎對生活更加充滿了信心。

接下來,我們又讨論了一些具體的事情,例如,是否要搬回原宿舍去住,怎樣通過參加不同的活動來調整心情,怎樣應付目前的學習壓力等。

通過這些讨論,佳莎決定與房東協商,盡快搬出現在的住處。同時,她還打算在近兩個星期内,多參加一些朋友的聚會。為幫助佳莎調整心情,我專門給她的兩位任課教師寫了信,請他們延遲佳莎交作業的時間,以確定佳莎專心地放松情緒。此外,我還給我的一些朋友打了電話,請他們協助佳莎尋找新住處。

最後一次見面,佳莎告訴我:“我本來很擔心你這個大男人不能很好地了解我這個小女子的心思,現在我不再擔心了。”

我回答說,“我為你咨詢,也一直擔心你不能徹底擺脫你的精神煩惱,現在我也不再擔心了。”

佳莎會心地笑了。

在這輕松的笑聲中,我結束了為佳莎的咨詢。

個案分析

1.佳莎的“未完成情結”是如何解開的—一心房大掃除

心理咨詢之難,時常在于它要揭示表象背後的玄機。

在此過程中,心理咨詢人員時常需要扮演精神分析學家的角色,像弗洛伊德那樣發出一連串發人深省的問題,令人聽了頓有所悟,進而解開一個又一個系在心底的結扣。是以,弗洛伊德言,精神分析的目标就是使人找到無意識行為背後的有意識原因,是很有道理的。

在最初為佳莎咨詢時,我一直以為她對室友之死的内疚完全是出自一種悼念之情,是以理所當然地會感到傷心。由此,我曾試圖用“現實療法( Reality Therapy )”來幫助她緩解其負疚心理。但無論我怎樣啟發佳莎不要對室友之死過分自責,她還是跳不出自責内疚的圈子。

後來,我改用了“精神分析( Psychoanalysis )”的方法,開始與佳莎讨論她内疚之情的潛在因素,結果發現這本質上是因為佳莎在補償( compensate )她對表姐的死的悔恨之情。正是這種悔恨情緒的宣洩不足,構成了她潛意識中的“未完成情結”,使她甘心忍受目前的内疚煎熬。

佳莎起先對這種“未完成情結”的潛意識作用并不清楚,直到我幫助她領悟到室友之死與表姐之死的關聯後,她才徹底宣洩掉了埋藏在心靈深處的創痛,進而解開了心中的“未完成情結”,最終擺脫了内疚對自我的煎熬。

這使我想起了早年在國内看過的一部名為《愛德華大夫》的美國譯制片,其中愛德華大夫的“未完成情結”使他一看到橫條狀的東西就感覺緊張。這種心結是無法靠勸說來加以擺脫的,唯有将其解析清楚,才能使他最終獲得解脫。

同樣,在對佳莎的咨詢上,我不将她對室友之死過分悲哀的潛在動機搞清楚,也就無法“對症下藥”。

更重要的是,我通過一步步的發問和提示,幫助佳莎調整了其認識中的極端和偏差。由此,她終于獲得了心靈上的平靜,甩掉心理包袱,輕松前行。

這就是我幫助佳莎解開其“未完成情結”的方法。

2.佳莎的内疚為何會給她帶來持久的影響——不能言語的痛

在大多數情緒中,我們通常會關注那些容易辨識的、比較外顯的情緒,如憤怒、痛哭、自殘等。而較為内隐的情緒,如内疚、自責、羞恥等,卻容易被人們忽略。因為這些情緒往往深壓于人們的心靈深處,如鬼魅般穿行,難以用言語向他人訴說并獲得别人的諒解。

久而久之,其對身心健康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就如佳莎的個案一樣,因為表姐離世的事件,一直蟄伏在她的潛意識當中。當室友發生類似的事件時,會重新激活其大腦傷痛的情緒記憶,進而不能自已。

對于這樣“未完成情結”的哀傷處理,除了精神分析的動力解讀之外,還可以采用德國完形療法(格式塔療法)中的空椅技術。通過角色的扮演和自我對話,營造安全的情境氛圍,聯結已故之人和當下自己的心境,讓紛亂的思緒進行意識的整合,讓不良情緒得以釋放。

跟着無塵讀好書,建構良好親密親子關系(八十)

解讀:

請讀者注意本章節作者的提示:

心理咨詢之難,時常在于它要揭示表象背後的玄機。佳莎的“未完成情結”是如何解開的—一心房大掃除!佳莎的内疚為何會給她帶來持久的影響——不能言語的痛!

如果我們把這幾句話聯系在一起來分析,你可以看出解決心理問題的難點在哪裡?

在于來訪者不能意識到她的潛意識的活動,她不能體察,外人即使是她的親人,僅僅靠一般的、平常生活經驗了解的安慰,是不能消除來訪者内心的症結的,因為我們看不到潛意識的内容是什麼。

我們就拿作者講的“心房大掃除”來解釋。我們敬愛的毛主席曾說過一句話,“凡是反動的東西,你不打,他就不倒。這正如地上的灰塵。掃帚不到,灰塵是不會自己跑掉的。”(見《抗日戰争勝利後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一文)反動派是外部的事物,我們是可以看得到的,但是如果你不采取行動,也達不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再如醫學臨床上的洗胃術,針對的是那些服藥中毒的病人,這個也是醫生從外部就可以觀察到的病情,它可以從容地采取合适的治療方法。弗洛伊德大精神分析大師的偉大,就在于他發現了我們人類存在的潛意識,左右着我們的思維、情緒、行為,而你如果不加以深入細緻的探訪,你不好發現,也就不能解決病人的病症。這就是人的心理疾病與軀體疾病的不同之處,就像我們小時候玩得“捉迷藏”遊戲,會隐藏的小孩是不容易被發現的。捉住他,就要費一番腦筋了。

是以看得到的病症,比較容易解決,就像華佗對曹操的“刮骨療毒”治療。而對于像佳莎這樣的心理問題患者,不對潛意識進行一次比較徹底的“掃除”(請大家注意我使用的是“比較徹底”的說法,潛意識的内容是很難徹底清除的),就不能回歸正常的意識狀态,這就是心理學的奧妙之處,這就是心理咨詢師的高人之處,這就是心理咨詢技術的獨到之處!

不能言語的痛,要用不能言語的秘訣——傾聽,觀察,反複,透過表象深入裡層!完成“未完成情結”的最後一公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