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跟着无尘读好书,构建良好亲密亲子关系(八十)

作者:心理咨询师苗保平

各位友友好,我是心理咨询师苗保平,网名心若无尘。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岳晓东博士《登天的感觉:我在哈佛大学做心理咨询》一书中的:“第6章我恨我的冷漠”的章节内容。

跟着无尘读好书,构建良好亲密亲子关系(八十)

正文:请扫除埋藏在你心底的“垃圾”5

佳莎终于解脱了自己。

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感觉灰暗了,也不再对室友之死感到那么内疚自责。

她望着我屋中那幅大海的油画评论说:“我感到自己就像刚从那翻腾滚滚的大海中游到了岸边,虽然浑身上下筋疲力尽,心情却感到无比轻松。”

的确,佳莎室友的死,使她的生活像海潮般翻腾了一番。就在前些天,她的心情还如同那画中波涛汹涌的海面,而现在,她的心情却似那画中风平浪静的岸边。佳莎埋藏在心底多年的结扣被解开了,生活恢复了平静。由此,她明白了许多,也成熟了许多。

佳莎对生活更加充满了信心。

接下来,我们又讨论了一些具体的事情,例如,是否要搬回原宿舍去住,怎样通过参加不同的活动来调整心情,怎样应付当前的学习压力等。

通过这些讨论,佳莎决定与房东协商,尽快搬出现在的住处。同时,她还打算在近两个星期内,多参加一些朋友的聚会。为帮助佳莎调整心情,我专门给她的两位任课教师写了信,请他们延迟佳莎交作业的时间,以确保佳莎专心地放松情绪。此外,我还给我的一些朋友打了电话,请他们协助佳莎寻找新住处。

最后一次见面,佳莎告诉我:“我本来很担心你这个大男人不能很好地理解我这个小女子的心思,现在我不再担心了。”

我回答说,“我为你咨询,也一直担心你不能彻底摆脱你的精神烦恼,现在我也不再担心了。”

佳莎会心地笑了。

在这轻松的笑声中,我结束了为佳莎的咨询。

个案分析

1.佳莎的“未完成情结”是如何解开的—一心房大扫除

心理咨询之难,时常在于它要揭示表象背后的玄机。

在此过程中,心理咨询人员时常需要扮演精神分析学家的角色,像弗洛伊德那样发出一连串发人深省的问题,令人听了顿有所悟,从而解开一个又一个系在心底的结扣。所以,弗洛伊德言,精神分析的目标就是使人找到无意识行为背后的有意识原因,是很有道理的。

在最初为佳莎咨询时,我一直以为她对室友之死的内疚完全是出自一种悼念之情,所以理所当然地会感到伤心。由此,我曾试图用“现实疗法( Reality Therapy )”来帮助她缓解其负疚心理。但无论我怎样启发佳莎不要对室友之死过分自责,她还是跳不出自责内疚的圈子。

后来,我改用了“精神分析( Psychoanalysis )”的方法,开始与佳莎讨论她内疚之情的潜在因素,结果发现这本质上是因为佳莎在补偿( compensate )她对表姐的死的悔恨之情。正是这种悔恨情绪的宣泄不足,构成了她潜意识中的“未完成情结”,使她甘心忍受当前的内疚煎熬。

佳莎起先对这种“未完成情结”的潜意识作用并不清楚,直到我帮助她领悟到室友之死与表姐之死的关联后,她才彻底宣泄掉了埋藏在心灵深处的创痛,从而解开了心中的“未完成情结”,最终摆脱了内疚对自我的煎熬。

这使我想起了早年在国内看过的一部名为《爱德华大夫》的美国译制片,其中爱德华大夫的“未完成情结”使他一看到横条状的东西就感觉紧张。这种心结是无法靠劝说来加以摆脱的,唯有将其解析清楚,才能使他最终获得解脱。

同样,在对佳莎的咨询上,我不将她对室友之死过分悲哀的潜在动机搞清楚,也就无法“对症下药”。

更重要的是,我通过一步步的发问和提示,帮助佳莎调整了其认识中的极端和偏差。由此,她终于获得了心灵上的平静,甩掉心理包袱,轻松前行。

这就是我帮助佳莎解开其“未完成情结”的方法。

2.佳莎的内疚为何会给她带来持久的影响——不能言语的痛

在大多数情绪中,我们通常会关注那些容易辨识的、比较外显的情绪,如愤怒、痛哭、自残等。而较为内隐的情绪,如内疚、自责、羞耻等,却容易被人们忽略。因为这些情绪往往深压于人们的心灵深处,如鬼魅般穿行,难以用言语向他人诉说并获得别人的谅解。

久而久之,其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就如佳莎的个案一样,因为表姐离世的事件,一直蛰伏在她的潜意识当中。当室友发生类似的事件时,会重新激活其大脑伤痛的情绪记忆,从而不能自已。

对于这样“未完成情结”的哀伤处理,除了精神分析的动力解读之外,还可以采用德国完形疗法(格式塔疗法)中的空椅技术。通过角色的扮演和自我对话,营造安全的情境氛围,联结已故之人和当下自己的心境,让纷乱的思绪进行意识的整合,让不良情绪得以释放。

跟着无尘读好书,构建良好亲密亲子关系(八十)

解读:

请读者注意本章节作者的提示:

心理咨询之难,时常在于它要揭示表象背后的玄机。佳莎的“未完成情结”是如何解开的—一心房大扫除!佳莎的内疚为何会给她带来持久的影响——不能言语的痛!

如果我们把这几句话联系在一起来分析,你可以看出解决心理问题的难点在哪里?

在于来访者不能意识到她的潜意识的活动,她不能体察,外人即使是她的亲人,仅仅靠一般的、平常生活经验理解的安慰,是不能消除来访者内心的症结的,因为我们看不到潜意识的内容是什么。

我们就拿作者讲的“心房大扫除”来解释。我们敬爱的毛主席曾说过一句话,“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这正如地上的灰尘。扫帚不到,灰尘是不会自己跑掉的。”(见《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一文)反动派是外部的事物,我们是可以看得到的,但是如果你不采取行动,也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再如医学临床上的洗胃术,针对的是那些服药中毒的病人,这个也是医生从外部就可以观察到的病情,它可以从容地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弗洛伊德大精神分析大师的伟大,就在于他发现了我们人类存在的潜意识,左右着我们的思维、情绪、行为,而你如果不加以深入细致的探访,你不好发现,也就不能解决病人的病症。这就是人的心理疾病与躯体疾病的不同之处,就像我们小时候玩得“捉迷藏”游戏,会隐藏的小孩是不容易被发现的。捉住他,就要费一番脑筋了。

所以看得到的病症,比较容易解决,就像华佗对曹操的“刮骨疗毒”治疗。而对于像佳莎这样的心理问题患者,不对潜意识进行一次比较彻底的“扫除”(请大家注意我使用的是“比较彻底”的说法,潜意识的内容是很难彻底清除的),就不能回归正常的意识状态,这就是心理学的奥妙之处,这就是心理咨询师的高人之处,这就是心理咨询技术的独到之处!

不能言语的痛,要用不能言语的秘诀——倾听,观察,反复,透过表象深入里层!完成“未完成情结”的最后一公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