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遙遠的向日葵地》:無意邂逅的餘音繞梁

我與這本書的邂逅,是在一次帶孩子逛書店時無意間的相遇,鮮豔粗犷的封皮和富有詩意的書名吸引了我,潦草翻看了一下内容,就決定将她帶回家……我這個人就是這樣,灑脫不羁、随心而為,也許我生命中許多精彩和失落,都要歸功于我這知行合一的肆意性格。

《遙遠的向日葵地》:無意邂逅的餘音繞梁

這是一本散文書,整個讀下來,給我最大最直覺的感受就是作者的文筆超好,幾乎每一章節、每一頁、每一句都要被我标注下來,要說整理金句,我想将整本書都抄下來都不為過!

魯迅文學獎授獎辭評價道:李娟的散文有一種樂觀豁達的遊牧精神。她的文字獨具性靈,透明而慧黠,邊疆生活在她的筆下充滿跳蕩的生機和詩意。

是啊,一直覺得散文作家都是非常細膩之人,身邊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在她的筆下都是那麼的靈動,讓人跟着她想表達的情緒,或笑、或哭。

《遙遠的向日葵地》:無意邂逅的餘音繞梁

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做了很多讀書筆記~

堅韌感性的母親,命運多舛的外婆,性格迥異的醜醜和賽虎,母親養的雞、鴨、兔子、貓等等等等,這些形象在作者的筆下一個個變得靈動鮮活。

當然,除了感受作者描述人和物帶給人的哀傷和歡樂,在作者情感抒發得更深處,我感受到作者對于人類對大自然掠奪的無奈、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渺小的悲哀、以及作者對于大自然的愛戴與敬畏……

如果說作者筆下的人和物能夠帶給我歡樂和敬佩之感,那作者對于人類和大自然在思考中流露出的情感、更能讓我共鳴作者的憂思和向往,突然覺得,如果用心閱讀作者的思想,我們的格局會上升一個層次。

讀到最後,我們會感覺作者的結尾生硬戛然,不禁心生疑惑:就這麼結束了嗎?慶幸的是,作者在【後記】中做出了解釋。

作者說:“寫作的過程像是挖掘的過程,甚至探險的過程。”作者在“探險”的過程中迫切地想挖掘自己的記憶,用力的抒情,但是寫到最後,作者發現,這些文字所描述的生活,它們不曾真正結束,作者對于生活的懷念和期盼、以及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也不曾真正停止……

書的最後,作者附上了幾張帶有文字描述的照片,認真翻看每一張照片,腦海中會回想起前面書中的情景,不禁鼻頭酸楚、心生感歎:那麼苦的日子、那麼讓人敬佩的母親、那麼讓人懷念的外婆,以及生活中那麼多讓人有所感觸的定格瞬間……都成為作者和身為讀者的我、心底最難忘的畫面!生活不曾停止、感悟不曾放下,它們構成了作者的生命,也讓我為之動容……

輕輕合上書本,一本書的結束,卻是一段情地紮根,意難平啊~意難平。

《遙遠的向日葵地》:無意邂逅的餘音繞梁

【金句摘抄】:

1、所謂“希望”,就是付出努力有可能比完全放棄強一點點。

2、大地最雄渾的力量不是地震,而是萬物的生長啊……

3、在荒野中,窄窄一條水渠所聚攏的這麼一點點生氣,絲毫不輸世間所有大江大河湖泊海洋的盛景。

4、世界上最強烈的希望就是“一線希望”吧?

5、大地永不改變。豐沃的森林不應被砍伐毀滅,貧瘠幹涸之地也不應被強行墾耕 或綠化。人的命運和自然的命運截然相反。

6、親眼看着一點點長成的生命,再親眼看着它們一點點枯萎,是耕種者千百年來共有的痛苦。

7、我覺得外婆最終不是死于痛苦和衰老的,而是死于等待。

8、幾乎每個母親都有自己的拿手菜,幾乎每個孩子對母親的懷念裡都有食物的内容。

9、睡眠是地球上第二巨大的事物。第一巨大的是安靜。

10、雙手的力量不能改天換地,卻恰好能維持個體的生命。恰好能令糧食從大地中産出,食物從火爐上誕生。

11、龐大的過去與未來竟全交由一支手機牽系。難怪自己如此脆弱。

12、在荒野中種植葵花和在荒野中挖掘石頭有什麼不同呢?都是掠奪。用挖掘機掠奪,用大量的化肥掠奪。緊緊地攥住大地的海綿,勒索到最後一滴液體。

13、而麥田的金色則賦予深沉的安撫力量。那是糧食的力量。

14、世上與忠貞情感相關的事物都富于攻擊性。要麼玫瑰,要麼沙棗。

15、等待是根植于孤獨之中的植物吧?孤獨越強大,等待越茂盛。

16、人類甚至可以研究出無土栽培技術,卻仍然不能更改生命成長的規則。這種規則也是大地的意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