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區精神:革命薪火的時代光芒

作者: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來源:解放軍報微信·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贛南,閩西,重巒疊嶂,蒼翠連綿。曆史在這裡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治國理政的偉大預演在這裡開啟——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宣布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經曆血與火的考驗,這裡孕育了一個國家的雛形,鋪就了夢想的底色,成為18年後偉大劇情的預演。

中央紅軍長征從這裡出發——

1934年10月,中央機關、中央軍委和中央紅軍主力在于都河畔集結出發,曆經600餘次戰役戰鬥,跨越近百條江河,攀越40餘座高山險峰,穿越茫茫草地,完成了一次舉世聞名的偉大遠征,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史詩。

革命戰争年代,中國共産黨人和紅軍将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偉大精神跨越時空、曆久彌新。2019年5月,習主席在江西考察時強調,井岡山精神和蘇區精神,承載着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鑄就了中國共産黨的偉大革命精神。這些偉大革命精神跨越時空、永不過時,是砥砺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不竭精神動力。

江河行遠,日月恒光。盛夏,記者來到這片紅色土地,探尋蘇區精神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的時代光芒。

民心·江山

紅都瑞金向東,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葉坪,90年前,見證了一件改變中國乃至世界的大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這裡宣告成立。

走進葉坪,蒼翠挺拔的青松、枝繁葉茂的古樟,曾見證了中國共産黨人對如何建設一個國家最初的探索。

“蘇維埃政權的建立,讓勞動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真正做了主人。”瑞金黨史專家曹春榮介紹,蘇維埃共和國公民直接選派代表參加各級工農兵代表大會,讨論和決定一切國家的、地方的政治事務。

一個政權到底為了誰,機構設定很能說明一切。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設立外交、軍事、财政等九部一局的精幹機構,制定頒布憲法大綱、選舉條例、土地法等上百部法律法令。減輕财政負擔、保證群衆利益、加強廉政建設……每一項決策都在為人民謀幸福。

習主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所做的一切,為我黨我軍赢得了蘇區人民最廣泛的支援。

據統計,當年24萬人口的瑞金,共有11.3萬人參軍參戰。中央紅軍長征前,瑞金人民一共認購革命戰争公債和經濟建設公債78萬元,支援糧食25萬擔,連同存在蘇維埃國家銀行瑞金支行的2600萬銀圓,全部獻給了中國革命。

2016年春節前夕,習主席赴江西看望慰問廣大幹部群衆,一路上,他聽取江西有關工作彙報,詢問革命老區發展情況,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定要讓為人民共和國誕生作出重要貢獻的革命老區發展得更好。

習主席的關懷與囑托讓老區人民倍受鼓舞,軍地各級扶貧力量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脫貧攻堅。2019年,瑞金市49個貧困村全部摘帽。鞏固好拓展好脫貧攻堅成果,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贛州軍分區全力助推19個幫扶村開啟鄉村振興之路。

“紅軍來了,肚子能吃飽。”瑞金市雲石山鄉的群衆說,當年紅軍“打土豪、分田地”,還幫助老百姓挖了一口井,老百姓給這口井起名“紅井”。

如今的瑞金沙洲壩,遊人如織。那口有着80多年曆史的“紅井”,仍汩汩泉湧、清澈如初。

(本文選自《解放軍報》“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譜系”系列專版,略有删減;該專版通過實地踏訪紅色地标等方式,回溯這些偉大精神産生的曆史背景、形成過程,感悟精神偉力、傳承紅色血脈、擔當曆史重任,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凝聚磅礴力量。)

(解放軍報微信·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