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香港為什麼會有李碧華、關錦鵬和《胭脂扣》?以後我們會有更多

11月19日晚間,《導演請指教》上線最新一期的内容。這一集播出了三位導演的作品,分别是王文也、吳中天和關錦鵬三位導演。前兩位導演的作品,我簡單聊一下看法。關錦鵬導演的作品,我想重點聊一聊,尤其聊一聊李碧華。

香港為什麼會有李碧華、關錦鵬和《胭脂扣》?以後我們會有更多

先說王文也導演的《我的外星女兒》。電影學院的孟中教授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這就是戲文專業的孩子們大一的水準。台上,幾位制片人把這個《我的外星女兒》吹捧挺高。原因也簡單,它屬于情感價值正确的作品,你批評它,就容易陷入情感價值不正确。台上的幾位制片人,都是人精。幹電影的,沒有傻子,一個賽着一個的猴精。因為太精明,是以幾個制片人都不提問題。

孟中屬于比較單純的,直接批評說,這個東西,也就是大一的水準。大一什麼水準呢?就是把一個單一的、不負責的情感,拍清楚就行。《我的外星女兒》把父親和女兒的這種情感,拍清楚了。到了大二和大三,就不能這麼要求了。不僅要拍清楚,而且拍真實了才行了。一旦這麼要求,這部作品,就虛假了。節目當中,有一位影評人也比較單純,直接批評這部作品虛假,像過家家。《我的外星女兒》這種作品,沒有多大讨論的必要,确實是小孩子式的作品。

香港為什麼會有李碧華、關錦鵬和《胭脂扣》?以後我們會有更多

再說吳中天導演的《售》。制片人方勵說,一年多年,看過類似的故事。這個老頭兒通過買房子抓真兇的故事,也不是一年兩年前的了。我印象當中,應該是在新千年前後,當時微型小說的刊物很多,兩塊錢一本,每月兩期。這個故事,我在當年就讀到過。後來我學習了一些英文,能夠讀歐美的小說了,才發現,這個故事,在歐美文學當中,已經有近百年了,也是不知名的流俗小說作者寫的。

歐美流俗小說,借助紙媒和出版的力量,很賺了一些錢。像《售》這個故事,他們基本上是可以批量生産的。像《售》這種故事,在民國的流俗小報上,有沒有過,我就不清楚了。這個需要專業的鴛鴦蝴蝶派的研究者們考據一下。綜合起來講,《售》從一上來,我就知道它的底子了。是以,不好看,沒創意。

香港為什麼會有李碧華、關錦鵬和《胭脂扣》?以後我們會有更多

最後聊李碧華、關錦鵬和《胭脂扣》。先表明個人的審美态度,我不喜歡李碧華、關錦鵬和《胭脂扣》的風格,但也談不上讨厭,當樂子看罷了。我讀過李碧華在大陸能夠出版的所有小說作品。我個人對李碧華小說的感覺是,流俗小說,适合女孩子,尤其是不太喜歡看瓊瑤的青年女孩子們看。直白一點講,李碧華比瓊瑤進階點兒。

聊李碧華,也可以順路說幾句亦舒。瓊瑤、亦舒和李碧華,最終極上講,都是些言情小說的。亦舒比瓊瑤進階點兒,李碧華比亦舒進階點兒。她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花蕊上滴露珠、心尖兒上顫三顫。言情小說的路子,就是這種心尖子上顫顫悠悠的狀态,顫悠好了,就容易讓一些普通的文藝女青年上瘾。當然,如何讓自己的文筆和故事實作花蕊的細度和芬芳度,則是這幾位女作家自身的水準了。

香港為什麼會有李碧華、關錦鵬和《胭脂扣》?以後我們會有更多

李碧華走的是言情路數上的陰郁風,尤其喜歡創作一些冰涼、陰冷的東西,當然,她的作品,終極上還是兩性情感的。女作家往往有通病,就是創作上,隻能圍繞情感内容展開,打不開新的局面。武漢的部分女作家,就有一些能夠打開兩性之外局面的小說作品。是以,我們不能說隻會寫兩性,是女作家們的通病。

像李碧華這種陰郁、冰涼的小說内容,容易獲得部分讀者的喜歡。因為這種陰郁、冰涼裡邊,是有對生活、對兩性的思考的,尤其有一些較為消極的思考。小說創作當中,一些看似消極的思考,也是有正向價值的。我們在小說當中消極思考了,在現實生活當中,就容易積極一些,畢竟,消極已經用完了。當然,有部分李碧華小說的青年讀者們,走不出來,一路消極,就需要讀些更進階的作品了。

香港為什麼會有李碧華、關錦鵬和《胭脂扣》?以後我們會有更多

什麼叫更進階呢?就是要“打開局面”的小說。比如說,這部小說,不再局限于男女兩性之間的恩怨情仇,不再局限于一城一地的故事,不再局限于一個時間點上,而是向更廣闊的時間、曆史跨度進軍。比如說,《白鹿原》、《豐腴肥臀》等小說作品,就是打開了局面的,這是典型的中原氣度了。莫言、陳忠實等老作家們走的叙事風格,就不是心尖子上顫三顫了,而是在曆史的大跨度當中重新打量我們族群所面對的生存困境問題,這些打量,超越個人。

我有一個可能需要商榷一下的個人說法,這種打開局面的小說,應該叫中原叙事,而李碧華等作家的心尖子上顫三顫的,則屬于島域叙事。像莫言筆下的山東高密,陳忠實筆下的陝西白鹿原,它的叙事疆域看似在高密和白鹿原,但處于中原地域當中,它們就成了沒有疆域的遼闊了。是以,在莫言的很多作品當中,高密是有了大河、大山的。乃至于在時間跨度上的打開,小說文本當中的高密、白鹿原,打開一百年的跨度,毫無問題。劉震雲老師小說當中的延津,能夠打好幾千年的時間跨度,如“故鄉”系列小說。

香港為什麼會有李碧華、關錦鵬和《胭脂扣》?以後我們會有更多

可是,到了李碧華的小說當中,島域之内,讓李碧華如何打開?疆域上打不開,時間和曆史跨度上,也打不開,隻能圍繞心尖上的男歡女愛往更微小當中鑽了。鑽壞了,就是小家子氣,就是為賦新詞強說愁。鑽的還不錯的話,就是李碧華這樣的了。在香港回歸祖國之前,很多小說内容當中,容易出現這種小女兒叙事的氣質。這種氣質,也出較為可讀的作品。但談不上多經典。

香港電影最大的成績,也是把小兒女叙事玩到了極緻上。關錦鵬、許鞍華等優秀導演的作品,大多都是專注小兒女情感叙事的。小,有時候能夠化解大。有時候,就隻能當西洋景兒看。島域狀态之下,容易産生李碧華、關錦鵬這樣的藝術風格。《胭脂扣》,便是這種藝術風格之下的作品。

香港為什麼會有李碧華、關錦鵬和《胭脂扣》?以後我們會有更多

我們當下,為什麼好多人讀李碧華,看關錦鵬,依舊會覺得非常刺到自己心尖上呢?因為“大城市封閉空間”當中,我們的審美,也容易陷入到島域狀态當中。我們中國,會有越來越多的城市,成為香港一樣大的城市。而這種大,反倒是封閉了我們的心理空間,造成了我們的越發被包裹嚴實。城市,成為孤島。在大城市當中,我們越發孤獨,就越發覺得李碧華、關錦鵬和《胭脂扣》有味道。

我現在讀很多大城市長大的青年們寫的小說、劇本,總覺得他們進入到了一種大城市的孤獨和孤島狀态,走了李碧華、關錦鵬的路子。當然,好多孩子水準還沒到那,也就走一走瓊瑤風。比如,于正,郭敬明等人。我個人覺得,能夠把心尖子上的事情寫好,拍好,也不錯。但是,作為真正優秀的作品,還是需要打開疆域視野,打開曆史視野,才好。(文/馬慶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