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常聚的閨蜜們在一起讨論什麼情況下可以離婚的話題。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說“外遇得離婚”、“家暴得離婚”“酗酒得離婚”“不能掙錢可以考慮離婚”。一直在旁邊忙來忙去的婆婆,也被要求發言。不善言辭的婆婆說:“做好自己的事喽!” 意思是,啥情況下都别離婚。

細思婆婆的話,覺得很樸實卻很有道理。
在婚姻中,做好自己的事,減少對伴侶的期待,遇到問題不是想着先換一個人,而是看看自己哪裡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何嘗不是一種智慧。
最近讀了一本書,愛娃.瑪利亞.楚爾霍斯特寫的《愛自己,和誰結婚都一樣》。作者認為,70%的離婚都是沒有必要的。不能期待着從伴侶身上尋找幸福和快樂。無論你和誰結婚,最終總是會與自己相遇。
愛娃.瑪利亞.楚爾霍斯特是歐洲深受信賴和歡迎的情感醫生。她通過親身經曆和1000多個咨詢案例,總結出來這樣一個婚姻真相:愛自己,和誰結婚都一樣。巅峰了很多人的認知。
1 不改變自己 換個夫妻?命運還是一樣 真正的伴侶是自己
朋友小雲正在鬧離婚。小雲曾經有份很好的工作,正在事業上升期時,有了孩子。因為沒有老人幫着帶孩子,丈夫工作也忙,孩子又需要有人照顧,狠狠心,她辭職了,成了全職媽媽。
幾年過去了,丈夫事業越做越好,小雲卻越來越迷茫。每當有人問她做什麼工作時,她總是心裡不舒服,生怕被别人瞧不起。
直到有一天,夫妻二人因為一點小事吵了起來,丈夫說她“一事無成”。小雲徹底崩潰了,她後悔了,後悔那麼早要孩子,後悔那麼早放棄工作,甚至後悔嫁給這個人。
她想起了她的幾個前任男朋友,幻想着如果嫁的是其他人,婚姻會不會更好一些?
換了一個人是不是會更好一些?很多在婚姻圍城中的人都會有這種想法。有一些人為此采取了行動,換了一個伴侶,期待着開啟新的旅程。過了一陣發現,還是一樣痛苦,婚姻充滿了雞毛蒜皮和說不清的心傷。
難道還要再換一個?很多人為此努力。但最後發現,不管和誰結婚,結果都是一樣。
其實啊,分手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你需要的不是換一個夫妻,而是改變自己。并非找到對的另一半,你才能夠幸福。幸福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因為說到底,無論和誰結婚,最終總會和自己相遇。解決不了内心的沖突,和誰結婚都一樣。你真正的伴侶是你自己。
2 接納不完美的伴侶 就是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聖經上有個故事,說上帝造人的時候,先造了男人,然後讓男人昏睡,取了男人的一根肋骨,造成了女人。于是有了世界上的第一對夫妻。
是以說婚姻就是尋找另一半的過程。
缺少了另一半,你的生命就不完整。當我們找到另一半的時候,我們想要完整的擁有對方,于是我們迫不及待地進入了婚姻。
我們以為,王子與公主從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然而婚後,卻發現王子和公主變成了青蛙和灰姑娘。我們總是能發現對方的缺點,看到他讓我們不滿意的地方。
我們不能夠接納對方的不完美,其實是因為我們不能夠完全的接納自己。作者為此舉了一個例子。
一個人隻有一條腿,為了行走,找了另一個也是隻有一條腿的人。兩個人結合到一起,從此能夠行走了。行走的快樂,甚至讓他們忘記了他們從前隻有一條腿。
他們合在一起向着一個方向行走。直到有一天,其中一個想要向左走,另一個想要向右走。他們蹒跚、摔倒、再也無法前行。他們忘了他們原本隻有一條腿,把行走困難無法前行的責任全都推到了對方的頭上。
很多人都覺得伴侶應該為我們的幸福負責。這導緻我們對另一半有着不切實際的期待,讓我們不能按照伴侶的本相接納他。我們不僅忘記了自己是一條腿的,也忘記了對方是一條腿的。我們總是想要改變對方,讓對方成為我們期待的樣子。
當我們明白了沒有完美的人,不再強求對方改變,并嘗試着去接納不完美的伴侶,這其實就是在接納不完美的自己。這,就是“愛自己”的真意。
3.有意識地去愛 堅持 一定會有收獲
人生之路很長,伴侶不可或缺。但是作者告訴我們說,伴侶隻是你人生劇本中的一個角色。有一句話說的好:“你是我世界的中心,卻不是我的整個世界。”用來形容和伴侶的關系再合适不過了。
因為,婚姻,本質上是一場自我的修行。
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我們都要學會成長。婚姻就是我們的重點大學,成長是我們的專業,接納不完美的伴侶是一生的功課,而有意識地去愛你的伴侶,就是每天的家庭作業。
有意識地去愛,就是主動地去愛,哪怕當伴侶不可愛的時候。問自己:“我能做些什麼,讓這段關系更好?”
有意識地去愛, 就是主動覺察自己的情緒和想法,減少對對方的期待和想要改變對方的想法。
有意識地去愛,就是相信你自己是你情緒的主人,你的幸福,你自己負責。
當你每天堅持有意識地去愛,相信不久的将來,你一定能在婚姻中收獲滿滿。
無論和誰結婚,最後總會和自己相遇。另一半就是你的鏡子,照出你需要成長的地方。沒有完美的夫妻,隻有成長的自己。 想從婚姻的圍城中逃出來?在婚姻中找不到價值感?想要改變婚姻現狀,卻無能為力?如果你也有以上狀況,讀一讀《愛自己,嫁給誰都一樣》這本書吧!給自己一個機會,給婚姻一個出路,找回愛、勇氣和希望,你也能收獲幸福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