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若“躺”一日安,則“平”一生志

網際網路世界的迅猛發展,良莠不齊的内容成為偏安頹唐的溫床,消極情緒四處叢生。“躺平”一詞蹿紅社交網絡平台,青年直呼頹廢、妥協和放棄對個人及社會造成負面影響,拒絕躺平,則心正身修,則弘毅堅韌,則民族複興。

躺平意味着用一種低靡頹廢的态度回應世界的包容,用無聲的緘默關閉生活樂章的播放器,用凄白的畫布蒙蓋生命歡呼的色彩。

先賢不躺平,精神浩蕩千年曆久彌新。孔子周遊列國,克己複禮,他的不躺平傳播了儒家思想,桃李三千人;王安石變法革新,富國強兵,他的不躺平增加了北宋财政收入,青史垂名。翻閱曆史長河,聖賢百家正其言,播其禮,救其國,正有不願躺平随遇而安的心态,才争鳴未斷,渲染中華文明江山墨圖。

志士不躺平,救國家于水深火熱。西方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封建朽敗的大門,救國思潮席卷整個民族。“戊戌六君子”不躺平,去留肝膽兩昆侖,铮铮之音警醒麻木之魂;陳獨秀不躺平,号召讀書人打響新文化運動,青春之我共築覺醒年代;魯迅不躺平,橫眉冷對千夫指,嬉笑怒罵皆文章。近代青年舉大義,抗外敵,将愛國熱情推向高潮,告誡青年勿懦弱無為,定自強自勝。

青少年不躺平,再續時代藍圖。庚子大疫,逆行隊伍中不乏青澀卻堅定的年輕面容;保家衛國,邊防戰士年輕的背影對祖國高山,用腳步丈量祖國一寸寸土地;河南抗洪,青年人深入前線,組織捐款捐物。這是抵制頹廢拒絕妥協,永不放棄的信念,是對“躺平”問題最佳回答。我們不難發現,當初需要國家保護的孩童早已翩然長成,默默在守護我們的國家和人民。

呂祖謙曾說:“天下三勢不盛則衰,天下之治不進則退。”躺平、佛系、摸魚若成為青年人的标志,推動社會進步、民族複興之路上便有了最大阻力。面對世界百年之未有大變局,中國站在一個新的曆史方位上勢必迎來諸多機遇與挑戰,青年人要砥砺前行,不能被躺平此類的洪水猛獸吞噬消耗,要做新時代領跑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