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社群書記的治理高招」楊平:黨建引領做“燈塔”發動“舵手”強共治

作者:北京社群報
「社群書記的治理高招」楊平:黨建引領做“燈塔”發動“舵手”強共治
「社群書記的治理高招」楊平:黨建引領做“燈塔”發動“舵手”強共治
「社群書記的治理高招」楊平:黨建引領做“燈塔”發動“舵手”強共治

△楊平制作了“民情資源示意圖”

從2003年到現在,通州區玉橋街道玉橋東裡社群黨總支書記楊平已經在玉橋東裡社群深耕了18個年頭。随和、麻利、健談……這些廣受居民認可的特質,成為楊平能和黨員、群衆打成一片的天然優勢。近20年的社群工作曆程中,她有許多社群治理高招,每一個高招都離不開一個基本理念:将黨建引領作為指導社群發展前行的“燈塔”,發揮黨員的帶頭作用,做好社會動員,讓社群的每個人都成為社群共建共治共享的“舵手”。

高招一:

提升政治站位 帶強隊伍建設

基層黨組織作為基層最小的單元,承載着社群發展、社群建設、社群文化、社會動員等重要工作。作為黨總支書記,楊平率先垂範,凡事想在前面、走在前面、做在前面,形成人格感召力,帶動大家參與社群建設。“玉橋東裡社群轄5個小區、39棟樓、189個樓門,2635戶7000多人,底商78家,幼稚園3家……”楊平可以随時精準地從大腦裡調取社群的基本情況,而這種熟練程度,來源于她用心、用腳步對社群進行丈量。

2003年“非典”期間的玉橋東裡還是建立社群,沒有志願者、沒有樓門長,更沒有居民檔案。她與社群僅有的兩位同僚分片掃樓,做好登記、防控等戰疫工作。借此機會,他們建立起黨員樓門長隊伍,建立起居民檔案,發掘社群人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楊平從1月底到5月初都駐守崗位,不曾與家人見面。此時“非典”時期建立起的隊伍,已經發展得十分成熟,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貢獻了力量。而近幾年,作為社群“領頭人”的楊平存休已經超過了200天。

楊平還特别重視社工團隊建設,通過學習專業社工理論,提升團隊的專業素質;同時,加強社群黨支部建設,促進支部發揮管理監督黨員職能作用,不斷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

「社群書記的治理高招」楊平:黨建引領做“燈塔”發動“舵手”強共治

楊平(左)為新入職社群工作者傳授經驗

高招二:

“三區一門”網絡 延伸黨建觸角

按照玉橋街道工委提出的“三區一門”黨建工作模式,玉橋東裡社群将“黨總支包社群、黨支部包小區、黨小組包樓區、黨員包樓門”層層落到實處。為了深挖黨建工作的服務職能,她帶領社群建立起以“樓門客廳化 立體四合院”為理念的樓門文化。

通過挖掘樓門骨幹力量,社群組建了由樓門長、治安委員、調解委員、衛生委員等組成的樓門服務小組,通過不定期開會、研究,溝通樓門内的問題和情況,同時組織樓門生日會、餃子宴等活動,促進和諧鄰裡關系的形成,将黨建的觸手深入到社群的每個角落。

在此基礎上,楊平進一步借助樓門工作,為社群建立了樓門議事體系。通過召開樓門議事會,社群重點研究了樓門議事規則和樓門中存在的問題。樓門長帶領在職黨員針對存在的樓道堆物、生活垃圾不及時帶走等問題入戶宣傳引導,并決定在每月的最後一個周末,以開展樓門衛生評比的形式進行樓門環境的整治工作,促進了社群環境提升。

高招三:

打造服務品牌 提供多元服務

通過樓門文化建設,越來越多的居民骨幹凸顯出來,玉橋東裡社群趁勢建立了 “幸福樓門”工作室、“紅袖标”治安巡邏隊等多支社群隊伍,打通了社群服務的“最後一公裡”。

如今,玉橋東裡社群有17個社群社會組織常年開展活動,推進和諧社群建設,潛移默化地開展社會動員工作。“指南針”引導隊由社群43名志願者組成,每天放學期間在史家國小十字路口對過往車輛和行人進行文明引導,纾解路口交通壓力;“幸福樓門”工作室每周兩次開展活動,為樓門輸送作品的同時,還為社群老黨員過生日;義務理發隊自2013年成立至今,志願者每周三免費為轄區老年人理發,風雨無阻;社群最年輕的團隊——“智囊團”隊伍牽頭辦起了社群自己的報紙《玉東話事》……

楊平介紹,玉橋東裡社群還建立了黨總支牽頭,居委會、物業、居民代表全面參與的“四方聯席”機制。一方面傾聽各方代表的呼聲,另一方面集思廣益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已先後解決了幸福藝居小區機動車占用消防通道問題、車棚“僵屍”自行車占地等居民廣泛關注的難點問題。

楊平說,下一步,玉橋東裡社群将繼續圍繞“服務什麼”“如何服務”“保障服務”的思路,積極探索建立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有效措施,不斷推進黨建引領社會服務和社會治理工作再上新的台階。

本報記者 郭彥

編輯:郭泊言

稽核:劉博洋

監制:丁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