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服務騎手小蜜蜂,巴士小“暖蜂”喚起社會大暖風

作者:日常惡魔

——本文系紅網第七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杭州西湖區轉塘街道一輛為快遞、外賣小哥服務的“暖蜂巴士”近來引起關注:小哥們可以在巴士上休息、熱飯菜、充電……(11月15日 澎湃新聞)

冬天來臨,總是可以看到快遞員、外賣小哥在電瓶車上、小區花壇邊灌着冷風進餐的心酸場景。而在這個冬天,杭州卻不同:今年9、10月,西湖區轉塘街道相關人員在走訪多位快遞員、外賣小哥,收集他們的需求後,與中國美術學院聯合改造了一輛巴士。巴士車身為暖橙色,車廂中間為休息區,有冰箱、微波爐、卡座等,提供熱水、雨披、頭盔以及手機充電、報刊閱覽等服務,還有醫療、維修工具區……這個可移動的服務站點被稱為“暖蜂巴士”。

雖然隻是一輛由廢棄汽車改造的小小驿站,但它所帶來的影響與其背後潛藏的能量卻是不可忽視的。

對于每日奔波在城市各個角落的快遞員、外賣員來說,“暖蜂巴士”是一個貼心又友善的存在。為騎手們提供了一個可以燒水熱飯、給手機充電的環境,看似最簡單、微不足道的服務,展現出的卻是一份看見感,潛移默化裡也在不斷增強着騎手們工作的愉悅感與對這座城市的歸屬感。快遞員、外賣員是這座城市的公民,他們的工作條件理應被關心與改善,他們的權益也理應受到重視與保護。“暖蜂巴士”可以幫助他們擺脫大衆的刻闆印象,而成為一座城市中被尊重、被重視、被關懷的新就業群體。

“暖蜂巴士”對于高校學生來說同樣意義匪淺。“暖蜂巴士”是街道與中國美術學院的志願者學生共同設計打造的公益服務站。美院的學生們覺得快遞員、外賣員像蜜蜂一樣忙碌,又認為橙色可以給人帶來溫暖感,于是就有了橙色小蜜蜂形象的“暖蜂巴士”。這樣的合作項目可以幫助高校學生們将視線從相對封閉的象牙塔中轉移出來投向整個社會,而了解社會、服務社會、熱心公益、投身實踐又正是大學生人格教育中的重要一環。“暖蜂巴士”是其中的橋梁也是一個契機,它讓學生們意識到新就業群體的困境與發展;培養他們對社會議題更加敏感,看社會現象更具溫度;教授他們學會看見,嘗試關懷;啟示他們要保有創新的習慣也要擁有實踐的能力……

“暖蜂巴士”對整個城市的和諧發展,起到了正向的循環促進作用。針對新就業群體打造移動式服務驿站、更好地保障他們的權益,這本身就是一座城市服務建設先進性的展現。“暖蜂巴士”保護着騎手們的身體與心理健康,使得他們面對工作更加積極有動力;也喚醒着廣大市民的了解與關懷,使得他們對待快遞員、外賣員小哥抱以更寬容的心态。如今城市發展中常見的商家、騎手、使用者間的沖突或許會是以得到有效緩解,維系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不再僅僅是冰冷的手機與軟體,更多了一份溫情在裡面。而這樣的城市必将更加和諧、包容、富有吸引力。

同時,移動式服務驿站“暖蜂巴士”也是城市服務建設再創新的起點,為城市和諧發展提供了新鮮的思路與典範。推進民生問題解決,提供越來越多的暖心服務将是一座城市不懈的追求目标與發展方向。

文/彭思佳(蘇州大學)

繼續閱讀